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泉州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泉州市2005~2011年梅毒疫数据库,通过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泉州市2005~2011年共报告梅毒16 5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18/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7.85/10万上升至2010年的40.94/10万;近年来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1∶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结论 泉州市梅毒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防城港市梅毒流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近年来防城港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制定和开展防治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市2005~2010年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防城港市共报告梅毒5 979例,占8种报告性病总数的44.34%,发病率从66.67/10万上升到173.57/10万,2008年开始已升至性传播疾病报告的首位。2005~2007年以早期梅毒发病为主,隐性梅毒的发病比例不断上升,至2008年始隐性梅毒比例大于早期梅毒,从2005年的18.61%上升到2010年的68.16%。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防城港市梅毒流行处于快速增长趋势,并向普通人群扩散,必须加强梅毒的防控工作,同时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和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泉州市的胎传梅毒发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流行病学波动和变化的因素,为预防控制胎传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泉州市2005-2009年发现的胎传梅毒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年间泉州市共发现胎传梅毒258例,男性164例,女性94例,男女性比例为1.74:1;<1岁组的病例最多占81.08%;泉州本地病例占86.43%;年平均发病率较高的为沿海经济较好的惠安县、丰泽区、石狮市和晋江市.结论 泉州市目前胎传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应加强高危人群的梅毒监控,特别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梅毒筛选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流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 对北流市7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7年共报告梅毒3630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20.18/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16.50/10万,年均增幅19.26%;近年来隐性梅毒增幅较大;男女患者病例数无明显差别,男女性别比为1.09: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县级医疗单位、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 北流市梅毒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20-39岁的性活跃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为重点干预对象;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阴市2005~2009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完善和实施我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我市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近5年来,江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5年的14.67/10万增长到2009年的46.0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11茗,隐性梅毒增速更快.病例分期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9.78%,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男女性别比为1:1.02,女性比例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77%.全市报告梅毒病例呈地区性高发态势.结论 江阴市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须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龙岗区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年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2005年龙岗区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龙岗区报告梅毒发病人数占总法定传染病的7.27%.病期早期(一、二期)占53.44%,隐性梅毒占43.70%;职业以工人、无业、商业服务为多,男女之比为1:1.8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结论根据龙岗区梅毒的流行学特征,应加强梅毒等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张华君  周建刚  丁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98-1400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最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最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邑县2010-2015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临邑县6年梅毒发病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临邑县6年来共报告250例梅毒病例,发病率由2010年的3.7/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4.08/10万,年均增幅1.04%;近年来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女性患病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0.76∶1;高年龄组为26~36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从事家务和待业者;县级医疗单位、省级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临邑县梅毒疫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应继续广范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性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 (STD) ,新中国成立后 ,195 5年已无新病例报告 ,但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后出现零星病例。 90年代至今病例逐年增多 ,呈再度流行 ,我们总结了1990~ 1999年本市报告的新病例 ,以引起重视。1 材料与方法门诊确诊的梅毒新病例按表统一登记 ,除外非本市病例。人口资料来自嘉兴市 2 0 0 0年第 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 1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RPR、FTA -ABS、TPHA) 〔1〕。1 2 统计学方法  二个率的u检验 ,二个构成比的u检验。2 结果与讨…  相似文献   

10.
