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的疗效,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姑息性手术的97例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观察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9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未见30d内死亡患者,术后45例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79例死亡,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4%、24.7%、18.8%。T_4分期、N_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535、2.111、3.474、2.667、4.685,均P0.05),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497,P0.05)。结论姑息性手术对治疗Ⅳ期右半结肠癌有一定价值;T_4分期、N_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左右半结肠癌患者292例资料,以横结肠中段为分界,分为左半结肠癌142例(LCC组),右半结肠癌150例(RCC组)。采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临床病理特征数据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基本特征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CC组中大于65岁的患者比例较高。LCC组患者比RCC组患者更容易接受急诊手术(14.8%比7.3% P=0.042)。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在肿瘤T4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总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CC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明显高于LCC患者(P=0.034)。淋巴结清扫的总数在RCC组(21.8±8.9)枚也显著多于LCC组(16.4±6.8)枚,(P<0.01)。 结论左右半结肠癌是两种不同实体疾病,两者临床病理特点具有显著差异,右半结肠癌患者更倾向于区域内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状态与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原发灶的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292例, 检测其MSI状态, 将两组患者按照1∶1匹配, 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COX回归分析MSI状态与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度MSI的风险在年轻患者(OR=0.340, 95%CI:0.126~0.921, P=0.034)、肿瘤于右半结肠(OR=7.985, 95%CI:3.040~20.973, P<0.001)、病理倾向于黏液腺癌(OR=4.285, 95%CI:1.495~12.284, P=0.007)、分化更差(OR=4.848, 95%CI:1.597~14.716, P=0.005)、N0分期(OR=0.235, 95%CI:0.077~0.719, P=0.011)的结肠癌患者中增加。微卫星稳定组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66.7%)与MSI-H组总生存率(86.9%)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非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价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个中心实施手术治疗的363例非转移性RCC患者资料,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临床以及病理变量,并建立再现风险公式(RRF). 结果 363例平均随访46个月,2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90%(326/363)及54%(196/363),术后复发71例.Cox单因素分析中4个变量对预后有影响,即临床表现(RR=50.583,P=0.000)、肿瘤大小(RR=104.018,P-0.000)、肿瘤分期(RR-135.145,P=0.000)、分级(RR=86.397,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表现(RR=6.946,P=0.008)、肿瘤大小(RR=9.353,P=0.002)、分期(RR=69.580,P=0.000)、分级(RR=15.363,P=0.000)仍然对预后具有明显影响.通过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RRF(0.530×临床表现+0.749×肿瘤大小).等式分组后,RRF≤1.3组的2年及5年生存率为100.0%(147例)及71.3%(105例),RRF>1.3组的2年及5年生存率为82.8%(179例)、38.1%(82例),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分期、分级,仅使用术前变量对非转移性RCC危险分层的公式.RRF有助于术前判断患者预后以及实施个体化随访和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老年Ⅲ期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2015年期间280例老年(≥60岁)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CME治疗(称为观察组),12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称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累积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少于或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 χ~2=11.865,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 χ~2=7.567,P=0.006);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病例发现,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Ⅲ期右半结肠癌经腹腔镜CME治疗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主操作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和近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腹腔镜手术主操作孔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下腹,38例)和对照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上腹,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415、1.646,P=0.065、0.200)。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左下腹主操作孔较采用左上腹主操作孔术后恢复更快,近期预后相当,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访调查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2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随访1个月,统计病人肠梗阻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进行筛选,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7例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共有1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37%,经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术中所见证实,19例肠梗阻病人中炎症性肠梗阻11例,机械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其中年龄偏高、术前血红蛋白偏低、术前已发生肠梗阻、术前有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高、左半结肠癌的病人术后1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偏低、术前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无肠梗阻、无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低、右半结肠癌的病人;腹腔镜手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94,95%CI:1.019~2.664)、术前肠梗阻(OR=1.894,95%CI:1.019~2.664)、T分期(OR=5.542,95%CI:2.264~8.721)是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1.894,95%CI:1.019~2.664)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结肠癌病人术后肠梗阻发生概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应规避风险,采取例如选择合适的术式、改善病人一般情况等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肿瘤部位对不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根据结直肠癌肿瘤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直肠组(n=220)、左半结肠组(n=105)和右半结肠组(n=95)。