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Ⅰ-Ⅲ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胃癌术后常规检测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HER1)、HER2、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IIα(TOPIIα)、Ki67、P糖蛋白(P170)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I-III期胃癌手术病例,综合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7项常规分子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对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DFS)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中位随访期18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95.12%,中位DFS为17个月,1年DFS生存率为70.59%。术后患者HER1、HER2、P53、P170、Ki67、VEGF和TOPIIα均有阳性表达,HER2、P53、VEGF和TOPIIα高表达DFS降低(P0.05)。结论 HER2、P53、VEGF和TOPIIα阳性表达DFS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3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9.4%,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TrkB和BDN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P<0.01).胃癌转移患者TrkB和BDNF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76.5%,26/34;70.6%,24/34)较原发灶(85.3%,29/34;82.4%,28/34)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增强提示肿瘤可能已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桂中地区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科室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的胃癌患者3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病例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以及对照组的IDO、TGF-β1、Treg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病例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结果手术前,病例组患者的IDO、TGF-β1、CD4+CD25+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病例组患者的IDO、TGF-β1、CD4~+CD25~+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IDO、TGF-β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IDO、TGF-β1、Treg水平升高,术后均明显降低,尤其是TGF-β1、Treg可降低到正常水平,因此通过检测此三项表达水平可协助胃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 Ⅲ)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POP患者45例(POP组),其中Ⅲ期25例,Ⅳ期20例,同时选取无PO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子宫主韧带组织中TGF-β1、MMP-3及Collagen Ⅲ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指标表达的灰度值。结果 POP组TGF-β1和CollagenⅢ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P组绝经前后后患者TGF-β1、Collagen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Ⅲ期和Ⅳ期患者TGF-β1、Collagen 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患者TGF-β1、Collagen Ⅲ与MMP-3呈负相关(r=-0.563,-0.677,P<0.05),TGF-β1与Collagen Ⅲ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 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3呈高表达,而TGF-β1与Collagen Ⅲ呈低表达,与绝经状况及病情程度可能有一定关系,且3者间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T-box转录因子3(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收集所有受试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两组p-mTOR、Gli1、TBX3阳性表达率。分析p-mTOR、Gli1、TBX3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无瘤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mTOR、Gli1、TBX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5%、66.25%、62.5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1.25%、12.50%、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p-mTO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Gli1、TBX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mTOR、Gli1、TBX3阳性患者DFS均低于p-mTOR、Gli1、TBX3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mTOR、Gli1、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5.0%及癌旁组织组8.8%(P<0.001).②Survivin在内膜癌组过表达率(++~+++)为51.7%,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0%及癌旁组织组0%(P<0.001).③Survivin在临床晚期(Ⅲ~Ⅳ期)、组织学低分化(G2~G3级)、深肌层浸润(>1/2)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化好(G1级)、肌层浸润浅(≤1/2)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增高且多为中等及强阳性表达.对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很好的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S100A13、FGF-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细胞增殖指数Ki67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自2018年8~2020年4月入住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癌患者中抽样60例。搜集这60位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重新判读病理科中对应胃癌组织免疫组化切片Ki67值,用免疫组化(PV6000,vison)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S100A13和FGF-1的表达,用spss20.0处理分析。结果:(1) S100A13、FGF-1在胃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3.3%(44/60)、76.7%(46/6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10.0%(6/60)、15.0%(9/60)(P<0.05)。(2)胃癌中S100A13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胃癌中FGF-1的高表达与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胃癌中S100A13与FGF-1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3)胃癌中S100A13、FGF-1的表达与ki67值无相关性。结论:S100A13、FGF-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且在胃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59例、35例良性卵巢肿瘤及3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GF-β及其受体的阳性表达,分析卵巢癌组织中TGF-β及其受体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类型、分度、分级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患者组织中TGF-β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P<0.05),卵巢癌患者组织中TβR-Ⅰ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分级、淋巴结转移呈现正相关。结论卵巢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卵巢瘤,表明TGF-β1始终参与并促进恶变的发展,TGF-β1的表达与组织类型和分型无相关性,而与分级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5-氟尿嘧啶(5-Fu)为主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病理科保存的胃癌组织标本68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ACC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MACC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为70.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Ⅳ期患者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6%、83.33%和94.74%,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Ⅲ期患者(P0.05);MACC1蛋白阴性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MAC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P0.05),其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比例达到55.00%;MAC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2个月,明显低于MACC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MAC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与5-Fu为主方案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原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为HCC的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收集手术标本(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IGF-Ⅱ和TGF-β1,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IGF-Ⅱ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差异,分析VEGF、IGF-Ⅱ和TGF-β1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随访截止至2019年3月,观察患者生存状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EGF、IGF-Ⅱ和TGF-β1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中位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肝癌组织VEGF、IGF-Ⅱ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IGF-Ⅱ和TGF-β1的表达与HCC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包膜完整性、门静脉癌栓、Child-puge分级和甲胎蛋白表达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灶数量没有相关性(P0.05)。