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8%的患者疼痛及面肌抽搐得到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89-9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面肌痉挛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取传统的面神经切断术,治疗组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应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民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8):5-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老年患者面肌痉挛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年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9例患者术后得到治愈,1例患者应垫片厚度不够,需进行2次手术治疗。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出现面肌抽搐患者2例,其余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且此次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效果显著,且术后病症不易复发,临床满意率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疗效与神经受压迫程度有无关联及其可能原因。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在2009-2010年间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了1 074例面肌痉挛患者,从中找出了48例(A组)面神经受压严重或有明显变性,萎缩的典型面肌痉挛患者,并与同期680例(B组)面神经受压不明显的典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学检查,术中所见及术后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中,痉挛完全缓解37例(77.1%),明显缓解减轻9例(18.8%),好转2例(4.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8%。B组患者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563例(82.8%),明显减轻86例(12.6%),好转29例(4.3%)无效2例(0.3%),总有效率95.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与神经受压程度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行MVD治疗的54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结果:12例(22.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面瘫,其中3例为迟发性面瘫,5例(9.3%)出现轻度听力下降,2例(3.7%)出现耳鸣,1例(1.9%)颅内感染,3例(5.6%)出现皮下积液,1例(1.9%)复视,本组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病例,随访1-3年,面瘫及听力下降者全部恢复,1例复视于术后2周自愈,1例仍有耳鸣并出现进展性听力下降。结论:面瘫、耳鸣、听力下降及皮下积液是MVD主要症状,面瘫、耳呜、听力下降及皮下积液多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耳聋为远期并发症,术中注意操作技巧,术后给予适当的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纳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2例,应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治愈31例(59.6%),显效10例(19.2%).有效8例(15.4%),无效3例(5.8%),总有效率(94.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81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为对照组,81例患者采用倍博特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博特是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傅科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2):112-113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按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获随访4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随访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6%、93.8%和96.6%,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1%、72.6%和76.7%。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61-62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随访5~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相关症状,但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温州市老年人COPD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率为46.61%,其中15.60%患有COPD,高于非吸烟组(P<0.005);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婴儿痉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56例给予ACTH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作为观察组,24例仅给予ACTH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给予及时合理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痉挛发作疗效以及脑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痉挛患者进行ACTH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总有效率,效果明显优于其单独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89-169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在老年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1例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予以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各项指标(疼痛评分、功能状态评分、活动度评分、握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关节功能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解剖复位率、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治疗应用于老年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上肢关节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39-640
目的对比改良根治术与单纯乳房切除术在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其中42例行改良根治术者设为观察组,44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及5年死亡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Ⅰ、Ⅱ期患者5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死亡率为7.14%,对照组为15.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可有效治疗老年乳腺癌,可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