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血钙、铁、锌含量变化与铅中毒关系.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1082例1~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100μg/L),将儿童分为铅中毒组和对照组.儿童血铅和钙、铁、锌的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结果铅中毒组血钙和锌水平分别为1.22±0.34)mmol/L和(90.5±23.5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0.48)mmol/L和(122.6±32.4)μmol/L,P<0.001,并且铅与钙和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血浆铁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钙、锌缺乏时易致铅中毒,这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0~14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0~14岁儿童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505名0~14岁儿童,分〈3岁、3~7岁、〉7岁3组。应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儿童平均血铅为(77.2±34.9)μg/L;血铅最低值为31.6μg/L,最高值为278.4μg/L。除3~7岁组,其余组男女间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铅≥50μg/L者464例,≥100μg/L者71例。各年龄组男女间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发生率男童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结论:0~14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均较高,防治铅中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锌、铁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1 000名患儿的血铅和钙、锌、铁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 000名儿童中,平均血铅水平为60.854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17.9%,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铅与血钙、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温泉  孟琼  吴柱国 《右江医学》2005,33(3):226-228
目的了解湛江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锌、铜、钙、铁、血红蛋白的水平。方法对湛江市区440名3~6岁的儿童进行静脉血铅、锌、铜、钙、铁测定,同时取末梢血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440名儿童血铅为0.625±0.319μmol/L,其中铅中毒(血铅值≥0.483μmol/L)流行率为56.4%。铅中毒儿童的血锌、钙、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的血锌、钙、血红蛋白水平(P<0.01),而且血钙、血红蛋白水平随着铅中毒的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血铜、铁水平在非铅中毒及不同程度的铅中毒儿童中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湛江市区的儿童铅中毒流行率明显高于全国儿童的平均值(29.91%),铅中毒儿童存在缺锌、缺钙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等状况。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诸暨市儿童血铅浓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波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71-71,89
目的探讨浙江省诸暨市1~7岁血铅浓度及铅中毒发生率,为开展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6~12月间来我院体检的1280名儿童应用LK98B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测定血铅浓度。结果 1280例儿童血铅水平平均(65.67±23.26)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15.63%。男、女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分别为(70.13±24.13)μg/L、20.59%和(61.50±24.12)μg/L、10.00%,男童血铅水平、铅中毒发生率高(P0.05)。各年龄组间血铅水平有差异(P0.05),铅中毒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结论诸暨市儿童血铅浓度偏高,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毒呈增高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4385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调查保健门诊儿童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ASV)法,检测4385例1个月~18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女童的血铅水平及其季节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本组儿童血铅水平为(55.9±7.5)μg/L,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59.1±7.4)μg/L、(50.5±7.4)μg/L.血铅水平≥100μg/L者695例,占15.8%,其中男童506例,检出率18.0%;女童189例,检出率11.9%,两者比较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铅水平升高和铅中毒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铅中毒程度有明显差别,轻度铅中毒与年龄呈正相关(线性回归系数B=9.348389E-03),中度和重度铅中毒与年龄呈负相关(线性回归系数B=-9348432E-03).1岁以内中和重度铅中毒者占45.5%;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有明显的季节特点[CHI(M-EXT)=8.982 P总<0.001],夏秋季节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儿童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铅中毒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夏秋季血铅水平高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胜利油田2~13岁341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铅含量的测定。结果胜利油田2~13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7.54μg/L,血铅值≥100μg/L者为13.02%,血铅值≥200μg/L者为1.14%。胜利油田中心城区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8.69μg/L,明显高于生活区和远郊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男童血铅平均值60.85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53.75μg/L(p<0.01)。结论(1)与国内外相关报道资料相比,胜利油田2~13岁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均较低。(2)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0~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桂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47-147
目的 了解辽宁省普兰店市0~5岁儿童血铅的水平.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末梢血铅值,并对血铅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197名儿童血铅水平平均为(67.33±37.57)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17.16%.儿童血铅水平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童较女童高.儿童吸吮手指、常吃含铅的食品、每日在马路上时间长,家庭装修、父母职业接触是儿童血铅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0~5岁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水平.为提高儿童生存质量,预防儿童铅中毒,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156例0岁~7岁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1156例儿童血铅均值为56.54μg/L,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有157例,占13.58%;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已经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合理地推行铅中毒的防治,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善儿童健康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流行情况,分析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荔湾区0~6岁儿童2464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末梢血铅测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铅中毒危险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结果荔湾区儿童血铅分布在3~356μg/L之间,血铅浓度的中位数为62.47μ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3.35%,其中男童的铅中毒率为15.14%,女童的铅中毒率为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荔湾区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餐前未洗手(OR=1.806)和家庭成员吸烟(OR=1.635),其保护因素为每周1~2次服用钙、锌、铁制剂(OR=0.722),食用母乳、动物奶及其制品(OR=0.841),每天服用钙、铁、锌制剂(OR=0.891)。