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4F或微导管对10例肝血管瘤的载瘤动脉行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栓塞,并用消毒明胶海绵条或颗粒对载瘤动脉行保护性栓塞,并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大小的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栓塞后10例肝血管瘤均明显缩小(P<0.05),临床症状缓解,无1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载瘤动脉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既安全、疗效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 4F或微导管对 10例肝血管瘤的载瘤动脉行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栓塞 ,并用消毒明胶海绵条或颗粒对载瘤动脉行保护性栓塞 ,并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大小的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栓塞后 10例肝血管瘤均明显缩小 (P <0 0 5 ) ,临床症状缓解 ,无 1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载瘤动脉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既安全、疗效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伟君  陈跃辉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58-225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油配成的乳化剂,再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4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早出晚归”、末梢血管“枝上挂果”征像.未见肝动静脉瘘.术中随着注入栓塞剂,病灶异常血管显影消失,栓塞后碘油完全充填,肝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术后采用超声和CT随访6~12个月4例均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为4%~7%[1],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常与肿瘤的位置、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累及程度有关,大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等,小者无症状,罕见有血管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者。临床上可采取外科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近年来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已经受到临床的极大关注。我们对24例CHL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肝动脉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3例确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液,再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加强栓塞。经B超、CT检查随访1个月~4年,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7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漪沦 《安徽医药》2001,5(2):114-115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肝海绵状瘤进行治疗,其中,手术切除60例,其他方法7例(介入栓塞、硬化等)。结果 所有患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随访3-9年,除1例失访外,均未见增大。结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需根据患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手术治疗在该病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4F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瘤体供血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31例肝血管瘤均成功地进行了栓塞硬化治疗.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肝血管瘤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QLQ-C30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后进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定后的提高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显著提高和提高所占比例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提高和提高所占比例为80.0%;观察组患者中显著提高和提高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为80.0%;对照组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为62.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资料。结果13例有右上腹部胀痛,9例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肝脏。26例中,单发者19例,多发者7例;肝右叶17例,左叶5例,左右两叶4例;肿瘤长径3~20cm,其中>8cm者17例。单纯行肝切除术4例,单纯行介入治疗19例21次,介入治疗后行肝切除术3例。无手术死亡率,手术发症率14.3%(1/7)。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大于50%者占57.0%(12/21), 缩小在25%~50%者占21.5%(5/21),缩小小于25%者占21.5%(5/21),并发症率为28.57%(6/21)。结论 对于瘤体直径>5cm伴有临床症状者需治疗,手术切除与介入治疗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张仁希  邵信保 《江苏医药》1995,21(2):126-126
肝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自1991~1993年间对引例肝脏良性癌变手术中见海绵状血管瘤18例,占58%。本文就诊断、鉴别诊断及CT表现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女11例,男7例,均为30~50岁成年人。其部位左叶9例,右叶7例,尾状叶2例;术前检查肝功能均正常,AFP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新生儿肝脏巨大血管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深圳市儿童医院 2014—2018年收治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 8例新生儿肝脏巨大血管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8例新生儿肝脏血管瘤首诊症状包括腹部包块、黄疸。 1例合并破裂出血、 6例合并动静脉瘘及严重的心衰表现, 1例合并呼吸衰竭。全部病例产后超声和 CT检查均有典型的血管瘤表现,单个病灶直径在 6.5~10 cm。所有病儿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 1例术后 1d出现胆漏,其他远期并发症随访期间尚未发现,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病理报告海绵状血管瘤 5例,血管内皮瘤 3例。术后随访 3~52个月,复查肿瘤均未复发,甲胎蛋白( AFP)恢复正常,所有病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结论新生儿肝脏巨大血管瘤可通过临床表现、超声和 CT检查明确诊断。合并内科治疗棘手的破裂出血所致休克、心衰或者呼吸衰竭病儿,紧急手术治疗新生儿肝脏血管瘤是可行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总结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检查的表现特征。方法通过运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技术对17例肝血管瘤(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观察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结果超声造影肝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早期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为最大增强。结论肝血管瘤在肝脏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异性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唇部血管瘤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7月~2004年5月共行保留皮肤(黏膜)的唇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13例,术后1个月后行同位素Sr^90照射2~3疗程。结果13例病人随访3~12个月,血管瘤均未见复发,唇部形态自然。结论保留皮肤(黏膜)的唇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经对唇部残留血管瘤同位素治疗,可达到既能使唇部血管瘤根治又能保留唇部自然外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32P胶体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29例,根据血管瘤平面面积分为A、B、C3组,行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瘤内多点均匀注射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次治愈率为55.0%,经2次治疗后总治愈率为80.29%,A、B、C3组治愈率分别为94.4%、84.1%和63.9%,随血管瘤平面面积增大,治愈率逐渐下降(P〈0.01),3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早期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在栓塞治疗2周~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率为100%。随访3~12个月,10例肿瘤缩小25%以上,3例缩小25%以内,有效率为76.9%。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章其林 《淮海医药》2009,27(5):398-399,4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期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 Lightspeed16层螺旋CT,0.8 s螺旋扫描,扫描参数:120~140 kV,280 mA,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结果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动脉期病灶边缘的结节状强化或点状强化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出血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患者均经CT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出血.采用超选择插管技术,使用碘油与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及PVA或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进行栓塞。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结果:栓塞前肾动脉造影可见血管异常增粗增多,部分血管迂曲扩张,栓塞后肾功能无异常变化。随访观察,CT检查见肾区有高密度碘油沉积,肿瘤略有缩小。结论:出血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