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康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轻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实施健康宣教、放松训练,争取家庭、社会支持等,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数值.结果 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在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82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应用SF-16健康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定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引进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心理干预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2~5月入住我院的COPD患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OPD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区别(P>0.05),疗程结束后实验组COP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者讲解颅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实例、健康科普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确有助于缓解颅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应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探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方法 将40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心理护理与干预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放松疗法等进行对照试验.出院前再次运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有抑郁的情绪,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早期、正确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减轻抑郁的情绪,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干眼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干眼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各组44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药物、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利用OSD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眼症状、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后,眼部症状明显减轻,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明显缓解。结论药物、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干眼病患者眼部症状,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散式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采用焦虑与抑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散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患信任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冀小平  戴德兰  黄兆蓉  屈慧  熊艳 《海南医学》2008,19(11):114-115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放射期间的心理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2组方法 ,对50例实验组患者放疗期间采用护理程序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并将实验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自评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值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及副作用,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9):676-67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恐惧症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恐惧症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实验组两种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忆 《吉林医学》2012,(26):578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作用。方法:将86例诱导期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进入平稳透析期时间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症状自评、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可更早进入平稳透析期。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诱导期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顺利进入平稳透析期。  相似文献   

16.
杨国芬 《吉林医学》2015,(2):339-3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卵巢癌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照单号和双号病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给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0例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功能锻炼、个案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情绪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9.
卢幻真  刘秋华  关莹  唐阳  李桢丞  程涛 《广西医学》2011,33(11):1506-150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射波刀治疗脑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射波刀治疗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一般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两组于干预前后采用Karofsky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存质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波刀治疗脑肿瘤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8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测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使老年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