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操作之一,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对安全输血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临床用的输血袋插口端较短,血制品包装袋(血袋)薄,护士常因穿刺方法不当,出现输血器针头刺破血袋现象,引起血制品浪费、污染,甚至发生护患纠纷,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双针头连接器(厂家: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补救输血过程中意外刺破血袋插口端,处理起来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情况,评估不同血液制品输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入院的72名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按照接受交叉配血相合或者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输注的血制品种类评估输注的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2名患者中46名患者接受共计131次输血治疗,无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输血疗效可评估的89次,总有效率56.2%,部分有效率37.1%,无效率6.7%。按照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输注组与最小不相合输注组,其中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4.5%,部分有效率41%,无效率4.5%,最小不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35.8%,无效率7.5%,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输注的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与非洗涤组,洗涤组有效率62.5%,部分有效率31.3%,无效率6.2%,非洗涤组有效率54.8%,部分有效率38.4%,无效率6.8%,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HA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在临床药物起效前,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不需等待洗涤红细胞悬液耽误抢救。另外,在无法鉴定同种抗体但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下,输注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是一种与输入含血浆血制品相关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生在输入血制品6h内。是以急性呼吸窘迫、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肺水肿,毛细血管中白细胞堆积及中性粒细胞渗出[1]。重度烧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需要输入大量的血液制品,要求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 TRALI的发生,及时进行救治,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重度烧伤患者合并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血安全是临床治疗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当1位患者需要输血时,从医师开立医令到血库核发血制品,再到护理人员执行把血制品输注到患者身上,这一输血的过程繁复,牵涉了多种医疗专业,包括医师、护理师与检验师等,且患者输血时也常出现输血的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型微波血制品解冻装置与传统水浴解冻装置解冻冰冻血浆指标的比较,并观察在临床的应用,评估该装置解冻冰冻血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袋(规格125 ml/袋)冰冻血浆分别采用两种装置进行解冻,对解冻时间、温度、凝血因子、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将解冻的血浆应用于临床输注,观察有无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用新型微波血制品解冻装置解冻冰冻血浆,未观察到对纤维蛋白原含量、PT、KPTT、总蛋白、白蛋白的有害影响,与传统水浴解冻装置相比较,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微波血制品解冻装置具有快速解冻,安全有效,保证冰冻血浆质量的优点,应用于临床后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血浆供应提供了新方法,特别是为战时、重大灾害等现场紧急输血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硬化病例临床特征及其输血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肝硬化单病种输血方案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3年8月1日-10月30日住院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特征、输血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等,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178例肝硬化病例平均年龄50.63±12.26岁;男∶女2∶1。其中,有52例病例输注各类血制品,占29.21%。在血制品输注方面,首次输注红细胞以治疗为目的的病例占69.57%,随Hb和Hct等级的增加,红细胞输注率呈下降趋势;首次输注血浆以预防为目的病例占60.86%。81例INR1.3肝硬化病例中,59.26%(48/81)未输注血浆;而97例INR≤1.3肝硬化病例中,有10.31%(10/97)输注了血浆。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输血特征以红细胞、血浆输注为主,其中预防性血浆输注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型血制品解冻装置与传统水浴解冻装置解冻普通冰冻血浆指标的比较,并观察临床的应用疗效,评估该装置解冻冰冻血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袋(规格125ml/袋)普通冰冻血浆分别采用两种装置进行解冻,对解冻时间、温度、凝血因子、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将解冻的血浆应用于临床输注,观察有无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相关副作用。结果用新型微波血制品解冻装置解冻普通冰冻血浆,作者未观察到对纤维蛋白原含量、PT、KPTT、总蛋白、白蛋白的有害影响,与传统水浴解冻装置相比较,各观察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微波血制品解冻装置具有快速解冻,安全有效,保证冰冻血浆质量的优点,应用于临床后无输血相关副作用,为临床血浆供应提供了新方法,特别是为战时、重大灾害等现场紧急输血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异体输血中自细胞所致的不良作用,逐渐为临床所重视。输注含白细胞的血制品,常引起输血反应,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入白细胞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而产生白细胞抗体所致。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同种异体血液能导致受血者临床上表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注的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于输血前后,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氧化酶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NO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5);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贮存期28、32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后3 h,患者血浆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比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24 h,MDA水平与输血前相比虽有增加,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为3、8、15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3 h、24 h后,血浆内SOD与MDA与输血前水平相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并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相关,同时红细胞贮存代谢物可能对患者输血会造成暂时性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0.
