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竞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123-12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制定置管方法、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 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进行正确应用及护理,可避免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雍颜菡 《大家健康》2014,(9):324-325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3月,以大竹县人民医院发生的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置管感染中,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7天的置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置时间小于7天相比(p<0.05)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医护人员操作、病人的自身情况等相关。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医务人员操作护理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利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蒋良芝 《吉林医学》2010,31(28):5031-50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方法以及护理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参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结果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自身病情因素、导管置入位置因素、导管类型因素、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首先应当准确掌握拔管指征,尽量减少患者的置管时间;导管类型方面,应当尽量选择感染率较低的导管,如硅胶、聚乙烯材质的导管、抗菌导管等;若患者需要长期置管,首选置管部位为颈内静脉,其次为股静脉,尽量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护理人员进行置管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手法熟练,避免弄伤患者;此外还应当做好患者穿刺置管部位的皮肤护理。通过做好全面护理,使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降至最低。结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很多,经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但随之而来的导管感染也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特别是重复置管的患者,严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都与使用中心静脉有关为加强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控[1].本文分析了本院综合ICU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行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直视术后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长时间置管、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维护质量、静脉置管途径等),将以上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予以实施。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穿刺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发生时间,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2%和18.44%(6例和1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1.65%(3例和1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局部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82%、2.91%和13.59%、16.50%、9.7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应用中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5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后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均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导管滑脱1例,血肿1例,空气栓塞1例。结论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导管置入方法、途径以及置管前后护理十分关键,另外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症状及其体征的了解和排查处理上进行掌握,加强操作中无菌观念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放置PICC的160例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结果 1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3.1%),根据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论置管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的导管维护,留置时间、带管出院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根据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对于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来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有病人自身因素以及护理因素,而通过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38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6例,34例次,患病率为6.82%.经单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置管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时机相关。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循证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显著性(χ2=4.46,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183-183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98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阳性6例,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菌2例,感染率6.1%。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置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高渗静脉液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及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甚至导致留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留置管的护理,成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145例PICC留置管的护理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7例(15.77%),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χ2=15.148,P=0.001);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综合ICU108名有中心静脉穿刺史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发现,置管后24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或滑脱、血肿、空气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的回顾性分析得出,中心静脉置管前后的有效评估,掌握导管置入方法、途径、加强置管前后的护理,了解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排查和处理,医务人员操作中无菌观念的加强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苏卫红  吴晓琴 《吉林医学》2013,(30):6424-6425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维护管理方法,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目标性监测研究ICU中心静脉置管≥48 h的患者分为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采用成人维护组合方案加以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结果:干预前CRBSI发生1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为9.53‰,干预后发生5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为2.19‰,经统计检验,干预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从28.56%上升至63.64%;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从57.16%下降至36.36%。结论:维护组合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血液透析室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度血液透析中心133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析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对并发症采取的解决方法。结果13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栓13例,发生感染31例,导管位置不良35例,导管破损、裂缝9例,脱管患3例,中心静脉置管与血液透析管路不匹配1例。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48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4%和不动杆菌占10.5%;中心静脉置管5、6、7 d的感染率分别为25.0%、40.9%和71.4%;正常皮肤及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4.8%;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感染率分别为9.6%和10.9%,低于股静脉穿刺感染率18.7%(P<0.01)。【结论】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病原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导管感染率越高;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梁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穿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以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