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α-硫辛酸合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α-硫辛酸合用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5 d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5.32,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t=9.12,P<0.05);治疗60 d后差异显著(t=10.7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甲双胍与α-硫辛酸合用后的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1年内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组(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每日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 mg,1次/d(第1周)、1.2 mg,1次/d(第2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AT),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治疗组在口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晚,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FPG、2hPG、HbAlc、BMI及低血糖频率、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低血糖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型糖尿病已确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宣教、自我管理及适当体育锻炼,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及阿卡波糖片联合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欣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38-173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96例继发性失效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治疗,1月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结果两组空腹、餐后2 h血糖、HbA1c都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低血糖发生共2例次(2.04%),患者均自行纠正;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共10例次(10.20%),其中6例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4例有腹胀、轻度腹泻,对症治疗后可耐受而继续服用二甲双胍按疗程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SFS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SFS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结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格列汀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使用沙格列汀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7例,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治疗,500mg/次,每天3次;实验组8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30mg/次,每天1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单一服用氯氮平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延用氯氮平治疗(200~500mg/日),研究组32例在延用氯氮平(剂量不变)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0.5~1.0g/日)治疗,治疗12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氯氮平稳态血药浓度。结果合用二甲双胍治疗组(研究组),在合用前、第8周末、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氯氮平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37,P﹤0.05),阳性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合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时,不影响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同时给予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Ⅰ组患者单独口服瑞格列奈片,Ⅱ组患者单独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Ⅲ组患者则选择联合治疗,即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疗程均为60d,比较治疗前后对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三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Ⅲ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I、Ⅱ组(P〈0.05),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Ⅱ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凤琼 《中国保健》2009,(20):852-853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T2D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疗程均为8w。结果:8w后,观察组的FBG、P2hBG、HbA1c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方案优于单独用瑞格列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血尿酸、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3次/d;治疗 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叶酸5 mg,3次/d;维生素B12500μg,3次/d;完成研究90例,其中对照组47例,治疗组43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清Hcy、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检测颈动脉IMT、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动脉舒张功能(FMD).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cy升高[(13.4±2.7)μmol/L比(11.1±1.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降低[(9.2±1.8)μmol/L比(11.3土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T-1、FMD、颈动脉IMT及C2分别为(20.0±6.2) ng/L、( 15.8±7.6)%、(0.8±0.2) mm、(4.1±2.1) ml/mm Hg× 100(1 mm Hg =0.133 kPa),均较治疗前的(31.3±10.1) ng/L、(9.7±4.5)%、(1.1±0.4) mm、(2.3±1.0) ml/mm Hg×100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ET-1、FMD、颈动脉IMT及C2分别为(24.8±6.8) ng/L、(12.9±6.3)%、(0.9±0.3 )mm、(3.0±1.4) ml/mm Hg×100,均较治疗前的(30.6±8.7) ng/L、(9.8±4.6)%、(1.0±0.3)mm、(2.2±0.9) ml/mm Hg×100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清Hcy的变化与ET-1的变化、颈动脉IMT的变化呈正相关(r=0.43、0.56,P<0.05),与FMD的变化、C2的变化呈负相关(r=-0.54、-0.37,P<0.05).结论 补充叶酸、维生素B12能降低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和ET-1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FMD、颈动脉IMT及C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100mg日1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500mg日3次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1mg日3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500mg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BMI显著减低[(24.45±2.13)kg/m2比(25.46±2.62)kg/m2],FINS显著升高[(13.36.4±1.89)mU/L比(12.36±1.80)m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后BMI、FI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12%(6/50)](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的风险,而且具有能控制并减轻体质量等优越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方法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的1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瓜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按原生活方式,不规律服药;二甲双胍组服用二甲双胍0.25g,3次/d;综合治疗组除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每年复查时重复宣传教育饮食、运动干预的意义外,且服用二甲双胍0.25g,3次/d。结果干预2a后综合治疗组糖尿病患病率为34.0%,二甲双胍组44.2%,对照组66.6%(P〈O.05)。结论老年IGT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林彬 《现代保健》2012,(28):25-26
目的: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控制血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诺和锐30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FPG、2hF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可更好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陈礼芳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63-1564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入住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而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中年人初诊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初诊中年人Ⅱ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对照组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副作用比较。治疗前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中年人初诊Ⅱ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副反应少、经济实惠,值得在农村地区推广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口服,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5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反应、痰菌阴转情况和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病灶吸收情况治疗组(83.3%)显著好于对照组(53.3%)(P〈0.01),空洞闭合治疗组(84.6%)显著好于对照组(54.5%)(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在控制血糖、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优于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胰岛素组采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组则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情况;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比胰岛素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胰岛素组低,P0.05;二甲双胍组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胰岛素组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二甲双胍疗效高于胰岛素,可更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弧治疗(观察组),1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乳酸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较为安全,并可达到更佳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