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炎症反应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10月住院的KD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冠状动脉损伤(CAL)9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33例。另外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例肺炎发热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PR3炎症小体(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NLRP3 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KD组急性期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 < 0.05);CAL组患儿NLR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NCAL组(P < 0.05)。KD患儿急性期NLRP3 mRNA表达与CRP、IL-6、IL-1β、前白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rs分别为0.449、0.376、0.427、-0.416,均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KD急性期炎症反应及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采集各组儿童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表达水平。结果 KD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发热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最低;KD患儿在亚急性期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亚急性期时,CAL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在整个病程中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血小板活化;KD患儿亚急性期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且CAL组较NCAL组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与KD冠状动脉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LC3-II与川崎病(KD)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入39例急性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的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20例KD伴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9例不伴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同时以1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加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体外培养体系干预12 h。采用Westernblotting、Q-PCR分别测定HCAEC中LC3-II蛋白及m RNA的表达。结果干预12 h后,CAL组、NCAL组的LC3-II蛋白及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CAL组更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参与了急性期KD的炎症反应,可能与KD患儿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改变及其在KD Th2细胞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患儿急性期及IVIG治疗4~5 d后取血备检,同年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比例及CD4+ T细胞IL-4、pSTAT6和GATA3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外周血CD4+ T细胞IL-4基因CNS1、HSⅡ、HSVa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及GATA3、MLL1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CD4+ T细胞IL-4、IL-5、IL-13、IL-4Rα、IL-2Rγ、SOCS5 mRNA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蛋白浓度。结果 KD组42例,对照组36例。① 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mRNA表达,血浆蛋白水平,IL-4基因CNS1、HSⅡ、HSVa位点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修饰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 ②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 T细胞转录因子GATA-3、组蛋白甲基化酶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与IL-4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33和0.39, 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恢复(P<0.05)。其中CAL组MLL1、GATA-3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 (P<0.05); ③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4浓度和CD4+ 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SOCS5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浓度和CD4+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表达均高于NCAL组、SOCS5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下调(P<0.05)。结论 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能是导致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异常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损害组(CAL组)40例,无冠脉损害组(NCAL组)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KD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58(0.92~3.00)岁,其中男67例、女43例。CAL组和NCAL组间年龄分布、不典型KD、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发热持续时间6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使用前发热持续时间、WBC、IL-6、NT-proBNP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69、0.76和0.8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天、19.85×10~9/L、92.19 pg/mL和1 122.5 pg/mL,预测KD并发CAL的灵敏度分别为84.6%、46.2%、1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1.4%、91.4%、57.1%和71.4%。结论年龄3岁,IVIG前发热持续时间6.5天,不典型KD,以及WBC、IL-6和NT-proBNP明显升高,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肌钙蛋白Ⅰ(c TnⅠ)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118例为KD组,根据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害(CAL)分为CAL组43例和非CAL(NCAL)组75例,同期非心血管疾病恢复期患儿32例为非KD组及健康儿童106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长程HRV指标检测,检测KD组和非KD组c TnⅠ、NT-pro BNP水平。结果 KD组患儿恢复期LF/HF值显著低于急性期,其余HRV指标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5或P0.01);KD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LF/H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AL组HRV时域各项指标及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均低于对照组和非KD组(P0.05或P0.01),且全部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及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百分比(PNN50)亦低于NCAL组(P0.01),而LF/HF值高于对照组、非KD组及NCAL组(P0.05或P0.01)。CAL组和NCAL组c TnⅠ、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非KD组,其中CAL组c TnⅠ水平高于NCAL组(P0.01)。KD患儿c TnⅠ水平与SDNN、HF呈负相关,而与LF/HF值呈正相关(P0.01);NT-pro BNP水平与SDANN、SDNN、HF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KD患儿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RV指标对KD患儿发生CAL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患儿发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2017年间住院治疗的105例汉族KD患儿为KD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汉族儿童为对照组。KD组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n=23)和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n=82)。