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BMI、吸烟史、嗜酒史、家族史、脉管瘤栓、N分期、肿瘤直径、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和M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和神经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直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0.45%(177/220),左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7.62%(71/105),右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42%(65/9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右半结肠癌患者。对于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提示神经周围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列腺癌患者116例,根据病理是否提示神经周围侵犯分为对照组(66例)和试验组(50例),试验组病理提示有神经周围侵犯。观察两组的肿瘤分期、术前血清PSA、精囊侵犯、包膜侵犯、前列腺穿刺评分、根治病理评分、术后血清PSA、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及分析试验组复发与未复发者之间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前、术后一般情况:两组在肿瘤分期(χ~2=15.401,P=0.009)、术后血清PSA(t=5.154,P0.001)、精囊侵犯(χ~2=4.932,P=0.026)、包膜侵犯(χ~2=4.311,P=0.038)、前列腺穿刺评分(χ~2=8.152,P=0.017)、根治病理评分(χ~2=9.301,P=0.010)均有差异。(2)一般情况多因素分析:试验组的肿瘤分期[OR=2.171,95%CI(1.080~4.361),P=0.030]、包膜侵犯[OR=2.307,95%CI(1.148~4.636),P=0.0019]、前列腺穿刺评分[OR=2.081,95%CI(1.193~3.631),P=0.010]、根治病理评分[OR=2.525,95%CI(1.291~3.930),P=0.004]为独立相关。(3)生化复发与未生化复发相关性分析:复发与肿瘤分期(χ~2=11.279,P=0.046)、术前血清PSA(t=2.037,P=0.047)、精囊侵犯(χ~2=9.475,P=0.002)有关。(4)生化复发与未生化复发多因素分析:复发与肿瘤分期[OR=2.145,95%CI(1.004~4.579),P=0.049]、术前血清PSA[OR=1.839,95%CI(1.013~3.336),P=0.045]、精囊侵犯[OR=2.540,95%CI(1.225~5.265),P=0.012]为独立相关。结论:神经周围侵犯为预测前列腺癌的进展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将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选择中间入路术式,观察组选择侧方入路术式,随访3年,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指标,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以及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显示,术中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指标,观察组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侧方入路较中间入路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术程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Science Direct、Wiley InterScience、ProQuest-HealthMedical Complete、EBSCO-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骨肉瘤预后影响因素相关的大样本(病例数100例)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11 6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略低于女性患者[比值比(OR)=0.81,95%CI 0.71~0.93,P=0.002];青少年组(≤14岁)5年EFS较成年组略低(OR=0.77,95%CI 0.63~0.95,P=0.01);规范化疗未常规开展前,手术联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OR=2.65,95%CI 1.75~4.02,P0.000 01);规范化疗开展后,规范化疗组5年EFS高于非规范化疗组(OR=2.47,95%CI 1.64~3.73,P0.000 01);保肢手术组5年EFS高于截肢组(OR=1.94,95%CI 1.61~2.35,P0.000 01);化疗效果好组(Huvos分级Ⅲ、Ⅳ级)5年EFS高于化疗效果差组(Huvos分级Ⅰ、Ⅱ级)(OR=2.29,95%CI1.94~2.69,P0.000 01);初诊无肿瘤转移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初诊伴转移组(OR=5.26,95%CI 3.56~7.79,P0.000 01)。结论男性骨肉瘤患者较女性预后略差,手术联合规范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EFS,保肢手术预后较好,化疗效果差与初诊伴有肿瘤转移则明显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年龄>80岁的17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癌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T_4期结肠癌的手术短期结果与长期肿瘤学结局,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4 705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 540例,开腹组2 1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WMD=-62.15,95%CI=-76.64~-47.66,P0.0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WMD=-2.66,95%CI=-3.65~-1.67,P0.00001),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52,95%CI=0.41~0.67,P0.00001),但手术时间更长(WMD=17.88,95%CI=5.73~30.02,P=0.004)。两组R0切除率(OR=1.31,95%CI=0.91~1.88,P=0.15)、清扫淋巴结数量(OR=-0.83,95%CI=-2.37~0.72,P=0.29)、局部复发率(OR=1.25,95%CI=0.62~2.53,P=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较高(OR=1.32,95%CI=1.04~1.67,P=0.02),但两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OR=1.24,95%CI=0.93~1.66,P=0.14)、3年无病生存率(OR=1.14,95%CI=0.86~1.53,P=0.36)、5年总体生存率(OR=1.20,95%CI=0.97~1.48,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T_4期结肠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能获得较好的短期效果、更快的术后恢复,不会对长期肿瘤学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Ⅲ期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25例Ⅲ期结肠癌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个数和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并且根据淋巴结转移率(LNR≥0.2和<0.2)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淋巴结≥3枚和<3枚)各分成两组,比较组间的预后差异.