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儿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患儿血压的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及时发现出血征象;积极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及预防和治疗低心排综合征;同时,处理好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5例出现上肢血压增高,2例出现溶血,5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积极治疗好转。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5例,后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个月~5年,患儿均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再缩窄发生。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期矫治主动脉缩窄的治疗采用降主动脉上提后与主动脉弓行广泛端一端吻合术,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而正确有效护理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 (ABPM)可 2 4h不间断地测定血压 ,其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血压状况 ,帮助选择抗高血压药的合适剂量和给药时间。作者评估了 ABPM在接受主动脉缩窄修补术或肾移植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16 .4± 4.1岁的肾移植术后患儿 37例 (男 2 1例 ,女 16例 ) ,平均年龄 10 .2± 2 .1岁的主动脉缩窄修补术后患儿 3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将 37例肾移植术后患儿分为 A、B两组。A组 2 5例为抗高血压治疗组 ,B组 12例不接受抗高血压疗法。将 38例主动脉缩窄修补术后患儿分为C、D两组 ,C组 2 5例 ,为 3岁前接受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的35例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35个月,体重3.5~12.5 kg,平均(5.2±2.2)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23例,邻近动脉导管处12例;其中3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3,0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0例伴有房间隔缺损,3例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2,例伴有法洛四联征。结果本组35例中,2例死亡,余3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7年,1例半年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家属放弃治疗,未进一步治疗。3例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术后再狭窄,继续随访中,其余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术前心功能差和术后长时间机械呼吸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狭窄是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患者主要的晚期并发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纠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一期手术矫治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10例,针对患儿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的术后效果.结果 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为(71.3±34.5) h,体外循环后乳酸水平(2.5±1.1)mmol/L,呼吸机辅助时间(71.3±34.5) h,住ICU时间为(4.8±2.4) d、住院时间(21.3±11.2) 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10),病死率为零.结论 有效的手术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对新生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疗效良好,可作为临床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首选治疗方式,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协助患儿取得较好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5.
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严密观察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出血征象;术后早期保持患儿绝对安静,积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全组患儿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开胸止血后好转,12例出现高血压,3例出现肺不张,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随访4~60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主动脉再缩窄。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秀春 《全科护理》2009,7(32):2938-2939
总结15例主动脉缩窄(COA)患儿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为控制高血压,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和肺动脉高压,预防出血、肾脏及脊髓损害、肠系膜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全组患儿无死亡,1例术后需紧急开胸止血,2例出现肺不张,1例出现急性肾衰竭,经处理后均好转。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总结15例主动脉缩窄(COA)患儿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为控制高血压,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和肺动脉高压,预防出血、肾脏及脊髓损害、肠系膜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全组患儿无死亡,1例术后需紧急开胸止血,2例出现肺不张,1例出现急性肾衰竭,经处理后均好转.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年龄1个月~6岁,平均(12.1±8.1)个月,体质量3.5~23.0(5.7±4.9)kg,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等心内畸形5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合并肌部VSD同期行镶嵌治疗2例。术中体外循环采用弹簧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靠近无名动脉根部处插管,转流降温至肛温20~22℃,将动脉插管顺延置入无名动脉内进行SCP。结果全组患儿SCP时间为19~32(20.3±5.8)min,均顺利停体外循环,56例痊愈出院,临床中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征,死亡病例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无脑损伤证据。结论适当中低灌注流量、温度,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可以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安全有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34例主动脉缩窄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34例主动脉缩窄(CoA)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士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及早处理反应性高血压;积极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本组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后恢复顺利.其余3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心功能均恢复良好.由此可见,为患儿制订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可明显降低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儿的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4例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中密切监护患儿、及时识别并发症、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管路及饮食护理、出院宣教。