黄莹莹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25-1825,1864
近年来,钦州市作为广西的沿海经济开发区,随着人流、物流交往的频繁,夹杂着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得我市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居钦州市传染病的前5位。为了更好地掌握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钦州市2001~2005年梅毒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唐桂珍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88-1390
目的 探讨十堰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十堰市2004~2011年的性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十堰市8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58/10万增长到2011年的21.7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5.64/10万,梅毒在性病的发病顺位自2008年起位列首位.隐性梅毒增速较快,男女性别之比为1∶1.82,女性比例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4.37%,职业以农民、无业、工人为主.结论 十堰市梅毒流行处于稳定增长期,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应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2000-2009年前5年和后5年梅毒患者基本情况的异同,了解梅毒患者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的梅毒患者病例,共1200例,按前后各5年分为A、B两组,A组756例,B组,444例,按事先制定的表格,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分布、婚姻状况、传染源与梅毒分期等进行统计,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B组就诊例数比A组有所下降(P<0.05);B组一期梅毒占多数,比A组比例高(P<0.05);B组梅毒患者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比例较高,比A组所占比例高(P<0.05);B组中农民、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 梅毒就诊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仍需针对高发人群加强防治以及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进一步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青海省2005-2010年的炭疽监测,为预防和控制炭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05-2010年炭疽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炭疽病例每年均有发生,2005-2010年全省炭疽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发病人群主要是男性青壮年;职业分布主要是农牧民。结论加强炭疽疫情监测,对农牧民群众开展炭疽防治知识宣传,对重点疫区高危人群和家畜进行炭疽疫苗预防接种,有效控制炭疽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北京市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25.50/10万下降至2016年的23.57/10万。一期、二期、三期、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减少依次为12.53%、6.28%、7.26%、17.09%。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1.22/10万下降到2016年的6.37/10万,年均下降9.00%。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10年的2 439例增加到2016年的3 690例,年均增幅达7.14%。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10年的1.10:1增加至2016年的1.22: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 ≥60岁年龄段病例数年均增长5.12%。除50~59岁人群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外,其余年龄组呈下降趋势。一期和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减少,而隐性梅毒构成比增加。北京市16个区都有梅毒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这3个区的病例总数占到全部梅毒报告病例的45.29%。通州区病例数增长迅速。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家务及待业(占36.51%),其次是离退人员(占17.01%),家务及待业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1.68%。结论 北京市一期和二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但老年病例增加较快,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5—2016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闵行区2005—2016年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闵行区共计报告梅毒11 394例,发病率42.9/10万,其中Ⅰ、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10.3/10万、13.4/10万、0.3/10万、2.3/10万、16.6/10万。2009年为发病高峰,发病率为59.1/10万。报告的病例中本辖区人口占62.4%,外省市占37.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1∶1;25~54岁报告最多,占61.1%,55岁以上年龄组呈明显上升趋势;按户籍分组后,本地以25~64岁为主,占74.2%,男女性别比1.3∶1;外省市以15~44岁为主,占79.1%,男女性别比0.8∶1。女性感染者较男性更为年轻化,15~34岁人群分别占比50.0%和29.3%。本市55岁以上男性、25~54岁女性及外省市15~44岁女性以隐性梅毒为主;本地55岁以下、外省市65岁以下男性以Ⅰ期、Ⅱ期梅毒为主。户籍、性别、年龄、梅毒类型两两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梅毒发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缓,需加强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梅毒的主动筛查力度,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2004~2005年梅毒、淋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大亚湾2004—2005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淋病的各种资料,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各发现淋病107例、梅毒25例,淋病104例、梅毒16例。大亚湾区梅毒、淋病都有所下降。下降率分别为21.96%、1.35%。结论大亚湾区梅毒.淋病虽呈下降趋势。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及防治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2005年1月—2017年12月的孕产妇以RPR和TRUST试验免费筛查梅毒,初筛妊娠梅毒阳性患者以TPPA试验确证,对发现妊娠梅毒阳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Epidata录入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共检出孕产妇梅毒患者1 325例,年平均检测阳性率0.23%,患者平均年龄为(29.05±4.85)岁,患者多为无业/待业,其次为干部职员,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学历为主,暂住人口占88.23%,78.19%患者在<28周即发现并确诊梅毒,98.87%患者为隐性梅毒患者,血清滴度多低于1∶4。结论 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无业/待业的暂住孕妇人群的健康教育以及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是有效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措施。集中管治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规范治疗与随访。  相似文献   

19.
张晔  张波  玛依莎  孙涛  王济源 《甘肃医药》2014,33(2):141-143
目的:了解和掌握八师石河子的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八师石河子梅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2005~2012年八师石河子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八师石河子2005-2012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934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势,2010~2012年增长较快;从梅毒病例的人群分布来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39倍,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从地区分布来看,市区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各团场。结论:石河子梅毒发病率增长明显,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梅毒预防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陕西省梅毒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8年陕西省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梅毒病例81 826例,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21.21/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9.61/10万,年均增长6.90%;男女性别比例为0.84∶1;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