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AC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10mg/d;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1次,连续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位移、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8.3±2.1)次/月减为(1.8±1.4)次/月(P〈0.01);ST段位移由(1.70±1.13)mm降为(0.37±0.71)mm(P〈0.01);APTT用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病人,尽早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2.
张树锋  段小嬿  关浩增  陈英 《内科》2013,8(1):4-6,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三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8周。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三组患者TC、LDL-C、hs-CRP、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A组和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TC、LDL-C、hs-CRP、IL-6、TNF-α显著降低治疗A组TC、LDL-C、hs-CRP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B组的LC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1);治疗B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比治疗A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炎症反应,明显提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20 mg/d剂量比10 mg/d剂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T)、抵抗素(RST)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8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0例行PCI治疗的ACS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5例,9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1次/日。对照组于入院后次日及ACS病人于入院后次日、术后1周、术后1个月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APN、LPT及RS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B两组APN水平显著降低,LPT、RS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术前两组血清APN、LPT、R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B组APN水平明显高于A组,LPT、RST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LPT、RST水平显著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PN水平升高,血清LPT、RST水平降低,并且40mg/d剂量防治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高脂血症常规治疗组(A组)、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非高脂血症常规治疗组(C组)、非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组);B、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共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ACS组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D组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裕忠  夏子荣  张嶂 《山东医药》2011,51(28):99-10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营养素-1(C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5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92例),A组在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T-1及hsCRP的浓度。并选择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CT-1及hsCRP水平,A、B组治疗前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28 d后,A、B组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CT-1及hsCRP水平,并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62例拟行PCI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试验A组55例,试验 B组59例,术前所有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药物。对照组术前不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试验 A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1个月开始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日,维持1个月;试验 B组术前1个月开始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1次/日,维持1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日)及其他常规药物,直至患者出院。比较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白介素6(IL 6)、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并观察围术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试验 A组、试验 B组患者 IL 6、中性粒细胞、hs CRP、cTnI及 CK MB水平均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 B组较试验 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 B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试验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术前口服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炎症情况及保护心肌功能,且40 mg剂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及安全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对68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均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的基础之上,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37例,每日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共12周;B组31例,每日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共12周。A组患者在服药4周后如血脂水平未能达到有效标准者,阿托伐他汀增加剂量至20mg每日睡前口服,共观察12周。结果A、B两组对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显著性疗效(P〈0.05),B组有80.6%患者TC、LDL-C下降到理想水平,较A组(51.4%)有显著性疗效(P=0.012),而剂量的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阿托伐他汀20mg/a较10mg/d能更有效地使LDL-C、TC达标,同时对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剂量的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均在入院48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分别予用治疗前、后监测血清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与A组相比较,B组CRP[(16.45±6.45)mg/L:(11.48±6.83)mg/L]、TC[(5.38±0.64)mmol/L:(4.92±0.50)mmol/L]、LDL-C[(2.53±0.46)mmol/L:(1.95±0.39)mmol/L]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同一种他汀类药物不同剂量在不同血脂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ACS患者按血脂水平分成正常血脂组和高脂血症组。正常血脂组分为对照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脂血症组分为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在患者发病12-48h内采血后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或40mg,1次/d,口服8周。分别在用药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8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hs~CRP,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40mg组下降更明显(P〈0.01)。同一剂量时,高脂血症组降低更显著(P〈0.01),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的降低程度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无论对正常血脂组还是高脂血症组的ACS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均显著高于10mg阿托伐他汀,且起效快,安全,临床受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2.5~1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托)20mg/d。心房颤动发作时均给予胺碘酮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共随访1年。结果1年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75.73%、C反应蛋白2.71mg/L±0.46mg/L均优于对照组55.30%、4.13mg/L±0.45rag/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缩小分别为2.58mm±1.53mm、2.37mm±1.59m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C反应蛋水平,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AF的复发及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阿乐)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110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分别为58例和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组101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分别为48例和53例),给予辛伐他汀10mg/d。