筛选出影响Ⅲ期结肠癌5年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发现不同性别、年龄、部位、浸润深度(T分期),进行分组分析,组间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对影响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分析,LNR(B=-1.270,Sig=0.00)和肿瘤的T分期(B=0.845,Sig =0.16)是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了准确的对Ⅲ期结肠癌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一定要强调术后病理严格按照TNM分期的原则报道,报告中补充LNR的值,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复发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选取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分为复发组(97例)和未复发组(111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间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作为自变量,选择进入建立模型,结果显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97、OR=3.098、OR=4.183、OR=4.875,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42,P0.05)。结论: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术后采取化疗措施具有减少复发、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高龄(≥75岁)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辽河油田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7例75岁以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NLR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根据NLR的ROC曲线截点值(2.98)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其中低NLR组44例,高NLR组23例。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肿瘤分化程度低(P=0.040)、淋巴结转移率高(P=0.018)、TNM分期高(P=0.008)、CEA水平高(P=0.026);全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62.7%,其中低NLR组和高NLR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4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连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EA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术前NLR对高龄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高NLR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手术的48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最长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检出数、T分期、M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更多见,浸润深度更深,恶性程度更高,TNM分期更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 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尤其是大容量淋巴结转移(LV-LNM,转移数目5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2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腺叶及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 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LNM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LV-LNM组和非LV-LNM组,分析c N0期PTMC患者CLNM及LV-LNM的危险因素。结果:512例患者中女415例(81.1%),男97例(18.9%),CLNM阳性者178例(34.8%),LV-LNM者21例(4.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癌灶直径、多灶性肿瘤、腺外侵犯及BRAF~(V600E)基因突变与CLNM有关(均P0.05);性别、年龄、多灶性肿瘤及腺外侵犯与LV-LNM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451,95%CI=1.030~2.044,P=0.033)、年龄40岁(OR=1.720,95%CI=1.289~2.295,P=0.000)、癌灶直径0.5 cm(OR=1.677,95%CI=1.218~2.309,P=0.002)和多灶性肿瘤(OR=1.872,95%CI=1.384~2.532,P=0.000)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2.852,95%CI=1.773~4.588,P=0.000)、年龄40岁(OR=1.913,95%CI=1.434~2.552,P=0.000)及多灶性肿瘤(OR=1.579,95%CI=1.161~2.148,P=0.004)是LV-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癌灶直径和多灶性肿瘤是PTMC患者发生CLNM的高危因素,而男性、年龄40岁的多灶性c N0期PTMC患者更容易发生LV-LNM,应积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原发部位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分析其对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生远处转移46例,发生率为19.49%。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率依次呈递增趋势。在肝转移率方面,直肠癌高于右半结肠癌(P0.05),与左半结肠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转移率方面,直肠癌高于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均P0.05)。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直肠癌的腹膜转移、骨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原发部位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总体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其中直肠癌术后总体远处转移发生率最高,左半结肠癌其次,故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远处转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侧肺癌左4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析影响左侧肺癌左4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643例术中清扫纵隔淋巴结的左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0例、女213例,年龄22~8(60.2±9.6)岁;清扫了第4L组淋巴结的有260例,未清扫4L组淋巴结的有383例。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左4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左4组淋巴结转移44例,占左4组淋巴结清扫的16.9%(44/26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第5组转移(P=0.000,OR=12.108,95%CI 4.564~32.122)、第7组转移(P=0.000,OR=8.496,95%CI 2.594~27.827)、第8组转移(P=0.029,OR=24.915,95%CI 1.395~444.948)、第10组转移(P=0.014,OR=3.983,95%CI 1.321~12.009)是第4 L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左4组淋巴结应纳入左侧侵袭性肺癌常规清扫范围,特别是有其它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