4例患儿平均住院(14.25±9.14)d,留置胃管(13.75±4.79)d,留置空肠营养管(16.75±9.22)d,术后第2天均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泵奶喂养,术后完全经口喂养时间(18.75±9.22)d,随访3~8个月,喂养后未见呕吐,胃镜复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的术后监护措施。方法对1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术的患儿采取“V”型体位,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维持适宜的上腔静脉压及肺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例患儿除1例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抢救无效,于术后第10 d死亡外,余均存活。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02±1.12 h,无术后吻合口出血、上腔静脉综合征、乳糜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室停留平均时间2.1±0.5 d。术后患儿缺氧症状明显改善,SPO20.85~0.92。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避免因炎性反应所致的肺部损伤,降低并发症。同时加强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右心室双流出口矫治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29例进行右心室双流出口矫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儿术程顺利,主动脉阻断时间43~120min,平均(71.6±18.5)min;体外循环时间72-196min,平均(120.2±26.8)min;住院时间13-38d,中位住院时间21.0d。术后1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其余患儿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右心室双流出口矫治术患儿围术期易于出现并发症,术后应做好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护理,预防低心排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CDH)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CDH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小结。本组患儿15例均行膈疝修补术,术后给予严密生命体征监测、人工气道管理、胃肠减压护理、静脉输液管理等。结果:本组患儿13例ICU术后监护2~19 d,平均6.15 d,病情稳定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例ICU术后监护14 d,CDH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手术后监护,对提高患儿成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先心病68例心内直视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护经验。方法:病婴中男婴43 例,女婴25 例,病婴出生时间为11 d~36月,平均(21.5±13.2)月。体重3.5~14 kg,平均(9.56±3.15)kg,术前心胸比率0.45~0.90,平均(0.56±0.12),36例有2 种以上病变,肺动脉高压者21 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术后返ICU,常规监测桡动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血气,血球压积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术后30 d 内死亡7 例(10. 3%),发生各种并发症13 例(19. 1%),晚期并发症4 例(5.9%),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婴幼儿先心病的术后监护,术后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合理地使用呼吸机,维持术后循环系统的稳定以及严格的液体管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付钰  何春红 《全科护理》2011,9(19):1750-1750
成人主动脉缩窄形态上通常是指位于动脉导管后的主动脉缩窄,由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相比,常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治疗以开胸手术为主,仅部分适合介入治疗。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成功实施了3例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人主动脉缩窄形态上通常是指位于动脉导管后的主动脉缩窄, 由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与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相比, 常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1].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治疗以开胸手术为主,仅部分适合介入治疗.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成功实施了3例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监护措施。方法:对31例先心病患儿术后监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6例患儿痊愈出院,死亡5例。结论:根据婴幼儿的特点进行严密地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果断正确地处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抢救成功率.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多系统监护,防止术后心律失常、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12例患者平均术后监护时间(130±28)h,平均机械通气时间(48±10.5)h,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环循时间(50±20.2)h.10例恢复较好,治愈出院;2例于术后第1 天出现低心排综合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多系统监护、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血糖的稳定和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9例主动脉缩窄外科矫正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9例主动脉缩窄外科矫正术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患者分别在浅低温、左心转流下进行降主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结果本组患者无因术后出血而再次手术者,无围术期死亡,无发生下肢截瘫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平均8.2个月,无术后缩窄复发。结论熟识手术操作过程,配合默契,加强心肌保护,严格无菌操作是该类手术中配合及护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新雅 《当代护士》2006,(12):16-17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是指房室连接关系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不一致,肺动脉连接左心室,主动脉从右心室升起,这样回流到右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进入体循环;而肺静脉血经左心后又通过肺动脉回流到肺血管,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循环系统,导致机体氧供极差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紫绀型复杂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90%的患儿在出生一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正手术(Switch)的开展,患儿死亡率下降,但由于患儿接受手术年龄小,手术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行Switch术的患儿5例,3例为单纯TGA,2例为TGA为伴有室间隔缺损,其中男3例,女2例,最大年龄为6个月,最小为出生后1d。5例患儿都为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取胸部正中切口,行Switch术及室缺修补术,5例患儿在小儿监护室监护时间平均为10d,病情平稳后均转入普通病房。2手术方法大动脉调转 冠状动脉移植术(Jatene手术):于半月瓣水平之上,横断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将冠状动脉开口连同四周的主动脉壁切下后,移植至肺动脉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