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及住院时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后,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给予患儿更好、更全面的照顾,提高护理质量,树立护理人员在百姓中的良好口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实施前后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患儿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患儿住院期间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而患儿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为患儿提供更全面、科学的照顾,提高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效果较好,能降低风险,改善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雪雅 《妇幼护理》2022,2(2):475-477
目的 探讨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儿 科住院治疗的患儿 150 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治疗的 75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 以常规儿科护理。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院的 75 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以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67 %)高于观察组(2.67 %)(P<0.05)。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90.67 %)低于观察组(100.00 %)(P<0.05)。对照组健康教育、病房护理、心理护理、风险护理等评分 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 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院儿科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设为实施前,2012年7月~2013年7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推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实施后推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管理质量和患儿满意度。结果: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明显低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设立护理组长职责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时小娜  张甜甜 《妇幼护理》2023,3(5):1118-1120
目的 探讨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患儿 80 例患儿, 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在团队协作下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综合质量、风险防范质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部检查评分与护士长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 照组(22.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儿科护理中采用团队协作联合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风险防范质量,减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科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意外伤害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果: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16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组护理质量评分和质控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护理人员正确认知率、差错上报率、管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200例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排石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干预组排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缩短排石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儿科患儿900例的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集的4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前组(实施前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集的4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后组(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组儿科患儿全年平均护理满意度及各季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儿科患儿满意度量表5个维度(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儿科护士存在问题情况明显少于实施前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能有效地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与QCC组研究对象分别来自本院品管圈活动实施前3个月(2016年12月1日~2017年4月30日)及实施后3个月(2017年5月1日~2017年9月30日)各接收的45例住院患儿及家属,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率及圈员综合素质。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仅为82.22%,QCC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56%,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的综合素质总评分为(27.46±3.5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3.80±3.54)分,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保证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646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发生情况,对比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评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结果对照组跌倒发生率3.2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15%(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在跌倒评估能力、防跌倒知识和防跌倒措施落实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预防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本院儿科患儿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并与未开展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进行比较,评价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儿科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效果,记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施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ESBLs-大肠埃希菌(EC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菌感染种类≥2种比例、菌落数≥10cfu/cm2比例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儿科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及总护理质量等方面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儿科护士奖金分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儿科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自2016年1月本科开始于护士奖金分配中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比较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患儿及家长、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护理质量、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结果绩效考核后患儿及家长、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明显少于实施前(P0.01),科室呼叫铃声、投诉明显减少,表扬明显增多。结论绩效考核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改进并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12月收治的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路径组,按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表提供安全护理。选取2012年10月~12月收治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防跌倒、坠床安全护理。结果路径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次数1例、发生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发生率4.2%(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掌握率99.1%,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满意度98.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管理既可以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也可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7.
周红  刘晓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36-1939
目的探讨应用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模式在儿科住院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新指导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该院儿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1 010例儿科患者及儿科住院部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该科的患儿500例,采取常规儿科护理干预,干预组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入住该科的患儿510例,采取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护理能力及护理差错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能力提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更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理人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普儿病房收治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86例患儿为观察组,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72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首先,建立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并于2018年1月起把该方案应用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病情管理,根据预警危险程度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应用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护理质量、患儿病危天数、患儿住院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情况、需要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例数与未实施预警病情管理前的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医护患的满意度较前明显的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日、患者的病危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转入PICU例数较前明显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情危重恶化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改进措施前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12月采取改进措施之后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合格率、服务质量合格率及病区管理合格率等基本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工作更加有序,能使护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团队建设科学化、人性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化体系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1月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的患者80例,实施后的患者80例。比较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专业技能水平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中,技术满意度、态度满意度、巡视病房及陪护情况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基础护理、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护理信息化体系能明显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