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上,发现缺氧及再给氧后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明显增加;线粒体,肌原纤维等结构受损;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荧乐强度及荧光比率升高,上述变化再给氧组均比缺氧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再灌注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及益心康胶囊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再灌注对心肌线粒体的损伤 ,评价中药复方———益心康胶囊 (H30 3)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离体大鼠全心停灌 /再灌 (I/R)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I/R可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 ,H30 3预先灌注给药可明显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程度 ,抑制磷脂酶A2 活性 ,抑制线粒体磷脂降解和游离脂肪酸生成 ,改善线粒体膜脂流动性。此外对呼吸功能及Ca2 + ATPase活性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H30 3对再灌注所致的线粒体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i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明显上调,Bax蛋白明显下调。结论缺氧后处理及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可能机制与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心肌结构损伤、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级联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线粒体是一种结构功能复杂且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的细胞器,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正常形态、功能及数量的相对稳定状态。线粒体质量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微小RN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本文通过微小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形态、功能、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DNA几个方面的调控机制与相关前沿进展进行综述,为微小RNA参与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治疗是挽救缺血心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血流恢复本身会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还原失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重要起始因素。心肌细胞各结构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细胞膜结构中富集Caveolin-1的质膜微囊影响NADPH氧化酶的组装、移位和ROS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缺血再灌注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由复合物I、II、III、IV及电子载体组成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在缺氧-复氧过程中遭到破坏导致电子传递受阻,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持续开放,是细胞中氧自由基过量产生的重要来源。细胞核及线粒体中核酸分子损伤影响结构蛋白正常合成,细胞氧化还原平衡代谢受损,此外位于细胞核中的肌球蛋白还可以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调控NOX2的表达,增加氧自由基的合成。JNK、p38MAPK、Egr-1、NF-κB作为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通路蛋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并介导缺血(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调节细胞钙稳态和细胞损伤/修复的重要结构,其不可逆开放引起线粒体结构破坏、膜电位丢失、多种促凋亡蛋白释放,导致心肌坏死和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mPTP的构成、作用机制及抑制mPTP开放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上,发现缺氧及再给氧后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明显增加;线粒体、肌原纤维等结构受损;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LPO)荧光强度及[Ca2+]i荧光比率升高,上述变化再给氧组均比缺氧组更明显。牛磺酸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提高细胞膜脂质流动性;改善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能与其明显降低细胞内LPO荧光强度及[Ca2+]i荧光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具有调节昼夜节律和内分泌节律、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衰老和受损线粒体是氧化应激的主要源头, 线粒体质量控制对维持正常线粒体功能至关重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冠心病再灌注治疗的重要并发症, 目前缺乏有效干预策略。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机制之一, 靶向线粒体干预是再灌注损伤潜在治疗方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褪黑素从多种途径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该文从线粒体质量控制出发, 综述褪黑素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并探讨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器官培养的小鼠胎心研究硒对早期缺氧心肌的影响。结果表明:镧示踪剂标记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电镜技术证明,硒有维持早期缺氧心肌细胞膜、线粒体膜通透性功能。酸性磷酸酶电镜组化技术表明,硒有保护溶酶体膜完整性的作用。电镜观察表明,硒在一定限度内有延缓缺氧心肌早期膜系统病变出现的时间,并可能在蚤白质合成和细胞修复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氧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纽(缺氧3h后复氧6h)、缺氧后处理组(缺氧3h后行复氧5min、缺氧5 min,反复3次,再复氧6 h).应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线粒体活性氧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为30.74±1.88a.u./μg,显著低于缺氧/复氧组(63.17±2.75a.u./μg,P<0.01),仍高于对照组(14.41±2.15a.u./μg).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5.86%±3.29%和26.99%±3.35%比5.72%±1.63%,P<0.01),缺氧后处理组低于缺氧/复氧组(P<0.01).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上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下调;Bax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下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上调.结论 缺氧后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和细胞膜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方法,研究了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和中药生脉散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缺氧再给氧能引起心肌细胞挛缩,超微结构表现为肌原纤维断裂,挛缩带形成,钙盐沉积。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加。生脉散能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稳定心肌细胞的形态,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天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组、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PD98059(ERK阻断剂)组及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DMSO组。缺氧3 h,复氧3 h。MTS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磺双乙酸盐(DCFH-CA)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促凋亡基因Ba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蛋白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是19.4%±2.3%比2.2%±0.2%及14.28±1.42比3.54±0.46(P<0.05),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心肌营养素1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更高,ERK1/2磷酸化蛋白水平增加,Bad mRNA表达明显下调。心肌营养素1的这种作用能被ERK阻断剂PD9...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体的衰老进程,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均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老年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等应激事件较年轻心肌细胞更为敏感,且耐受性差,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最致命的杀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线粒体膜通道,mPTP的启闭在心肌细胞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老年心肌中,对于mPTP开放的调节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些抑制其开放的药物对年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对老年心肌保护作用却不明显。另外,mPTP的开放反过来也影响着细胞的衰老进程。因此,研究老年心肌的mPTP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romakalim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荧光素染色法,以ACAS570型粘附细胞仪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特异性激动剂cromakalim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的作用及对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显示:cro-makalim降低正常心肌细胞内Ca2+的浓度;同时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超载现象。二者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cromakalim可能有减轻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和产生能量的重要场所,心肌线粒体为不断运动的心脏提供能源。多种因素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线粒体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四个功能区。近年研究发现,其外膜和内膜上存在离子通道或离子转运体,不仅参与线粒体和细胞内的离子调节,而且调控着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进而  相似文献   

16.
氧应激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及益心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应激及益心康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 Fe2 + /抗坏血酸损伤体系在体外攻击线粒体模型 ,观察对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呼吸链细胞色素含量及复合物 活性的影响。结果 氧应激损伤可致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呼吸链细胞色素明显丢失 ,复合物 活性降低。益心康和复方丹参片含药血清可使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减低 ,细胞色素含量增加 ,复合物 活性增加。结论 益心康含药血清具有保护氧应激状态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再给氧方法,对缺氧60分钟、120分钟及缺氧后再给氧30及60分钟时心肌细胞搏动、LDH活性、(51) ̄Cr释放率、苔盼蓝摄取率、扫描电镜观察及1,6-二磷酸果糖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氧2小时可引起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减慢,再给氧后搏动频率加快;LDH活性、(51) ̄Cr释放率和苔盼蓝摄取率增加,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膜受损。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顿抑心肌局部 5 羟色胺 (5 HT) ,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顿抑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顿抑心肌模型。用硝酸镧灌注固定心肌的电镜技术观察顿抑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后心肌局部 5 HT ,NE稍有升高 ,再灌注后心肌局部 5 HT ,N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血小板聚集率再灌注后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顿抑心肌局部线粒体明显肿胀 ,基质紊乱 ,线粒体内外均有镧颗粒沉积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线粒体肿胀减轻 ,胞膜及线粒体膜完整。结论 :单胺类神经介质 5 HT ,NE参与了顿抑心肌的发生 ,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及 5 HT、NE含量增加是导致心功能延迟恢复的重要因素。顿抑心肌超微结构呈可逆性通透性改变 ,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是心肌可逆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和独特的细胞器,在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中都发挥着关犍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机制的研究也表明,线粒体的功能损害是导致I/R心肌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线拉体友线粒体KATP通道在缺血心肌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形态、代谢及功能方面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缺氧是指心肌氧供不足不能满足其需要,常见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形态、代谢及功能方面的变化取决于缺氧的时间,程度以及受损结构对缺氧的敏感性。若依其自然发展,可逆性损伤可转化成不可逆性。后者有四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