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各组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结果 KD组SAA1基因rs4638289位点AA、AT、TT基因型分布和A、T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L组rs4638289位点AA、AT、TT基因型分布与NCA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A、T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携带AT基因型是KD并发CAL的保护因素(OR=0.276,95% CI:0.099~0.772,P=0.011)。KD组SAA1基因rs7131332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L组rs7131332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分布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KD发病无关,但rs4638289位点多态性与KD并发CAL有关,携带AT基因型可能使KD并发CAL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24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CAL)分为CAL组(63例)和非CAL组(NCAL,179例),并且按照IVIG治疗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219例)和IVIG无反应组(23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上感组)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IVIG治疗前:上感组、NCAL组和CAL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以CAL组最低(P0.05);上感组、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IVIG无反应组最低(P0.05)。IVIG治疗后:CAL组的25-(OH)D3水平低于NCAL组及对照组(P0.05);IVIG无反应组的25-(OH)D3水平低于IVIG敏感组及对照组(P0.05),以IVIG无反应组最低(P0.05)。结论 KD患儿25-(OH)D3水平下降,而且降低越明显,出现CAL以及无反应型KD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改变及其在KD Th2细胞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患儿急性期及IVIG治疗4~5 d后取血备检,同年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比例及CD4+ T细胞IL-4、pSTAT6和GATA3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外周血CD4+ T细胞IL-4基因CNS1、HSⅡ、HSVa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及GATA3、MLL1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CD4+ T细胞IL-4、IL-5、IL-13、IL-4Rα、IL-2Rγ、SOCS5 mRNA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蛋白浓度。结果 KD组42例,对照组36例。① 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mRNA表达,血浆蛋白水平,IL-4基因CNS1、HSⅡ、HSVa位点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修饰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 ②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 T细胞转录因子GATA-3、组蛋白甲基化酶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与IL-4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33和0.39, 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恢复(P<0.05)。其中CAL组MLL1、GATA-3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 (P<0.05); ③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4浓度和CD4+ 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SOCS5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浓度和CD4+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表达均高于NCAL组、SOCS5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下调(P<0.05)。结论 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能是导致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异常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激活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5例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害组(CAL组,16例)和无冠脉损害组(NCAL组,29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M-1 mRNA、DNAX-活化蛋白12 (DAP12)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TREM-1(sTREM-1)、DAP1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IL-8的蛋白水平。结果 KD患儿的sTREM-1、DAP12蛋白及TREM-1 mRNA、DAP12 mRNA表达均高于两个对照组 (P < 0.05),且CAL亚组的sTREM-1蛋白及TREM-1 mRNA表达高于NCAL亚组 (P < 0.05)。KD患儿的MCP-1、IL-8高于两对照组 (P < 0.05),且CAL亚组的MCP-1高于NCAL组 (P < 0.05)。KD患儿的sTREM-1与MCP-1呈正相关 (r = 0.523,P < 0.05)。结论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激活可能在KD 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KD 患儿45 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18 例,未合并CAL 患儿27 例;另选取健康儿童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其水平均低于恢复期(P<0.01).在急性期与恢复期,CAL 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CAL 组(P<0.05).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血清TC、HDL、LDL 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KD 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CRP 水平及CAL 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 分别为0.31、0.30、0.34、0.35,均P<0.05.结论 KD 患儿存在血脂紊乱及低脂联素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结果;血清脂联素增加与CAL 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肌钙蛋白I(cTnI)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 例KD 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n=47, CAL 组)和无CAL 组(n=83, NCAL 组), 同期选取11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29 例非心血管疾病恢复期患儿为非KD 组。各组儿童均行长程HRV 指标检测及分析。检测KD 组及非KD 组患儿血清NT-proBNP 及cTnI 水平。结果 同年龄性别KD 组患儿正常窦性N-N 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N-N 间期之差>50 ms 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 LF/HF 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AL 组SDNN、全部记录中每5 min 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SDNNindex、相邻N-N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PNN50、VLF、LF 和HF 值均低于对照组和非KD 组, LF/HF 值高于对照组(P<0.05)。CAL 组及NCAL 组的cTnI 和NT-proBNP 水平均高于非KD 组(P<0.05)。KD 患儿cTnI 与SDNN、HF 呈负相关, 与LF/HF 呈正相关(P<0.05);NT-proBNP 与SDNN、SDANN、HF 呈负相关(P<0.05)。结论 HRV 指标对KD 患儿的CAL 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IL-6、IL-10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酪氨酸(T3)、四碘络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脓毒症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游离T3、游离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NTIS发生率、低T3低T4及低TS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01)。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儿IL-6水平与T3、T4、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 > 0.05),但两组患儿合并分析显示,IL-6水平与T3、T4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 < 0.