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价值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门诊收治的10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8例采用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的方法,B组50例采用拔髓后根管治疗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急性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治疗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的疼痛感,且术后急性反应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根管治疗对术后肿痛的影响。方法对246个患牙(其中活筒牙141个,死髓牙105个)随机分为次性根充组120个患牙,采用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一次完成根管治疗;二次根充法组126个患牙在治疗过程中,用氢氧化钙封存1周后再行根充术。比较两种根管治疗术后肿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活髓牙中,一次根充法组有10%的患牙发生术后肿痛。二次根充法组有16.9%发生术后肿痛,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髓牙中,二次根充组有32%,一次根充组有12%的患牙发生术后肿痛,二次根充法明显高于一次根充法。结论对死髓牙,采用一次性根充治疗术可以减少根管治疗术后肿痛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复诊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牙隐裂致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即刻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隐裂致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49例49颗患牙为研究对象,经一次性根充、光敏树脂充填,即刻备牙行全冠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于1年后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后2~3 d有3颗患牙出现胀痛,口服消炎药物1周后好转;1年后随访无患者出现疼痛,根尖片牙周膜无增宽.结论 对于牙隐裂致不可复性矛髓炎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即刻全冠修复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修补髓腔壁或根管壁穿孔疗效。方法 100例髓腔壁穿孔或根管侧穿患者,使用MTA修补穿通处并完成根管治疗,随访1年。结果 100例髓腔壁穿孔或根管侧穿患牙经修复治疗后,4周后成功92例,失败8例;3个月后成功91例,失败9例;6个月后成功89例,失败11例;1年后成功85例,失败15例。1年后成功率为85%。结论三氧化矿物凝聚体修补治疗髓腔壁穿孔和根管侧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牙牙体缺损的保留和修复方法。方法患牙经常规根管的治疗,应用铸造烤瓷核桩冠修复的方法对门诊104例前牙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后疗效。结果104例患牙经铸造烤瓷核桩冠修复后,外形美观、色泽自然,能行使切割,发育,功能。结论前牙牙体严重缺损的患者,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铸造烤瓷核桩冠修复牙体缺损。通过4年远期效果观察,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艳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21-122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患者56例进行研究,这56例患者一共有患牙134颗,都是上前牙和下前牙残冠或者残根,所有的患者备牙后龈上面残留的牙体组织大于3 mm的有123颗,备牙后龈上面残留的牙体组织等于3 mm的有11颗。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比较完整的根管治疗,应用玻璃纤维桩来进行桩核的制作,应用Procera氧化锆进行全冠修复。然后,对全冠修复的结果进行随访,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56例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在所有的患者中,没有发现根折的现象;129个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没有出现松动、脱落、继发龋损等现象;4个修复体出现纤维桩松动、破损和脱落;有1个修复体出现纤维桩折断,修复的成功率达到96.27%,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对修复体的美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研究表明,应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冠、残根进行修复,美学效果良好,一般不会造成根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功率,从而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7例前牙牙冠严重缺损或外伤冠折的患者,共计81颗患牙,修复前均已进行根管治疗.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然后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患者在治疗完成后3、6、12和24个月复诊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除3例4颗患牙失访外,其余64例77颗患牙的修复成功率为97.4%,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咬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效果,且操作方便,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3年起用根管钉、自体牙冠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一次性修复前牙牙折53例,共56个牙,经追踪观察3个月~3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建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908-1909
目的观察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以保存活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28颗早期隐裂牙采用直接金属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1~2年。结果 26例28颗早期隐裂牙治愈27颗,有效率96.4%;1颗患牙2周后出现咬牙合痛症状,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症状消失。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早期隐裂牙可以保存患牙活髓,恢复咀嚼功能,阻止隐裂进一步加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黄强生  徐慧 《现代保健》2011,(28):105-106
目的观察前牙桩核加烤瓷全冠美容修复的疗效,旨在提高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52颗符合适应证的前牙残根残冠,对患牙实施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然后进行患牙预备及桩核制作,后烤瓷全冠修复。结果52颗桩核加烤瓷全冠修复患牙,经临床随访观察2年,除2颗于修复后3个月~1年发生脱落外,其他患牙牙龈健康无炎症,牙齿无松动及叩痛。X线片示根尖、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病变。牙冠色泽自然逼真、美观、坚固、耐磨、牙龈刺激小、表面光滑易清洗、口感舒适、患者满意。结论桩冠固位良好,美观舒适,支持与受力形式合理,避免牙槽骨吸收萎缩,是前牙残根残冠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首次根管治疗两年后患牙愈合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取样法取接受初次根管治疗的132颗患牙,以手用ProTaper联合冠向下技术进行治疗。2年末随访,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判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88例患者(104颗患牙)完成了回访,脱落21例(28颗患牙)。随访病例中有87颗患牙治愈,17颗无效。治愈率比较:1单根牙高于多根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髓牙高于死髓牙、根尖周无病变患牙高于有病变患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根数目、牙髓和根尖周状况对首次根管治疗治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桂芳 《现代保健》2014,(5):69-70