输血科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但血制品的采供涵盖了从献血员的招募到受血者的追踪,整个输血链环节多,过程繁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带来患者输血安全隐患。医院输血科的科学管理是血液产品从血液中心发出到是否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输注给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信息化技术在心外科术后患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比较输血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前后心外科术后患者各40人次输血过程,回顾性分析研究信息化技术在输血护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结果信息化实施后从医生下达医嘱至输血科通知取血的平均时间、接到输血科通知至血制品取回的平均时间、血制品取回至血制品开始输注的平均时间均较传统输血方法缩短(P 0. 01),在输血患者身份识别的规范性、输血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方面均优于传统输血方法,实现了血制品从医生申请到输注的完整信息化流程管理。结论全程信息化技术用于输血,规范了输血流程,简化了核对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输血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化输血系统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手术患者血制品申请、领取、核对、输注、观察、交接、记录及归档等功能。结果 采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可提高手术室输血效率和质量,手术室申请用血至血制品输注开始平均耗时由(19.48±3.25min)降至(13.14±1.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5 ,P<0.01)。输血前核对规范率由92.50%升至97.60%(X2=0.3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制品交接规范率由77.50%升至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P<0.05)。输血记录单书写正确率由52.50%升至97.62%(X2=22.6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信息化输血系统可实现手术患者输血全流程记录,有效提高手术室血制品输注效率,提高血制品输注、观察及术后交接的依从性,提高输血记录单填写的正确率。确保各环节用血信息能够得到全面如实的追溯,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  王金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160-160,F0003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为了提高医院输血服务质量,石河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临床对患者输注的每一袋血液及血液制品,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均要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围术期中成分输血护理的要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整理2017年1~12月间1 757例脊柱外科手术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 757例脊柱外科输血患者中,有1 525例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有1 401例患者输注了冰冻血浆,有37例患者输注了低温沉淀物,有19例患者输注了单采血小板;在1757例患者中最大悬浮红细胞输血量为6 000 mL,最小输血量为200 mL,平均输血量达到2 100 mL;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有11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占总数的0.71%。结论为了保证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尽早康复,对其进行手术输血非常必要。因此,对于输注不同成分血的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成分血的性质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患者在输血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来对于输血不良后果的关注导致了非紧急时减少使用血制品。作者推侧,在成人重度创伤的治疗中血制品的使用也已减少。方法:对一所地区性创伤中心资料库1991、1993和1995年的成人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数据资料的使用血制品数量、种类、输注时间。结果:在总共1738例病例中有1605例符合要求进行。三组病例相似,包括创伤的程度(平均损伤积分为23.6),创伤的机制(88%钝伤),幸存者(87%)。1991年,54%的患者输注总共2341单位压积红细胞(平均4.67单位/例),相对于1995年,42%的患者输注了2018单位压积红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输血治疗的患者共44 860例,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血型、输血史、过敏史、科室、输注的血液成分等的关系。结果 44 860例受血者中17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39%,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26%,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0.08%。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58%),冷沉淀最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为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不同年龄、有无输血史、有无过敏史、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血型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采取预防措施,个性化输注血制品,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监督,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安全合理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输全血,已成为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输血治疗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特点与原则,以保证输血安全。1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1.1制剂类型①红细胞悬液:1U/袋,红细胞悬液是200ml全血去除90%以上血浆后加适量添加液如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等制成,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增加循环负荷,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②浓缩红细胞:1U/袋,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30ml左右血浆,Hct0.75±0.05,携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1/2~2/3,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膀胱冲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时 ,先将尿袋引流管与导尿管分离 ,再将冲洗液用输液器连接后与导尿管连接。由于产品不配套 ,输液器与导尿管连接不严易漏液 ,需护士用手扶持固定才能完成 ,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也浪费了人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就是在行膀胱冲洗时 ,将尿袋引流管远端夹住 ,近导尿管方向用消毒液按注射法消毒后 ,将连接 9号注射针头的输液器向导尿管方向直接穿刺引流管 ,注意勿刺破管壁 ,可顺利完成冲洗液的输注。待输注完毕 ,保留 2 0min打开夹子 ,徐徐将冲洗液放掉 ,更换新的尿袋 ,减少了反复接触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规范护理输血流程,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方法 2015年1月本科对229例次患者采用人工核对结合终端掌控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方法核对实施血型、血交配标本的采集和静脉输血,观察输血规范执行率、输血时效性以及输血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 229例次输血中,双人床边采血、输血执行率100%;取血时间(血制品出库到达病房的时间)在5 min内为198例(86.4%),8 min内为209例(91.3%),10 min内为226例(98.7%);输血时间(血制品到达病区至给患者输注的时间)控制在10 min内为199例(86.9%),15 min内为208例(90.8%),控制在20 min内为218例(95.2%);输血安全隐患发生率为0。结论 PDA应用于护理输血流程,可以督促护士严格实施采血及输血的双人床边核对操作规范,严格确认患者身份,保证血制品输注的时效性,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伟超 《临床医学》2020,40(8):67-6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用血规范,加强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门市综合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 000例输血病例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观察、记录入选病例临床用血的输注总量、科室分布情况、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合理输血占比等基本资料。观察、对比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观察、对比不同科室(内科、外科、儿科、产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对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不合理使用原因(无指征输血、输血剂量不足或过量输血、指征过宽或搭配血)展开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选取10 000例输血病例作为研究样本,输注总量为28 710单位;不同血制品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制品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血小板(90. 65%)、红细胞悬液(79. 02%)、血浆(55. 97%)、冷沉淀(42. 02%);不同科室的临床用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科室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内科(76. 98%)、肿瘤科(75. 28%)、外科(71. 98%)、产科(66. 99%)、儿科(53. 90%)、其他科室(29. 91%);血浆、血小板等血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为无指征输血,而红细胞悬液的不合理使用原因包含无指征输血及指征过宽。结论 临床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血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