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相比非脓毒症危重患儿更容易合并NTIS,且高水平IL-6可能是造成NTIS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损伤(CAL)的治疗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的其他各组均采用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进行造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冠状动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等相关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调控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Rb1显著改善了CAL小鼠的血管壁增厚、内膜水肿、纤维断裂和内皮细胞炎性浸润等症状。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b1低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AMPK/AMPK、P-mTOR/mTOR和P-P70S6/P70S6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而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和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和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Rb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Rb1低、高剂量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AMPK/AMPK、P-mTOR/mTOR和P-P70S6/P70S6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且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 < 0.05);Rb1低剂量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PI3K/PI3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KT/AKT和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增加(P < 0.05),而Rb1高剂量组上述3种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和Rb1低剂量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和Rb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Rb1高剂量组的P-PI3K/PI3K和P-AKT/AKT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KD小鼠模型CAL,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P70S6抑制CAL炎症,同时调控氧化应激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发挥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常规对症治疗,匹多莫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2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匹多莫德组患儿热退时间、扁桃体炎消退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肿大肝脾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 < 0.05)。匹多莫德组治疗后CD3+、CD8+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下降(P < 0.001);CD4+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上升(P < 0.001)。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47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83)和重症组(n=64),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n=77)和恢复期(n=70)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IL-1β和IL-18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 < 0.05)。轻症和重症MPP患儿的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重症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急性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LRP3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01、0.717、0.676和0.645,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MPP发病过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诱导肥胖大鼠感染脓毒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肥胖组(n=30),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每组各取8只大鼠。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脂多糖、脂氧素A4+脂多糖腹腔注射,观察12 h后心脏采血并采集肝脏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TLR4、TRAF6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肥胖组大鼠的平均体重、Lee's指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脂氧素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mRNA表达水平上调(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 0.05),而与脓毒症组比较,脂氧素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LXA4能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LXA4能抑制TLR4、TRAF6在脓毒症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5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5岁以上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将确诊为KD或不完全KD的250例年长儿分为 > 5~9岁(191例)及 > 9岁亚组(59例),与266例1~5岁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比较3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3组间手足肿胀、指端或肛周脱屑的发生率均以 > 9岁组最低,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以 > 5~9岁组最高,总热程以 > 9岁组最长(P < 0.05)。3组间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改变的发生率及不完全KD所占比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T、白蛋白水平以 > 9岁组最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 > 5~9岁组最高(P < 0.05)。3组间WBC总数及CRP、ESR、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轻度冠脉扩张以1~5岁组最多,中型冠状动脉瘤的发生以 > 9岁组最多(P < 0.05);3组间巨大冠脉瘤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5岁以上年长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对较高,PLT及白蛋白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发生中型冠状动脉瘤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L)17和IL-23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HSP的患儿87例为病例组,所有患儿均行血液灌流治疗;另选取27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HSP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结果 HSP患儿治疗前血清IL-23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HSP患儿治疗后血清IL-23及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SP患儿血清IL-23与IL-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IL-23和IL-17可能同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SP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是有效的治疗HSP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儿童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基因多态性(rs1495592)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35例川崎病患儿(14例并发冠脉损害)的TGFBR2基因多态性(rs1495592)进行研究,另取25例正常同龄儿作对照。结合测序结果分析此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中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566、0.216,分别P=0.452、0.642)。冠状动脉损害组基因型分布(CC 21.4%,CT+TT 78.6%)与非冠状动脉损害组基因型分布(CC 61.9%,CT+TT 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6,P=0.019),而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3,P=0.055)。结论 儿童中TGFBR2基因多态性(rs1495592)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无相关性,但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损害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