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克隆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含有脆性部位FRA3B。FHIT mRNA长约1.1Kb,由10个外显子构成,外显子5-9为编码区,编码16.8KD的Fhit蛋白。Fhit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在白血病中有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2.
胃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18例正常胃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及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在胃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FHI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FHIT蛋白阴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9,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是引起FHIT蛋白表达降低并进而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FHIT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外显子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方法对30例胃癌和18例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显示检测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总纯合性缺失率为23.3%,正常组织无一例缺失(P=0.011);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16.67%和13.33%(P>0.05);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05)。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外显子5,8的点突变。结论:提示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点突变不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脆性组氨酸三体(FHrr)基因是将脆性位点与肿瘤基因的变异联系起来的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许多肿瘤中出现突变和表达缺失。转染FHIT基因能够抑制很多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一定程度的逆转作用。虽然在肝细胞中也有因FHIT基因可变性剪接导致其外显子缺失以及FHIT蛋白表达异常的现象,但是在肝癌中出现的概率更高。在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均发现有FHIT基因外显子5—7和外显子5—8的缺失现象,但在正常肝组织未发现。在多种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现有明显的FHIT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5.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克隆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含有脆性部位FRA3B。FHIT mRNA长约1.1Kb,由10个外显子构成,外显子5-9为编码区,编码16.8KD的Fhit蛋白。Fhit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在白血病中有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6.
FHI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Ohta等利用外显子捕捉法在人类染色体3P14.2处确定了1个新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具有组氨酸三联体结构的HIT(histidinetriad)蛋白高度同源,又因为该基因跨越脆性位点,故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FHIT基因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存在异常。FHIT转录产物异常及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少已在多种原发肿瘤及肿瘤细胞株中得到证实,尤其在和环境致癌因素密切相关的肿瘤,如胃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肝癌等病变早期即可有FHIT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HIT和TPX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HIT和TPX2基因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的水平比正常肺组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表达率达74.2%。TPX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的水平比正常肺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率达64.5%。FHIT的表达异常与吸烟存在相关(P〈0.05),TPX2的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的失表达和TPX2基因的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吸烟可能导致FHIT基因表达下降诱发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gene)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和76.2%(32/42).FHIT基因缺失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基因正常表达的肺癌(P〈0.01)。FHIT基因缺失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肺癌切除术NSCLC患者65例,收集NSCLC肿瘤组织标本、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检测基因杂合性缺失,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DNA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NSCLC组织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58.46%和70.77%,甲基化发生率为49.23%和66.15%,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7.69%和72.31%;正常肺组织未见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甲基化、蛋白表达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 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是P16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吸烟史是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可能与P16及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甲基化导致的P16及FHIT蛋白表达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DNA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及地西他滨对其甲基化的影响。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1例初治的MDS患者、3例MDS转化而来的AML患者在地西他滨序贯半量CAG方案化疗前后血浆DNA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3例患者治疗前有FHIT基因甲基化。治疗1个疗程后其中2例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得到逆转,4例患者中有2例获得临床缓解,2例无效。结论:MDS的发生可能与FHIT基因甲基化相关,地西他滨对MDS患者血浆DNA中FHIT基因高甲基化具有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血浆DNA的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成为MDS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1996年Ohta[1]等利用外显子捕捉法在人类染色体3P14.2处确定了1个新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具有组氨酸三联体结构的HIT(histidinetriad)蛋白高度同源,又因为该基因跨越脆性位点,故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  相似文献   

12.
1996年,Ohta等利用外显子捕获法(exon trapping experiment)从上皮癌细胞系3p14.2区域克隆出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包含染色体脆性部位FRA3B,并含有编码组氨酸三联体的功能区,故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它是第一个将染色体脆性位点与肿瘤相联系的分子学证据。随后的研究发现,FHIT基因在人类许多肿瘤组织或细胞系中呈现高频率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可能为一抑癌基因,成为近年来肿瘤发生及肿瘤特异性基因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HIT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FHIT基因住点上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LOH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0例肿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7.5%的原发性乳腺癌存在LOH,45%的肿瘤样本发生Fhit表达的缺失或明显下降,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FHIT基因位点的LOH及Fhit蛋白表达的缺失及下降是乳腺癌早期的和频发的事件,FHIT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表达,研究他们与宫颈癌发生及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5例及宫颈癌患者标本33例FHIT基因及TSLC1基因表达,同时检测这些标本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和宫颈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率、FHIT基因表达率及TSLC1基因表达率分别为0%、30%、71%和100%,100%、80%、36%和18%以及100%、75%、33%和24%。3项指标在不同宫颈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FHIT基因与TSLC1基因表达缺失的患者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检测FHIT与TSLC1基因表达缺失对宫颈癌及HSIL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FHIT基因与TSLC1基因在HPV感染之后、宫颈癌发生过程的早期阶段就可能发生表达缺失。对高危型HPV感染者进行FHIT与TSLC1基因表达检测,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1 273例EGFR基因和1 062例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6.68%(467/1 273),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1.02%(13/1 273)、18.93%(241/1 273)、2.59%(33/1 273)和15.95%(203/1 273);EGFR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17例(1.34%),其中18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19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7例(0.55%),19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4例(0.31%)和20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EGFR基因各外显子内双重突变共2例(2.18%),均为21外显子双重突变。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3.01%(32/1 062),外显子2的密码子5、12、13和25的突变率分别为0.09%(1/1 062)、2.64%(28/1 062)、0.18%(2/1 062)和0.09%(1/1 062),外显子3密码子61的突变率为0.09%(1/1 06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其基因突变预示着EGFR-TKI原发耐药。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杂合性丢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凡  葛鹏  岳晚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47-5548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胃癌(GC)、不典型增生(DP)和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研究LOH在G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GC、DP和IM组织和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多态性位点D3S1234和D3S1300中的LOH。结果 GC组、DP组和IM组在D3S1234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33.0%,29.0%和11.0%;在D3S1300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34.0%,33.0%和8.0%。GC组和DP组在D3S1234和D3S1300位点的LOH发生率显著高于IM组,GC组与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HIT基因的LOH可能是GC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能用于GC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40例颊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颊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6.7%)。癌旁组织FHIT蛋白阳性率(76.7%)明显低于正常颊粘膜组织(90.0%,),Ⅰ+Ⅱ期者阳性率(70.58%)明显高于Ⅲ+Ⅳ期者(30.43%)。颊癌高、中分化FHIT蛋白阳性率(66.7%)明显高于低分化者(31.25%),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3.3%)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组(60.0%),经统计学处理三者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FHIT基因在颊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基因)在人肺癌中的缺失和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20例人肺癌组织DNA样品和3例正常人肺组织DNA样品Rb基因外显子14~16、22~23区域进行分析。结果2例样品存在外显子14~16区域的缺失。结论Rb基因在人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缺失,此为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78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4.6%。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率分别2.6%(2/78),12.8%(10/78),3.9%(3/78),14.1%(11/78)。一例既有21号外显子突变,又有20号外显子突变,其中,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0密码子的碱基缺失,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且19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与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腺癌患者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江西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号外显子为主,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肺鳞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生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鳞癌组织中脆性组胺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33例肺鳞癌组织中 FHIT基因的表达,并分析这种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论 FHIT表达缺失是肺鳞癌的常见事件,而且与吸烟明显相关.通过检测 FHIT蛋白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