目的:研究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60例(90颗患牙)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不同的修复材料进行修复。结果:治疗后6个月,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3%、90.0%、93.3%,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1年,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0%、86.7%、90.0%,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治疗1年三组患者口腔修复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金属组中有破裂患牙1颗,畸形患牙1颗,出现其他失败的患牙1颗;树脂组有松动脱落患牙1颗,牙齿破裂患牙2颗,畸形患牙1颗;陶瓷组:松动脱落患牙1颗,破裂1颗,畸形1颗。三组患者的修复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无显著性差异,在应用中材料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患者难以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患牙,探讨根管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老年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根管治疗失败或难以进行正常根管治疗的46例患牙,进行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或根尖倒充填术。结果:46例患牙追踪观察2年,成功41例牙,成功率89.13%。结论:对于常规的根管治疗失败的老年患者,可进行根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活髓后牙龋洞用3MTMESPEFiltekP60后牙专用纳米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髓反应原因。方法:据后牙龋一类窝洞的深度,将109颗患牙分为深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1.5~2mm)31颗,中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1~1.5mm)46颗,浅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0.5~1mm)32颗。其中,深层窝洞用Dycal护髓,GIC垫底后用3MP6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中层窝洞和浅层窝洞直接用P60复合树脂充填。充填修复后2周、1个月和12个月进行复查。结果:深层窝洞组激发痛的发生率为45.16%,中层窝洞组为27.78%,浅层窝洞组为6.25%。经字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MP60复合树脂应用于活随后牙深层窝洞的充填修复时,复合树脂中的未聚合单体、自酸蚀粘接系统、固化灯照射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产生的热量和边缘微渗漏形成的细菌侵入等因素,对牙髓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折裂裂隙较大的磨牙做铸造全冠保留患牙并行使功能。方法:选择患者35例,共38颗患牙进行处理治疗后铸造全冠修复。结果:采取上述方法治疗的38颗折裂的磨牙,经2年以上的观察,除1例诉咀嚼乏力外,其余均诉患牙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结论:全冠修复可以使绝大多数的折裂牙保存并行使正常功能与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采用地塞米松根管封药防治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根管治疗中,根管充填后,急性尖周炎致患牙疼痛、叩疼明显者,以及预计有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者,根据病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根管内给药和牙周膜给药。结果:地塞米松对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防治有效率高达97.27%。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降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AIM: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working endodontic length determination by Dentaport ZX and Ray Pex 4 under clinical conditions. MATERIAL AND METHODS: Clinic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two electronic apex locators, Dentaport ZX and Ray-Pex 4, was carried out in 80 single-rooted teeth with vital pulp tissue planned for extraction as part of the dental treatment and after patient consent had been obtained. The normal procedure was followed, which included anesthesia, a standard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 pulp removal and irrigation of the root canal with 5.25% NaOCl. The working length was estimated with Dentaport ZX for half of the selected teeth and with Ray-Pex 4 for the other half. K-files #15 were cemented at the measured working length and the teeth were extracted. The apical foramen was examined with a stereomicroscope under x15 magnification. The micrometric system of the microscope allowe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distances.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stimated working length with the actual length revealed that Dentaport ZX localized the apical foramen in 95% of the cases and the Ray Pex 4 in 92.5% with a clinically acceptable accuracy of +/- 0.5 mm. Dentaport ZX detected the foramen in 97.5% and Ray Pex 4 in 95% of the cases with an accuracy of +/- 1 mm.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electronic apex locators in locating the apical foramen (p < 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L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0.074,PXL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6例意识障碍、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明显好转,3例有所改善,1例持续昏迷者无变化。术后颅内感染1例,腹腔段堵管2例,均治疗后好转;1周后复查头颅CT见脑室明显缩小19例,脑室大小无改变者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