98例HCC患者中6例失访,9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88%,VEGF、IGF-Ⅱ和TGF-β1阳性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IGF-Ⅱ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TGF-β1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VEGF、IGF-Ⅱ和TGF-β1均呈高表达,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HCC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16、P15、Smad7和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三峡大学医学院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集的76例宫颈癌标本作为实验组,以5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P16、P15、Smad7及TGF-β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16及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16、P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组织的病理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③Smad7、TGF-β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Smad7、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16、P15、Smad7、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检验P16、P15、Smad7、TGF-β1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宫颈癌危险程度的指标,为正确的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39例胃癌组织标本以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组织中MACC1、CIP2A蛋白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49%、71.7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6、22.068,均P<0.01)。MACC1蛋白、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强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53、-5.303,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与CIP2A蛋白的Pearson列联系数为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CC1、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评估胃癌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AB2IP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DAB2IP和β-catenin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DAB2IP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4%和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2%,高于癌旁组织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中DAB2IP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AB2IP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升高,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DAB2IP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核富集转录体1(NEAT1)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例于2018年6月-2023年3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进行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为胃癌组(n=202)和癌旁组(n=202),根据是否HBV感染分为HBV(+)和HBV(-);比较胃癌组和癌旁组中CHI3L1、NEAT1表达及HBV感染情况,CHI3L1、NEAT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患者胃癌组织CHI3L1、NEAT1表达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CHI3L1、NEAT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P<0.05);在胃癌组中,HBV阳性患者CHI3L1、NEAT1阳性表达率高于HBV阴性患者(P<0.05);胃癌组不同TNM分期患者中,Ⅲ~Ⅳ期患者的NEAT1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期患者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CHI3L1、NEAT1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高(P<0.05);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的CHI3L1阳性表达率较中高分化低(P<0.0...  相似文献   

15.
P16、CD44v6和TGF-β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CD44v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20例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CD44v6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16在胃癌组织(46.2%)和胃黏膜非典型增生(60.0%)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92.0%)表达;CD44v6在胃癌组织(51.3%)和胃黏膜非典型增生(45.0%)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4.0%)表达;TGF-β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65.4%)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12.0%)和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组(35.0%)表达.P16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胃癌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和进展情况无关(P〉0.05);CD44v6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进展情况和TNM分期呈有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脉管瘤栓无关(P〉0.05);TGF-β1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和进展情况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及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CD44v6及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5,P〈0.05).结论 P16、CD44v6和TGF-β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P16、CS44v6和TGF-β1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织富含脯氨酸的蛋白络氨酸激酶2(Py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NMIBC患者纳入研究。采集患者NMIB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Pyk2、IMP3、MTS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MIBC组织中Pyk2、IMP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07%、58.0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7.86%、0.00%;而MTSS1蛋白阳性率为17.8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3.2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级G1级、肿瘤分期Ta~T1期的NMIB患者Pyk2、IMP3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至随访结束Pyk2、IMP3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上述蛋白阴性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MTSS1蛋白阴性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Pyk2、IM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是NMI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MTSS1蛋白阳性表达是NMIB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NMIBC组织Pyk2、IMP3蛋白均呈异常高表达,而MTSS1蛋白呈异常低表达,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和NMIBC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素D_1在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分化程度及5年生存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例正常胃组织及27例胃癌组织细胞进行细胞周期素D_1含量的定量检测。结果细胞周期素D_1在正常组的表达均为阴性,77.8%(21/27)的胃癌组织细胞周期素D_1呈阳性表达,其表达量(FI值)和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及5年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细胞周期素D_1过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其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cyclin D_1蛋白有助于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转化生长因子β亚单位(TGF-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亚单位受体Ⅰ (TβR-Ⅰ)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手术切除为初次治疗的卵巢上皮性癌石蜡标本6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40例和正常卵巢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hCG、TGF-β及Tβ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β-hCG、TGF-β和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β-hCG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而TβR-Ⅰ及TGF-β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hCG与TGF-β及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r=-0.568,P<0.01;r=-0.673,P<0.01),TGF-β与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r=0.128,P>0.01).结论:β-hCG、TGF-β和TβR-Ⅰ对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和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患者110例OSCC组织和32例癌旁对照口腔鳞状上皮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法对OSCC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OSCC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有吸烟史、饮酒史、槟榔史的OS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槟榔史OSCC患者(P <0.05);临床分期Ⅲ/Ⅳ期OSCC中的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 <0.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01);PD-L1阳性的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PD-L1阴性的OSCC患者(P <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结肠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HIF-1α、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GF-β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两因素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将TGF-β1、HIF-1α和VEGF 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标准化为1,上述指标在结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0±1.56、2.65±1.72、3.47±1.43,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67.1%和85.7%,癌旁组织中依次为24.3%、32.9%和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表达与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HIF-1α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VEGF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HIF-1α与VEGF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45、0.402,P0.05,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及VEGF均呈高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TGF-β1、HIF-1α及VEGF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