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邵春娥  薛玲 《中医研究》2009,22(6):16-18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与不同脑区(下丘脑、边缘叶、海马、额叶皮层)孕酮的影响,探讨PMS微观机制及该药对此病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白香丹胶囊干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孕酮的浓度。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与4个脑区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白香丹给药组可将其显著上调接近正常水平。结论:PMS肝气逆证与血清及4个脑区孕酮含量变化密切相关。白香丹能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孕酮水平而发挥对此病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白香丹胶囊(白芍、香附和丹皮)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该病证密切相关的代谢模式及白香丹胶囊的作用途径。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技术平台,建立大鼠血清代谢指纹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的代谢差异及白香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组血清中肾上腺素、四氢脱氧皮质酮、5a-四氢皮质醇、雌酚酮、赖氨酸、5-羟基赖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孕二醇水平降低,给药组中显示白香丹胶囊对其有调节作用。白香丹表现出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神经递质及氨基酸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结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从整体出发研究PMS肝气逆证及中药复方干预后的代谢模式差异,为PM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适用性。方法:采用居住-入侵法造模,记录并分析大鼠行为变化,经前平颗粒与白香丹胶囊药物干预反证模型可靠性。结果:造模组大鼠混合攻击行为得分为37.22±9.80,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用药组大鼠行为学混合攻击行为得分分别为16.75±7.77和15.17±4.24,行为学指标在用药后均得到明显纠正;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总分,造模组与正常组和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模型是理想的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前平颗粒与白香丹胶囊对PMS肝气逆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香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阴道涂片法测定大鼠动情周期、动情前期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用白香丹治疗。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组织内主要的神经类固醇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白香丹胶囊能够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是白香丹的两个重要作用靶位,白香丹可能通过上调ER、PR表达水平发挥平肝理气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香丹胶囊对模型大鼠下丘脑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 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中药白香丹胶囊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下丘脑中主要的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的蛋白水平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 白香丹胶囊能够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是白香丹胶囊的两个重要作用靶位,该药可能通过上调上述两种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β2亚基蛋白分布和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及PMS肝气逆证发病中枢机制。方法:以免疫荧光技术(IF)、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半定量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RT-PCR)依次检测大鼠下丘脑GABAARβ2亚基蛋白的分布模式,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气逆组大鼠下丘脑GABAARβ2亚基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组织的边缘,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模同时给予白香丹胶囊后,受体蛋白在下丘脑中均匀分布而趋于正常,蛋白、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GABAARβ2亚基蛋白分布异常,蛋白、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PMS肝气逆证发病中枢机制之一,白香丹胶囊可以对上述异常变化起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白芍、香附)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猕猴表情行为及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高地位处在排卵期猕猴,放入挤压笼中,每天挤压7h,连续挤压造模5d,造模同时口服给药,对照组服用经前平颗粒;采用《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评定猕猴表情行为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结果:造模后猕猴愤怒因子积分显著增加,血清中E2、P含量显著降低,PRL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白香丹胶囊可明显降低造模猕猴愤怒因子积分,增加血清中P与E2含量,降低PRL含量。结论:白香丹胶囊对PMS肝气逆证猕猴情绪及性激素异常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够使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香丹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额区和下丘脑中γ-氨基丁酸(GABA)B1受体(GBR1)、γ-氨基丁酸B2受体(GBR2)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探讨白香丹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通过旷场实验和阴道涂片法筛选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进入实验,采用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GBR1和GBR2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垂直得分、水平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1),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白香丹组和巴氯芬组大鼠旷场得分显著降低(P<0.01,P<0.05),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亚基(GBR1和GBR2)表达的下调可能与PMS肝气逆证的发生密切相关;白香丹可对GBR1、GBR2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郁胶囊对慢性应激诱导的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比值在其作用机制中的改变。方法:根据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与柴胡皂苷组。药物治疗作用在给药4d后通过体质量、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进行评价。微透析收集海马细胞外液,HPLC检测透析液中的Glu及GAB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旷场总得分及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P<0.05),舒郁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该3指标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舒郁胶囊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海马中Glu与GABA比值下降治疗PMS肝气郁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前期研制成功的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中E2、P、PRL含量,探索"肝失疏泄"的微观机制.方法: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中枢中E2、P、PRL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症状呈现其血清中E2和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血清中E2和P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枢内激素变化与血清中相反.结论:PMS两证症状产生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异常波动有关,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可分别对外周血及中枢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前期研制成功的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中E2、P、PRL含量,探索"肝失疏泄"的微观机制.