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最新发现的乙类传染病,COVID-19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除了侵犯呼吸系统外,新冠病毒还可能损害患者其他系统,这种多系统损伤引起全球各国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COVID-19患者多系统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暴发以来造成全球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旨在从COVID-19的临床症状、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损伤相关性以及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11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人院时间、临床症状、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使用激素、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基本资料,同时记录入院时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肺外器官功能损伤特点,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15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结果 分析15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64±13)岁,男性12...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伴间质性和肺泡性肺炎,也可影响多个器官,肾脏是常见受累的肺外器官,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突然降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因COVID-19住院的203例非ICU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70)和NAKI组(n=13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患者出现AKI的危险因素。结果AKI发生率为34.48%。AKI组的平均年龄较NAKI组更大(76.0岁vs 69.5岁),中位病程更短(7 d vs 10 d),既往存在高血压(74.3%vs 51.9%)、糖尿病(35.7%vs 20.3%)以及慢性肾脏病(38.6%vs 7.5%)的患者比例高于NAKI组(P<0.05)。AKI组患者恶心纳差(37.1%vs 19.5%)、呕吐腹泻(34.3%vs 16.5%)、尿量减少(8.6%vs 1.5%)的发生率均高于NAKI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慢性肾脏病、低血红蛋白、高肌红蛋白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KI组COVID-19患者死亡较NAKI组高...  相似文献   

7.
傅从峪  李家兵  刘贵喜 《重庆医学》2021,50(9):1562-156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4个中文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两个外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有关AKI在COV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肾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的原始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数据采用Stata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 初检获得5989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5379例患者,416例并发A K I,A K I在C O V 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73%.C O V 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与发生A K I相关(S M D=0.65,95%C I:0.32~0.98,P<0.001;RR=1.31,95%CI:1.07~1.61,P=0.002).COVID-19患者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发生AKI相关(S M D=0.41,95%C I:0.22~0.60,P<0.001;S M D=0.70,95%C I:0.20~1.19,P=0.006),血淋巴细胞与COVID-19患者发生AKI无关(SMD=-0.12,95%CI:-0.65~0.41,P=0.65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明显升高(SMD=1.25,95%CI:0.29~2.22,P=0.011;SMD=2.54,95%CI:0.46~4.62,P=0.017);AKI组与非AKI组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4,SMD=4.14,95%C I:0.91~18.78,P=0.066).结论 A K I在C O V 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C O V ID-19患者年龄大、男性及白细胞、CRP水平升高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大流行背景下,恶性肿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人数急剧增加,COVID-19对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损伤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在COVID-19康复期调养五脏,增强正气,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长期损伤对恶性肿瘤患者有积极影响。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对恶性肿瘤的影响,结合中医药理论形成五脏康养理念,为恶性肿瘤合并COVID-19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文简称新冠感染,COVID-19)患者的人群特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了解其预后情况,为慢病患者早期预防和诊治新冠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登记系统(http://2019ncov.keyanyun.com/)中收录的1314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础信息、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分型、病史、心电图、胸部CT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及临床分型与预后情况,通过Excel 2019和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新冠感染(COVID-19)患者的人群特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及预后差异。结果 (1)人群特征:最终从新冠感染病例登记系统中纳入病例434例。其中高血压组(A组)95例、糖尿病组(B组)15例、高血压+糖尿病组(C组)42例、无基础疾病组(D组)282例。总计男205例,女229例,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90岁,平均年龄(54.05±16.73)岁。A、B、C 3组中,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但4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
傅从峪  李家兵  刘贵喜 《重庆医学》2021,50(9):1562-156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4个中文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两个外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有关AKI在COV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肾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的原始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数据采用Stata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 初检获得5989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5379例患者,416例并发A K I,A K I在C O V 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73%.C O V 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与发生A K I相关(S M D=0.65,95%C I:0.32~0.98,P<0.001;RR=1.31,95%CI:1.07~1.61,P=0.002).COVID-19患者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发生AKI相关(S M D=0.41,95%C I:0.22~0.60,P<0.001;S M D=0.70,95%C I:0.20~1.19,P=0.006),血淋巴细胞与COVID-19患者发生AKI无关(SMD=-0.12,95%CI:-0.65~0.41,P=0.65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明显升高(SMD=1.25,95%CI:0.29~2.22,P=0.011;SMD=2.54,95%CI:0.46~4.62,P=0.017);AKI组与非AKI组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4,SMD=4.14,95%C I:0.91~18.78,P=0.066).结论 A K I在C O V ID-19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C O V ID-19患者年龄大、男性及白细胞、CRP水平升高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截至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流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研究不断加深,发现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以循环系统损害症状为首发或继发的临床症状。SARS-CoV-2可直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损伤心肌细胞,也可以通过异常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导致急、慢性的心肌损伤。