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氟烷微气泡声学造影剂性能稳定,经外周浅静脉注射能通过肺微循环到达左心及全身各脏器血管,增强组织的灰阶图像。谢峰等报道触发成像能增强心肌造影效果,有关腹部声学造影中触发间隔对造影效果的影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实验性兔肝对二次谐波成像中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声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相观察,17例强回声型、4例弱回声型和5例混合声型肝血管瘤表现“晚显影、晚消退”特点,瘤体边缘强化,呈“环状”强回声,中国未强化呈弱回声。另2例强回声型和3例混合回声型血管瘤表现“早显影、早消退”特点,瘤体呈均匀增强回声团块。门静脉相,瘤体均无明显再次增强效果,延迟成像,瘤体均呈回声增强团块,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结论: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鉴别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例肝肿瘤患者行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转移性肝癌1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5例。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 造影后,4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转移癌瘤组织回声增强,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显示,呈“蜘蛛网”样形态。1例局灶性脂肪肝显示出正常走行的肝动脉和门静脉。5例肝血管瘤呈均匀增强回声,与正常肝组织回  相似文献   

4.
间歇二次谐频声学造影对原发性肝癌血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区域灰阶变化,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23例原发性肝癌行间歇二次谐频声学造影,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触发间隔为1~2个心动周期。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浅静脉弹丸式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5~18s肝组织显影,回声增强。肿块区域Ⅱ级增强4例,Ⅲ级19例。肿块内回声强弱不均,并可见多条粗细不等、迂曲杂乱走行的亮线状异常血管结构,呈“蜘蛛网”样形态。肿块区域早于周围肝组织1~2个心动周期显影,晚于周围肝组织15~20个心动周期[平均(17±2)个]消退,显影过程持续100~120s[平均(110±5)s]。结论间歇二次谐频声学造影是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方法,不仅能清楚显示癌瘤内较大的异常血管结构,还能观察其微循环血供状况,所获血流信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将有可能在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次谐波显像评价正常犬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6 只健康杂种犬经外周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氟碳声学造影剂, 分别用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扫描肝脏。结果: 声学造影后正常肝脏的灰阶影像有显著的视觉造影效果和视频密度定量值提高; 基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 93±1038 和106±1219; 二次谐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95±1167 和128±1849。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剂结合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可以明显增强正常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肝脏血流灌注情况。二次谐波显像明显优于常规基波显像。  相似文献   

6.
谐波能量显像评价正常犬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谐波能量显像(HPI)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对比。方法 4只健康杂种犬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分别用HPI和CDFI观察肝脏。视觉判断彩色增强效果和伪像分级。结果 造影后,肝脏HPI与CDFI均有3级强烈彩色信号增强,但CDFI有严重的3级“彩色怒放”伪像,而HPI的彩色伪像均为1级。结论 HPI在声学造影嗵较起初地反映肝脏血流灌  相似文献   

7.
声学密度定量评价正常兔肝脏谐波显像声学造影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间歇谐波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价值。方法:10只正常家兔经外周静脉注射自制的白蛋白氟碳声学造影剂,分别用间歇基波显像,间歇谐波显像观察肝脏,并用声学密度定量(AD)分析造影效果。结果:间歇基波显像及间歇谐波显像AD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造影后均较造影前有明显的增加,而平均渡越时间(MTT),降半时间(HT)造影后均较造影前有明显的降低,造影前后两种显像方式各参数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声学密度定量可作为评价肝脏声学造影血流灌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全氟显与新型超声仪最佳条件组合,评价心肌声学造影(MCE)的应用价值。方法开胸犬模型分三组条件优选组按4(剂量)×3(机械指数)×2(探头频率)析因试验设计行MCE并定量分析比较;缺血再灌注(IR)组前降支动脉缺血1h,再灌注2h;缺血预适应组(IP)于缺血1h前先予缺血5min和再灌注5min,反复4次。取出心脏以Evans蓝和TTC双重染色测定危险心肌与梗死心肌,并同MCE法作相关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三种参数均影响MCE效果,但无交互作用;MCE测的梗死和危险心肌范围与病理双染指标呈密切相关;MCE同病理观察一致呈示IP显著缩小梗死面积。结论MCE需合适的条件组合;MCE可同时准确测定梗死与缺血心肌范围;MCE可用于IP研究。  相似文献   