4周后如未达有效标准,均可加量至20mg/d,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总胆固醇(TC)从(6.59±0.66)mmol/L降至(4.62±1.45)mmol/L(下降29.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02±0.77)mmol/L降至(2.44±0.64)mmol/L(下降39.3%);(TC-HDL-C)/HDL-C从3.93±1.22降至2.37±1.54(下降39.7%)(P均<0.01)。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TC-HDL-C)/HDL-C作用优于同剂量的辛伐他汀(P均<0.05)。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可使甘油三酯(TG)从(3.17±0.97)mmol/L降低至(2.21±1.03)mmol/L(P<0.05),作用亦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 (1)阿托伐他汀有明显的降低TC、LDL-C、TG和(TC-HDL-C)/HDL-C作用,降低LDL-C、TG和(TC-HDL-C)/HDL-C作用明显优于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升高HDL-C作用则两组相似;(2)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轻微;(3)阿托伐他汀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4)推荐常规剂量10mg/d,少数TC、LDL-C较高者可用20mg/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合用依折麦布加阿托伐他汀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调脂及血管内皮保护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连续入选1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联合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依折麦布10 mg),服药12周后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TC、LDLC、ET-1、NO的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LDLC、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TC、LDLC、ET-1降低更明显,NO升高更明显(TC:3.20±0.55 mmol/L比4.28±0.59 mmol/L,P<0.01;LDLC:1.92±0.33 mmol/L比2.63±0.53 mmol/L,P<0.01;ET-1:3.88±1.15 ng/L比4.49±0.85 ng/L,P<0.05;NO:80.39±7.87 μmol/L比72.18±12.16 μmol/L,P<0.05),联合组比阿托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TC 17.5%、LDLC 17.4%、ET-1 10.4%,进一步升高NO 14.2%;(2)以LDLC<2.60 mmol/L为达标标准,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47.6%,联合组达标率为81.8%;(3)治疗期间两组均有2例服药2周左右出现肝酶升高超过3倍,因此退出试验。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有更好的调脂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n=8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mg/d,n=120例)治疗1周,测定治疗前后MMP-9、GMP-140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浆MMP-9、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MMP-9、GMP-1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程度与TC(r=0.327,P=0.576;r=0.123,P=0.591),LDL-C(r=-0.312,P=0.921;r=-0.125,P=0.652)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可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内皮功能,对于ACS的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计87例。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单药强化组(B组)。联合用药组45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普罗布考500 mg,每日两次口服。单药强化组42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顿服。观察患者服药12周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稍有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LDL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LDL C、TC水平,这种联合应用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组(A组,32例)及常规降压组(B例,30例)两组。阿托伐他汀用量每天10-20mg,晚餐时顿服,时间1年。分别观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C、TG、HDL—C、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颈动脉TMI值缩小,血中TC、TG、LDL—C浓度下降,HDL—C浓度上升,hsCRP水平降低(P均〈0.01),B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常规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确诊的准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PCI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量80mg,至手术前2h再给予40m只,此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脂、肝肾功能、肌酶,比较两组用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ACS患者的血浆TC、LDL—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浆肌钙蛋白(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ST、ALT、CK、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靠,血脂达标率高,剂量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并且可明显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谭绍云 《山东医药》2014,(21):54-5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U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及CAS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ACI并高脂血症及CA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45例,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血脂、C反应蛋白(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数量。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TC、LDL-C、TG、CRP降低,HDL—C升高,但A组LDL-C及CRP降低较B组明显(P均〈0.05);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A组斑块面积缩小较B组明显(P均〈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O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瑞舒伐他汀控制ACI并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张青  贾春芳  李艳芳 《心脏杂志》2008,20(2):187-18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80 mg/d与阿托伐他汀20 mg/d在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中调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血脂未达标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 mg组:阿托伐他汀80 mg/d;20 mg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d与8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阿托伐他汀80 mg/d作用强于20 mg/d(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80 mg/d与2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水平,80 mg组明显优于20 mg组,两种剂量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和疗程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f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和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分别为20mg/d和10mg/d,C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24周后血浆sICAM和sE-选择索的浓度。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6周后sICAM和sE-选择素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5,〈0.01),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8周和24周时sICAM和sE-选择素较B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剂量和疗程有关.随剂量增加和应用时间延长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42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d。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33例正常体检者为NC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研究对象血脂、APN、hs—CRP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CS组的血清APN明显低于NC组(P〈0.05),而血清hs—CRP明显高于NC组(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PN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升高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ACS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