当心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会通过RAS系统影响到肾脏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同时出现心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此外,对于COVID-19患者来说,还存在着动、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本文结合近日来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资料和各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循环系统的损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杨前  刘跃平  刁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2):157-158,后插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引起的以肺为主要靶器官的全身多器官损伤性传染性疾病[1-2].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炎症、缺氧、发热、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等多个基本病理过程[3].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细胞因子风暴、过度氧化应激可能是COVID-19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状(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4-6].截至2021-07-28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194608040例,死亡逾4162304例,严重影响了各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COVID-19临床分型主要有四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1].轻型和普通型的致死率相对较低,重型和危重型致死率较高,是临床治疗的重点[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从重庆市两所C O V 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系统收集了明确诊断为C O V ID-19的患者信息,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方式等.结果 共收集了514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462例C O V ID-19患者信息,年龄38~56岁,中位年龄为48岁,51.9% 为男性,总体病死率为1.1%.有9.7%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肾功能异常,重症中10.3%(4/39)的患者、危重症中28.6%(6/21)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发生时间1~7d,中位时间为3d,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肾损伤患者(6.7%vs.0.5%,P=0.008),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有40% 出院时肾功能未恢复至基线水平.急性肾损伤(A K I)总体发生率约为1.7%,病死率为37.5%,危重症患者中有28.6% 发生了AKI,此类患者发生AKI的病死率为100%.结论 C O V ID-19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在重庆地区并不高,但是合并肾功能损害与患者住院期间病情严重程度及高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传染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4月15日湖北省武汉市火神山医院收治及随访的复阳患者,描述患者的基础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疾病预后及传染性,并与非复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复阳患者男33例(50.8%),女32例(49.2%),中位年龄58(44,65)岁,合并基础疾病24例(36.9%),与非复阳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普通型患者比例(87.7%)显著高于非复阳患者;所有复阳患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均转阴,未发现复阳患者周围人群感染情况.结论 COVID-19复阳患者预后良好,复阳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重型患者、淋巴细胞数无相关性;普通型患者更容易复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伴与不伴糖尿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疾病转归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12日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共6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外器官功能异常比例、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年龄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P <0. 05)。糖尿病组CD3+CD8+T、B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 <0. 05);糖尿病组CD3+CD4+T、NK细胞计数中位数低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组危重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 <0. 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人群中位数值。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重症比例更高,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住院时间更长,死亡风险大。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在住院期间更宜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尚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伤并持续至恢复期。中医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兼顾,能有效改善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从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研究现状及中医药干预思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及中医药干预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确诊的90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OVID-19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原因及特征。结果:90例确诊患者共3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率为36.7%,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平均时间为(9.0±6.1) d;轻症组肝功能损伤率为32.5%,重症组肝功能损伤率为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3) kg/m2,重症组BMI为(22.7±3.6) 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伤与性别、年龄、肝脏基础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现肝功能损伤以轻度损伤为主,与原发疾病、疾病严重程度、BMI有关,药物、肝脏基础疾病可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随着原发病好转,肝损伤逐渐好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危害全球的流行性疾病。该文认为糖尿病与COVID-19存在共同的内源性基础脾虚,而湿邪不仅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脾虚湿盛,卫气化生乏源,卫外不固,易感受病邪而患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上渍于肺,合并COVID-19,痰湿上犯,可加重咳、痰、喘等症,增加其不良预后及死亡的风险,故脾虚湿盛是糖尿病患者易患COVID-19和病情加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一种新发、突发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患者已高达数亿人,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安全。该病以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肺组织的损伤是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胸部CT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不仅能在早期较金标准-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更敏感地识别肺部感染,还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疾病的进程、观察患者肺纤维化的转归等,进而指导临床的决策。所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胸部CT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总结、归纳该病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不同临床分型、不同时期及特殊人群的CT影像学的研究进展,探讨胸部CT在COVID-19诊疗工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群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特征,有助于增进对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合理判读及对此类患者的有效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7日确诊的116例COV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