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痰培养标本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问题,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与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分别由65.9%与45.1%提高到80.2%和81.2%,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晨曦圈",确立"提高痰标本送检率"为主题,调查了354份医嘱留痰送检及294份实际送检痰标本的采集、送检过程,分析痰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要因,制定实施对策,与未实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痰标本送检情况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切实提高了痰标本的送检率,从改善前的83%提升到95%,完成了目标设定值,提高了痰标本送检率。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3.3%、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1.8%,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规范痰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收流程的方法。方法由8名组员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由81.81%上升到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提高了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5119份,品管圈管理后2014年1月~4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4994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标本送检延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标本送检延迟率由8.7%下降至2.6%,活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乐志爱 《当代护士》2017,(12):167-16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6月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46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9月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466名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的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执行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内科病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执行率从68.6%提高到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高危患者跌倒/坠床防范措施的执行率,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了呼吸内科病区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于2016年3~9月在本院精神四科十三病区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情况及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68.9%提升至91.1%;圈成员的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较前提升。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幅提高了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制定了工作标准化流程,同时护士也学会了用品管圈手法去改善质控,提高了圈员们的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7月开展品管圈专项活动,以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0.05%,送检合格率达到81.98%,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采集2015年3~5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造成药品混放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活动后采集2015年6~8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品混放发生率的下降情况。结果 QCC活动后药品混放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12%。结论 QCC活动不仅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还提高了科室的用药安全和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主题,调查科室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现状,通过分析原因,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查询最佳证据,制定实施对策,改善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对照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为62.5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为90.61%,观察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χ2=7.039,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工具,改进护理措施,可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操作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3.98%降低至改善后的4.21%,目标达标率为103.2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同乐圈",确定"提高住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满意度"为活动主题,按照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的品管基本步骤进行.将2015年1~3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前),2015年4~6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中),2015年7月~9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家长不知道不满意的宣教内容,从护士、患儿家长、健康材料、护理指控、病区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找到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总满意率为58%,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总满意率为8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病区总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使健康教育有系统、有目的 、有计划、有评价地逐步进行,改善护患关系,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退回率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4年6~7月住院患者2908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前组;采集2014年10~12月住院患者3990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3%,明显低于活动前组的2.3%(P0.01),患者满意率由86.7%提高到94.7%。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还提高了科室成员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痰培养标本漏检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痰标本漏检率仅有15.78%,较活动前痰标本漏检率53.89%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控制对提高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效果。方法病区成立专项质量控制(QC)小组,确定以提高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为主题,对痰培养标本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0.8%,检测阳性率达到47.1%,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在小儿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儿科2015年1~3月留取痰培养标本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取痰标本;将2015年4~6月留取痰标本的10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针对痰培养标本存在的采集合格率、阳性率低下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不断改进,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并对比两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能有效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和痰培养结果准确性,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咽拭子标本采集时间正确率从83%上升到96%,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正确率从77%上升到91%,咽拭子标本采集时手卫生依从性从51%上升到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确定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QCC活动后组的标本合格率为99.0%,明显高于QCC活动前组的9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成立"梧桐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收集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并设计检查表,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率低于开展前(P0.05),圈员6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