方法: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中枢中E2、P、PRL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症状呈现其血清中E2和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血清中E2和P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枢内激素变化与血清中相反.结论:PMS两证症状产生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异常波动有关,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可分别对外周血及中枢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及白香丹胶囊治疗该病证的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电刺激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5d后进行脑组织固定及海马分离,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GABABR1和GABABR2在各组大鼠海马中的分布,计算海马CA1和CA3区平均荧光强度(MFI),Western Blot检测ERK1/2、P-ERK1/2在各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计算P-ERK1/2的相对含量。结果: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海马中GABABR1和GABABR2分布模式无统计学差异;模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GABABR1和GABABR2表达明显下降(P<0.01),海马P-ERK1/2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给予白香丹后,GABABR1和GABABR2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海马P-ERK1/2的相对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海马CA1、CA3区GABABR亚基蛋白以及海马中ERK1/2蛋白水平下降可能是PMS肝气逆证的重要病机,也是白香丹胶囊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的疗效,并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24h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治疗前PMS肝气逆证患者CA总量明显增加,Ad降低,NA含量显著升高,治疗后CA、Ad、NA均得到改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疗效显著,CA、NA升高,Ad降低即可能是PMS肝气逆证微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白香丹胶囊(BXD)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中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β2亚基蛋白分布模式及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阴道涂片镜检法和旷场实验筛选合适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逆组和肝逆给药组(BXD给药剂量10 g·kg-1·d-1,给药5 d);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模型,同时采用宏观行为学观察和旷场实验来评价模型;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ABAA R β2亚基蛋白分布模式及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逆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GABAAR较集中分布于组织边缘,β2亚基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造模同时给予BXD后,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GABAAR分布模式无明显变化,而β2亚基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 R β2亚基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与PMS肝气逆证密切相关的重要微观机制之一;中药复方BXD可对GABAA R β2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起到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下丘脑、顶区皮质)孕酮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阴道涂片镜检法和旷场实验筛选合适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S肝气逆证模型组和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经前平颗粒给药剂量10 g/(kg.d),给药5 d];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模型,同时采用宏观行为学观察和旷场实验评价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的蛋白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逆证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增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阳性细胞少且趋向于边缘;与造模组比较,造模同时给予经前平颗粒干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下降,两脑区P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上调,细胞分布模式趋于正常。结论:PMS肝气逆证发病与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密切相关,经前平颗粒能够显著上调两部位PR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PM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大鼠大脑皮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束缚造模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旷场实验对模型评价,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大脑皮层ERα、ERβ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前舒颗粒给药后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升高,大脑皮层中ERα、ER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大鼠大脑皮层中ER是经前舒颗粒的作用靶点之一,经前舒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大脑皮层中ERα、ERβ的表达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时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MS肝气逆证与μ阿片受体表达量的关系以及经前平颗粒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以脉冲电刺激法制备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运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顶区和额区皮质中μ阿片受体的表达量。结果 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顶区和额区皮质中μ阿片受体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给予经前平颗粒后能显著提高该基因表达。结论 PMS肝气逆证的发生可能与脑中枢顶区和额区皮质中μ阿片受体表达量下降有关,调节该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经前平颗粒的部分药理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α受体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探讨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方法以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雌激素α受体的蛋白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雌激素α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经前平颗粒干预后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该受体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会出现下丘脑和顶区皮质雌激素α受体蛋白表达下调,经前平颗粒干预后可改变异常下调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PMS肝气逆证实验室检测参考指标和判定参考值,揭示其部分微观机制。方法:全国7家单位联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受试者和患者血清中微观指标变化,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性激素和高效液相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肝气逆证组较正常对照组,E2、P在月经周期3个不同时期均有降低(P<0.05),PRL、5-HT、NE显著升高(P<0.01)。结论:PMS肝气逆证E2排卵期分泌峰低平与黄体期E2、P分泌峰阙如及PRL、5-HT、NE升高是PMS肝气逆证发病深层机制之一,E2、P、PRL、5-HT、NE是反映PMS肝气逆证诊断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