结论儿童血铅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汉族、维吾尔族1702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晖  邹全  张晓玲 《西部医学》2011,23(11):2198-2199,220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儿童血铅浓度情况。方法对1702例汉族、维吾尔族0~12岁儿童血铅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汉族儿童血铅均值(35.03±22.60)μg/L,其中男童血铅均值(35.56±22.6)μg/L;女童血铅均值(34.31±22.52)μg/L,维吾尔族儿童血铅均值(45.4±26.44)μg/L,其中男童血铅均值(46.82±26.69)μg/L,女童血铅均值(44.27±26.55)μg/L,铅中毒汉族18例(18/1024),维吾尔族20例(20/678),铅中毒发生率汉族1.26%,维吾尔族2.95%。随年龄增长,血铅浓度在增长,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在相同年龄段血铅均值不同(P〈0.05);相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相同年龄段血铅均值相同(P〉0.05)。结论维吾尔族儿童可能有铅中毒的易感性,3~6岁间是儿童血铅浓度升高的关键年龄段,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为主的诊治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省祁阳县学龄期儿童体内血铅水平和外环境铅暴露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科学防治学龄期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6年祁阳县工业区黎家坪镇、非工业区下马渡镇、县城关镇6~12岁儿童各200人,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结果祁阳县600名学龄期儿童体内血铅水平为(73.98±18.21)μg/L,其中血铅水平≥100μg/L者28人,铅中毒率为4.67%,且均为轻度铅中毒;不同地区学龄期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P0.05);男童的血铅含量(75.73±19.16)μg/L高于女童的(72.34±17.14)μg/L,且男童(6.55%)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祁阳县学龄期儿童血铅水平虽然低于湖南省其他县市,但是长时间、低水平的潜在铅暴露危险性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人群血铅水平的监测,尤其是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BPb)对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南宁市624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体格发育、血红蛋白以及心理行为的测定.结果: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线,2~岁组、4~岁组和总体男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组、3~岁组和总体男童的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身高和体重达标率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交往不良、躯体叙述攻击和多动违纪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P<0.05).结论: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杭州市区儿童3561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铅及锌、铁、钙、镁、铜水平,应用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血铅与其它5种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3561例受检儿童血铅水平0.024-0.186 mg/L,铅中毒发生率15.8%;(2)线性回归显示锌、铁、钙与铅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分别为0.064、0.058、0.05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显著(P<0.01);(3)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铁、血钙呈负相关.结论 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铁、血钙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宁市学龄前儿童全血血铅、镉、锌、铁、钙、镁、铜7种元素水平,为学龄前儿童保健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全自动微量元素分析仪,测定432名儿童的全血血铅、镉、锌、铁、钙、镁、铜7种元素含量。结果 7种元素均值总体在参考值范围内,3岁和4岁组儿童铁缺乏。锌、铁、钙、镁、铜检测值均有缺乏情况,检出率分别为20.14%、20.37%、28.70%、1.39%、0.46%。镉、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0.69%和12.27%。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铅对血锌水平有影响,铅中毒组血锌水平低于正常组。结论西宁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普遍较缺乏,儿童铅中毒不容忽视;血铅对锌吸收有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铅和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禅城区托幼园所1~7岁儿童约5000人血液微量元素铅锌值进行测定及ADHD问卷调查健康体检普查的5000例儿童中筛查并确诊ADHD患儿90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DHD患儿血铅水平109.5±24.9μg/L高于对照组(99.2±13.4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DHD患儿血锌、钙水平分别为12.3±2.1μmol/L、2328.1±64.7μmol/L低于对照组(13.6±2.1μmol/L、2360.9±104.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铅与血锌呈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铅中毒、锌、钙缺乏可能是ADHD的病因之一,在诊治ADHD时,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3992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成  王路  李华  张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48-1549
目的:为了解儿童血铅水平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3992例(男2550例,女1442例)体检儿童静脉血铅含量。结果:本次调查儿童平均血铅水平(69.6±37.1)μg/L。血铅≥100μg/L的儿童有512例,占总人数的12.8%,其中高铅血症495例,占总人数的12.4%,铅中毒17例,占总人数的0.4%;0岁~3岁组平均血铅水平(60.7±20.5)μg/L,4岁~6岁组平均血铅水平(71.9±39.1)μg/L,7岁~14岁组平均儿童血铅水平(73.6±40.4)μg/L。结论: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明显升高,血铅水平增高的比例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儿童血铅及微量元素锌、钙、铁的含量.方法 采用横断调查设计,运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某县6个乡镇0~7岁儿童611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儿童末梢血中铅、锌、钙、铁的含量.结果 检测0~7岁儿童末梢血中铅、锌、钙、铁的含量分别为(34.31±15.68)mg/L、(70.53±14.21)μmol/L、(1.70±0.13)mmol/L、(8.14±0.59)mmol/L.血铅≥100mg/L的检出率为3.9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铅、锌、铁含量平均值升高,钙含量平均值降低(均P<0.05).结论 该县农村儿童血铅中毒相对国内参考人群低,在不同年龄段注意不同营养素的添加,有助于防止铅含量的蓄积.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市0~6岁儿童铅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百色市儿童铅中毒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 554名0~6岁儿童,其中居住在工业区442名和非工业区1 112名.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血铅水平.结果 1 554名儿童血铅浓度为(56.44±28.40)μg/L,检出高铅血症108名(6.95%),铅中毒6名(0.39%);工业区组血铅水平高于非工业区组(P<0.05),工业区组高铅血症检出率为9.28%(41/442)与非工业区组的6.03%(67/1 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血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岁儿童组高铅血症检出率最高为10.36%.结论 百色市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较低,但其平均血铅浓度较高,应引起家长及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了解儿童膳食营养、环境铅污染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指导儿童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血钙、铁、锌以及血铅检测。方法调查对象的人数为3518例,其中男童1816例,女童1702例。采取外周毛细血管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钙和微量元素铁、锌、铅检测。结果血钙均值为1.79mmol/L,血铁8.16mmol/L,血锌112.37mmol/L,血铅59.30μg/L。各年龄组血钙和微量元素差异无显著意义,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血钙低于正常范围占14.72%,血铁低于正常范围占14.30%,血锌低于正常范围占3.38%,血铅≥100μg/L占6.91%、≥200μg/L占0.81%。结论儿童缺钙较90年代明显改善。铁的摄入并不低,缺铁主要是铁的吸收和利用障碍。儿童平均血铅明显低于上世纪90年代,铅中毒和血铅〉200μg/L的比例都低于我国其他多数城市的比例;血铅过高除了环境因素之外,与儿童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