9.
间歇二次谐波全氟显超声造影评价心肌缺血与坏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间歇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在梗死心财灌注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用前降支冠状动脉套扎建立开胸犬模型。分两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血流阻断1h后再灌注2h.;缺血预适应组则在缺血1h前预缺血和再灌注各5min,反复4次。两组均于再灌注2h后经静脉注射全氟显进行MCE,随后取出心脏用Evan蓝和TTC染色,对照两种方法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谐波声学造影(SHCI)与声学定量(AD)和多普勒能量图成像(PDI)相对比,探讨SHCI对移植肾灌注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术后10d内36例移植肾脏应用PDI和SHCI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声学定量技术对正常兔肝的超声造影分期进行探讨。方法 对 10只健康大白兔进行二次谐波超声造影 ,观察经耳缘静脉注射造影剂时 ,门静脉主干血流阻断前后 ,肝组织声学定量 (AD)曲线形态及测值变化 ;及经耳缘静脉和经肠系膜静脉注射造影剂时 ,肝组织AD曲线形态及测值变化。结果 经耳缘静脉注射造影剂 ,正常兔肝组织AD曲线形态呈单峰形 ,近似直角三角形 ,可分为上升段、高峰段和下降段 ,峰值密度(PI)值为 (18.4± 1.7)dB。上升段为肝动脉期 ,高峰段和下降段均为门静脉期 ;门静脉主干血流阻断后 ,肝组织AD曲线形态与阻断前基本相似 ,但峰值略减低 ,其PI值平均减低 2dB。经耳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 10~ 15s再经肠系膜静脉注射造影剂 ,肝组织AD曲线呈“驼峰征” ,第二个峰高于第一个峰。结论 正常兔肝声学造影肝动脉期短暂 ,门静脉期长。肝组织回声增强主要由于肝动脉来源造影剂所致 ,门静脉来源造影剂增强幅度低 ,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触发间歇式超声显像观察兔肝VX2肿瘤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经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后,应用基波显像、间歇式显像观察兔肝VX2肿瘤血流灌注。结果 造影后,增强了正常肝组织显像,而肿瘤显像无明显增强,从而使肝肿瘤显像清晰。应用时间触发的间歇式显像造影增强稳定,持续时间长于常规谐波显像。结论 间歇式显像可明显增强兔肝VX2肿瘤显像效果,延长显像时间。  相似文献   

13.
肝脏VX_2肿瘤声学造影的动态变化时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肝脏VX2 肿瘤在二次谐波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时相。方法  1 7只接种VX2 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FX5 30 ,采用Sequoia5 1 2超声仪的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增强过程 3min。结果 VX2 肿瘤在声学造影中出现了三个特异性的动态变化时相 ,即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动脉相 (造影后 5~ 1 0s)中出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 ;门脉相 (造影后 1 0~ 30s)中肝实质逐渐增强 ,肿瘤血管影像减弱 ;延迟相 (造影 30s以后 )肝实质强烈增强 ,VX2 肿瘤呈弱回声病灶。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方法可以发现VX2 肿瘤特异性的造影动态变化 ,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瞬间反应显像评价正常兔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瞬间反应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 ,并与常规二次谐波显像进行对比。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然后分别用瞬间反应式二次谐波显像和基波显像观察肝脏 ,对照以常规显像方式。结果 采用瞬间反应方式后 ,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的造影效果有显著视觉改善 ,肝实质视频密度值在基波显像中由 93 .6 3± 10 .19提高到 110± 10 .35 ,二次谐波则由 118.6 3± 18.49提高到14 2 .13± 19.8,增强尤为明显。结论 瞬间反应显像可以明显提高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的声学造影效果 ,尤对二次谐波增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氟烷微气泡声学造影剂增强转移性肝癌声像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方法探讨转移性肝癌血供特点。方法  3 5例患者共 79个转移性肝癌结节进行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检查。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 ,触发间隔为 1~ 3个心动周期。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弹丸式”注射。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 15~ 18s[平均 (16.8± 1.5 )s]肝组织显影。肝动脉相 ,肿块区域早于周围肝组织 1~ 2个心动周期显影 ,造影剂迅速充盈 ,呈“淹没征”。增强效果 :I级 2 1个 ,II级 42个 ,III级 16个。 13个直径 >3 .0cm的瘤体内均有“蜘蛛网”样异常血管结构 ,66个直径 <3 .0cm瘤体中仅 15个显示“蜘蛛网”样血管。动态观察 ,肿块区域造影剂早于周围肝组织 10~ 15个心动周期消退。延迟成像 ,肝实质与瘤体回声对比度增大。结论 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是检测低速血流的敏感方法 ,有助于了解转移性肝癌的血供状况 ,对其诊断或鉴别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评价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评价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接受介入治疗后的肝恶性肿瘤病灶进行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观察病灶的血流灌注,并与造影前后病灶的彩色多普勒显像进行对照,超声检查后随访14~16个月.结果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本组的10例介入治疗后肝肿瘤灶血流显示率(60%)较造影前(10%)提高,且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像方式(40%).随访发现复发的4例中,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均可见血流信号(100%),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像在2例中(50%)观察到血流信号,而造影前仅在1例中(25%)观察到血流信号.结论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显像对于评估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较传统超声显像方法更可靠,并有望成为经皮介入治疗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静脉心肌超声造影过程中触发间隔长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区”面积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经静脉持续匀速输注自制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高聚显),应用间断谐波成像,在不同的触发间隔下,判定心肌超声造影触发间隔长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区”面积测量的影响。及定量触发间隔对“危险区”面积测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在触发间隔为1~10RR时,测定的“危险区”面积随触发间隔的延长而减小,但10RR后“危险区”面积不再减小。心肌微血管内的造影剂进出已经达到平衡,即10RR后的“危险区”就是真正的无血流灌注区。结论触发间隔长短对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危险区”面积的测量有明显影响,在持续静脉输注法行超声造影动态评价心肌“危险区”面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触发间隔这一影响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