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MC)在过去极少见,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后,其发病率增多。我院2002年9月到2009年4月行大肠镜检查2315例,诊断结肠黑变病(MC)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玉  何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53-3454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可逆性疾病。近来随着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MC的人群检出率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该病提供参考资料。现就本病几个问题论述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共行大肠镜查1 245例,其中男740例,女505例。共检出MC50例,男22例,女28例。总检出率4.0%,男性检出率3.0%,女性检出率5.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63岁。以便秘和腹痛或腹部不适来医院就诊,多数有服用泻剂的病史,如:牛黄解毒片、麻仁丸、排毒养颜胶丸等。50例MC…  相似文献   

3.
结 肠 黑 变 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非炎症性的肠病。以前国外报道较多。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肠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MC的诊断率在国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自 1983年以来 18位作者报道的 MC患者共计 261例,其发生率约占同期肠镜检查的 0.06%~ 5.9%。本病以高龄男性多见,国内 261例患者中男性占 206例 (78.93% )、女性 55例 (21.07% ),年龄 >60岁 212例、 40~ 60岁者 30例、 60岁者有 13例。 1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国外在 1966年前就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现被多数作者所公认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有大肠息肉史者大肠癌的发病风险较无大肠息肉史者高22倍,而大肠息肉患者往往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缺乏.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开展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对大肠癌的防治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肠镜体检的2 738例宁波市某石化企业无症状员工的肠镜检查结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无症状人群大肠息肉检出率及病理特征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3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及其与结肠息肉及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32例MC的临床资料及肠镜下特征,分析其与蒽醌类药物、便秘、年龄等的关系。结果:MC的发生除与长期服用大剂量蒽醌类药物有关外,还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有关,且MC易伴发结肠癌或息肉,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结论:临床对于便秘患者特别是老年便秘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尽量减少服用蒽醌类药物,以降低MC所致结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刘树清 《海南医学》2009,20(3):79-80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大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以往认为在我国属少见病,发病率约为0.5—1.4%,近年来随着肠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加,表明该病并非少见。我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行结肠镜1860例,共检出结肠黑变病34例,发病率约1.8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是以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病变。随着肠镜的普及及应用,近年来MC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我科自2005年5月~2009年5月肠镜检查4421例病例中,发现并诊断为大肠黑变病134例。现对134例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腾飞 《大家健康》2017,(12):89-90
目的:探讨肠镜下止血治疗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术1 823例,其中40例并发出血,行肠镜下止血治疗.结果:40例并发出血的患者经肠镜下止血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未再发活动性出血.结论:对于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效果良好,切实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方法:对经结肠镜检查并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1例MC的临床资料、内镜下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MC中29例便秘,伴有腹痛12例(38.7%),腹胀6例(19.35%),肛门坠胀感2例(6.45%),便血5例(16.13%).内镜下病变累及全结肠者25例(81%),并发结直肠息肉9例(29%).治疗以改变饮食习惯、停用蒽醌类泻药、治疗痔疮为主.有10例服用蒽醌类泻药者于停药6月至2年后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20%肠镜下病变消失,40%病变减轻.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及其临床转归的探讨-附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MC)是指大肠粘膜色素沉着[1 ] ,引起非炎症性良性的病变 ,临床少见 ,国内报道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 ,应引起重视。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 997年 6月~ 2 0 0 1年 8月在 5 3 1 5例肠镜检查中 ,结合病理切片共查出 MC5 1例 ,检出率为 0 .95 %。5 1例中男 2 1例 ,女 3 0例 ,男女之比为0 .7∶ 1 ,年龄 2 1~ 93岁 ,平均 5 6岁 ,3 0岁以下 4例。 45例有 6个月~ 2 0年的便秘史 ,经常服用牛黄解毒片、蕃泻叶、大黄苏打片、麻仁丸、排毒养颜胶丸等导泻保健剂。有慢性腹泻史 4例 ,均有下腹胀痛粘液血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结肠黑病变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 ,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 1995年 9月至2 0 0 2年 3月行大肠镜检查 8195例 ,诊断MC2 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MC2 8例 ( 0 .3 4% ) ,男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 84岁 ,平均49 4岁 ,≤ 3 5岁 8例 ,3 6~ 5 9岁 13例 ,≥ 60岁 7例。临床表现便秘 18例 ,病程 3个月~ 2 0年 ,均有服用牛黄解毒丸 ,番泻叶 ,果导 ,排毒养颜胶囊等泻药史 ,腹胀 4例 ,腹痛 2例 ,便血 2例 ,腹泻 1例 ,右下腹包块 1例。2 结果  肠镜下的特征是粘膜光…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青年人大肠癌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且起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我院自1990年1月-2007年9月应用Olympus各型大肠镜检查6937例,诊断大肠癌502例,检出率7.24%,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人大肠癌4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且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电子肠镜的应用和肠镜操作技术的改进,为发现回肠末端病变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于2000年1月~2006 年7月共完成电子肠镜检查10 930例,其中发现回肠末端溃疡112例,为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特结合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病理改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发病率增高.自100多年前langenbedk施行第1例胆囊手术以来,手术治疗胆石症已成为常规.1982年又开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经多年实践证明安全微创.我院从1990~2002年共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MC)12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内镜下表现与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表达的联合应用,探讨MC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癌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通过全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MC患者108例,另选取正常黏膜者50例作为对照(均为肠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同时行黏膜组织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的单克隆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与正常黏膜者比较,MC内镜下病变程度加剧与APC、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病变程度越重,APC阳性表达趋向越低,Bcl-2、K-ras、Ki-67、Cox-2阳性表达趋向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高低依次为MC伴肠癌组、MC伴息肉组、MC Ⅰ~Ⅲ度、正常黏膜组.APC阳性表达高低依次为正常黏膜与MCⅠ~Ⅱ度、MCⅢ度与MC伴息肉组、MC伴肠癌组.结论 MC病变程度加剧,其癌变风险可能越大.重视MCⅢ度、MC伴息肉,将MC内镜下表现与大肠癌相关癌基因监测联合应用,可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可作为切实可行的MC内镜下随访策略.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月-2004年9月,我院从1397例电子大肠镜检查进入回肠末段的患者中检出65例回肠末段疾病。现就其临床资料和电子大肠镜检查结果总结分析,旨在探讨电子大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MC) ,是一种良性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性疾病,肠镜下表现为褐色或黑色豹纹样改变,组织学可见黏膜固有层巨噬细胞脂褐素过度聚集。虽然MC病因和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但蒽醌类泻剂的长期服用已被认识到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发现MC伴发结直肠腺瘤的发生率更高,但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存在争议。对于MC的防治,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本文将对MC的研究进展及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以胃肠道病变为主、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前发病率低,但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误诊率较高[1].肠镜检查是末端回肠和结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肠镜联合活检病理检查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2].我搜集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予以总结,分析,以期提高C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临床上并不常见,是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波及软脑膜,蛛网膜及硬脑膜,占颅内转移瘤的4%[1].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共诊治MC患者39例,现将其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征与诊断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膜癌病(meninges carcinoma,MC)亦称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