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球 《柳州医学》2009,22(3):139-140
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实验组在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呼吸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残气量(RV)外,其余各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6个月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翟文亮 《医学综述》2012,(18):3103-3104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深慢呼吸缩唇呼气的方法进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前和训练3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6个月后,除残气量外,各项肺功能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训练超过6个月后,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呼吸训练方法(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呼吸训练方法。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运用缩唇腹式呼吸,实验组30例运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外,其余各项指标(FEV1%、FEV1/FVC%)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种呼吸训练方法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6个月以上的阻力呼吸训练器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缓解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鹿锦程 《中外医疗》2014,(11):85-86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肺陈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稳定期肺陈病患者,年龄范围在58~90岁之间;将112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阻力呼吸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训练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肺功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尘肺患者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合并阻力呼吸器训练,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满意率,提高患者的老年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28例,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进行肺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定量阻力呼气组治疗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组治疗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阻力呼气可以改善II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病情,治疗效果与缩唇呼吸相仿;与缩唇呼吸相比,能使患者呼气阻力固定在较低水平,特别是定量阻力呼气可较精确控制PEEPe的水平,能防止缩唇呼吸可能导致的呼气负荷过大,呼吸肌做功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呼吸训练基础上采用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和运动耐力水平,以及降低呼吸困难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呼吸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甩手运动.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行走距离(6MWT)、圣乔治评分(SGRQ).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6MWT、SGRQ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且易于被COPD稳定期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呼吸训练及其相应的护理,于训练10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肺功能,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最大肺活量(V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及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42例,分为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应用呼吸训练器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6个月.训练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评价生存质量(QOL),与对照组及训练前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及训练前比较,训练组20例患者呼吸训练后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有明显改善(P<0.05);(2)对照组与训练前比较,日常工作能力、社会活动状况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焦虑症状减轻.结论:应用呼吸训练器行呼吸训练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方案,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应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FEV_1/FVC水平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训练前,PaO_2水平均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优秀的呼吸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呼吸组49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工作,呼吸组进行缩唇、腹式、全身呼吸训练,对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组在PaO2、PaCO2、SaO2、FEV1、FEV1/FVC指标上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运动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6分钟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VC、FEV_1及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FVC、FEV_1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干预前,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训练方法(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最佳方法。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COPD缓解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运用缩唇腹式呼吸,实验组30例运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比较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生存质量四项指标(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生存质量四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呼吸训练方法对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改善,但阻力呼吸训练器训练能较明显改善COPD患者缓解期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4-355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每组各40例。对2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呼吸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呼吸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两组病人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康复组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较训练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测量肺功则无明显改善。结论:慢阻肺患者经过呼吸训练后可以明显改善其肺功能.且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重度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中重度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运动耐力(6MW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可提高COPD中重度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缩唇呼吸对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轻、中度中老年COP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缩唇呼吸,实验组在対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肺功能[主要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测定,并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临床疗效,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FVC)和SG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肺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3.3%,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7.8%和8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缩唇呼吸可明显改善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护理方法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37例COPD缓解期患者(训练组)门诊就诊同时接受呼吸肌训练护理(缩唇呼气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和增强体力锻炼等),并与38例未接受同类护理COPD缓解期患者(对照组)比较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区别,疗程结束后,训练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也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呼吸肌训练护理方法可明显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