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道心房调搏作为心脏电生理检查广泛用于临床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89年~1994年开展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诱发及中止、诊断隐匿性预激、预激综合征(WPW)旁路不应期的测定,以及心脏负荷试验诱发心绞痛或缺血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2.
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学(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 TEAP)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刺激新技术,其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特点。我院于1996年1月-2005年1月对208例患者进行了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及诊疗,现将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7例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行窦房结功能检查中81.5%患者(22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18.5%(5例)患者为窦房结功能低下。1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均终止发作。结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无创性经食道心房调搏法,研究心脏电生理所需要的设备,操作方法和适应症的选择。并总结了我们自1987年以来检查的30例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治疗部分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自1978年在我国开展食管心房调搏技术以来,此后这项技术在已经迅速开展,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时至今日,经食管心房调搏仍然在普及和深入研究中,食管心房调搏已成为临床心脏电生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食道心房调搏(TEAP)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是应用食道调搏仪,经放置在食道的电极导管,间接刺激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这样便可以对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发现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并可终止某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食道心房调搏自1973年由Montoyo应用于临床以来,经临床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索,得到广泛普及,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方法。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阵发性室上速电生理检查方面所获参数,与创伤性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相近,相关性显著。在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评价和做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等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重点介绍食道心房调搏在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中应用的某些进展。一、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不应期的测定:部分预激综合征的病人,旁路只能逆向传导.常规心电图和调搏电图上均无心室预激的表现,旁路的存在可根据如下情况诊断:1.阵发性室上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道调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对1例心脏停搏患者施行食道左心室起搏。结果:108例中有78例异常。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致窦缓28例,预激综合征及预激综合征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房内折返搏动13例,心脏负荷试验阳性3例,心脏停搏1例,其他15例。结论:经食管心脏起搏技术是一有效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方法,还能有效地中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食道心房调搏是应用较广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食道电极插入是心房调搏的关键步骤,只有将电极插入食道,食道心房调搏才能得以进行。但食道电极旋转不一定顺利,产生的不适常使患者拒绝检查而造成失败。笔者采用常规放置法,对部分插管不顺利者,加用吸管饮水辅助食道电极放置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5年5月~1987年3月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对14例预激综合征(WPW)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对有阵发性室上速(PSVT)史者22例,心悸者4例,无症状者(B型WPW)2例。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其中调搏前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或起搏脉冲传出障碍。目前用来诊断窦房结功能的方法主要有心脏电生理检查、药物激发试验和长时间心电监测,前者公认为最佳方法。我院心导管室经食道心房调搏,为42名  相似文献   

12.
食道心房调搏常用于窦房结功能的检测、室上性心功过速电生理检测、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房室结双经传路的电生理检查等。在检测过程中常遇到以下问题:①起搏不良;②起搏过程中出现频发室早;③阿托品试验心率未达到90次/分,但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正常。在此谈谈上述问题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房颤21例的心房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食道心房调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0例房颤,均有明确房颤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1例中5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1例与正常对照组19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偏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结论:食道心房调搏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已证明使用食道调搏方法,进行房室结内双径传导检测具有可靠性。我院自1993年开始使用苏州产DF-3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进行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共检出房室  相似文献   

15.
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断隐型预激综合征二例报告李青,曹宏宇(南昌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330006)预激综合征导致房室折返型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病症。常规心电图很难描记到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左心房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隐型预激综合征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认为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对89例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目的是了解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玲  白原  何涛  任志亮  刘晓云 《医学综述》2005,11(4):377-379
目的 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 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 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 5 %。结论 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③食管电生理检查可部分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可能性。针对常见心律失常寻找安全。实用,经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90例心律失常患进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和治疗。将食道电极一端插入预定食道位置,另一端与PES-4型电生理检测仪相联,根据检查和治疗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调搏刺激方法,与刺激同步记录三个导联心电图以供观察。分析使用。结果 经食管心房调搏的90例心律失常患中,明确诊断22例。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3例,测出房室不应期26例,测旁道不应期9例。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实用,经济,能较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适于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 心脏调搏是研究临床电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经心内膜调搏方法是创伤性检查,且需要大型X光机和多导生理记录仪,因此在基层医院应用受到限制。经食管心房调搏,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近来在国内广泛应用,是适合于基层医院的电生理检查。我们用此方法测定32名正常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  相似文献   

20.
心房调搏是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诊治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脏疾患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心脏程序刺激更能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经典的心内膜刺激法需穿刺或切开静脉将电极导管送到右心,此为有创性方法,且需在X光下定位,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食道调搏法为无创性,不需X光设备,无危险,操作方便,经和心内法相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已成为目前有价值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本报告30例窦缓病人采用心房程序刺激测定窦房结功能,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