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16例混合型便秘手术及随访资料。13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3例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直肠及子宫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粘连性小肠梗阻。随访1~3年,每天大便次数为2~4次,Wexner失禁评分(4.8±1.6)。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9例非常满意。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悬吊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近年手术治疗的1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占85、7%)术后一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症状亦缓解消失。结论: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补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直肠黏膜塔状缝合术联合改良PPH治疗伴直肠前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8年10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直肠前突的女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例进行直肠黏膜塔状缝合术联合改良PPH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直肠黏膜塔状缝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改善状况,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和排便梗阻综合征评分(Longo-OD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便秘状况均有所改善,术后1个月内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试验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黏膜塔状缝合术联合改良PPH治疗伴直肠前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及直肠悬吊术治疗混合型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19年12月5日—2021年4月1日行结肠次全切除及直肠悬吊术治疗便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ngo出口梗阻便秘症状评分、Wexner便秘评分、CSS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Pac-qol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便秘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出现,患者手术时长(303.6±19.9)min,出血量(42.9±11.7)mL。手术前后Longo评分分别为(21.0±2.4)分、(4.5±0.8)分,Wexner评分分别为(13.1±0.7)分、(2.0±0.5)分,CSS评分分别为(16.1±0.5)分、(2.7±0.7)分,Pac-qol评分分别为(109.0±5.7)分、(37.6±1.4)分,手术后的上述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口梗阻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排便时间缩短,少见肛门坠胀感。大便性状也有所改善,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至正常排便。结论: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直肠悬吊术解决了混合型便秘的病因,治疗便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TST-STARR手术对治疗以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为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2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经TST-STARR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本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总有效率(95.1%),术后并发尿潴留7例(30.4%),便后少量带血3例(13.0%),有肛门疼痛需用止痛剂者5例(21.7%),均逐步缓解,术后Longo便秘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全部病例排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TST-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直分离(S-RS)对排粪障碍的影响及其成因和治疗结果。方法:通过对3700余例排粪造影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回顾分析研究,以揭示骶直分离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中的影响程度。结果:我院自1985年进行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早期着重于RC、AMP、IRI、ERP、SPFS、PRMH、PD、SP和SC、EC等的诊疗。经过500余例的疗效分析结果。发现“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往往是多种异常并存,同一患者可出现7种异常。凡是对几种主要异常兼治者疗效就好,否则就差,特别是只对某种次要异常施治,而对其主要异常未治则更差,甚至较治疗的更坏。经过不断实践,逐步认识到诊断一定要完整全面,并分清主次特别重要,以利治疗。经过我们的资料(含外院手术后疗效不佳而来院者)分析,认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大多数为盆底松弛综合征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盆底疝和骶直分离。我们对一组1458例中173例(11.87%)骶直分离者作了初步分析(略)。其中20余例已行手术治疗,方法是直肠悬吊、抬高盆底和子宫固定。随访资料较全者11例,女8例,男3例。术中所见:陶氏窝至会阴皮距(1.6±1.4)cm,10例直肠摺屈有系膜,7例升、降结肠有系膜,10例乙状结肠冗长,9例移动盲肠,8例乙状结肠疝至宫骶韧带下凹。手术疗效:7例完全缓解,女6例,男1例;4例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120例确诊为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60)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对照组(n=60)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分析围手术期数据及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0.5±27.2)min vs.(52.4±18.3)min]、术后住院时间[(6.4±1.1)d vs.(2.4±0.7)d]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肛门下坠感及吻合口狭窄的趋势更明显,实验组Wexner评分[(4.5±1.6) vs.(7.2±2.1),P0.05]低于对照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直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1例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经排粪造影发现为直肠套叠,9例再次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通过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Cleveland临床便秘评分及胃肠道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估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疗效。结果 9例患者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1例男性患者吻合口狭窄,瘢痕松解后仍不能置入吻合器,1例女性患者为瘢痕体质,2例均放弃吻合器直肠切除术。9例患者术后Longo、Cleveland及GILI评分均优于术前(t分别为7.074,9.197,7.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6个月,1例效果不佳,无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直肠套叠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对56例经排粪造影证实存在直肠前突和(或)直肠套叠脱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手术,比较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术后3 d内VAS疼痛评分平均3.2分.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有轻度肛门失禁;2例患者分别随访2、4个月,吻合口有轻度炎症,致排便时肛门部轻度疼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各项出几梗阻症状发牛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尤其是排便困难及排便梗阻感的发生率均下降5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评分后比较,术后便不尽感积分较术前下降65%,其余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均达7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0.6%),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相似文献   

11.
11例直肠内脱重伴盆底疝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病因之直肠内脱重伴盆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我近年手术治疗的11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9例(占82%)术后1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后症状变缓解消失。结论 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盆底重建术与腹腔镜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观察组行盆底重建术。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利于缓解或消除子宫脱垂,促进盆底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经腹直肠悬吊及盆底抬高、固定术联合经会阴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或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膨出修补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话及门诊密集随访,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12例 OCC 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估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0 min(80~1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 ml(10~50 ml),无伤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无粘连性肠梗阻,无顽固性腹泻,无术后死亡。5例临床治愈,5例有显著疗效,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 OOC 效果明显,手术恢复快,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肛TST36吻合器直肠切除术(TSTstarr+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32例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TSTstarr+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Longo便秘评分、直肠肛管压力。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6~9个月),术前至术后6个月Longo便秘评分从(15.49±3.16)分降至(3.91±2.61)分,术前至术后2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阈值从(205.3±29.5)ml降至(174.3±2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改善率87.5%(28/32);肛门坠胀改善率31.2%(10/32),急便感改善率43.8%(14/32)。结论 TSTstarr+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直肠前壁悬吊术和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经阴道修补术治疗合并直肠前突的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32例合并直肠前突的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直肠前壁悬吊术(A组)和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经阴道修补术后(B组)的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并发症、便秘症状改善程度、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后A组的胃肠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便秘症状改善度和便秘复发率均好于B组(P0.05)。结论与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经阴道修补术相比,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直肠前壁悬吊术是治疗合并直肠前突的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的更有效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正出口梗阻型便秘(OD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学界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始动因素不明,盆底肌痉挛可引发便秘,便秘可引起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亦可引起便秘、盆底痉挛等症状,解剖学改变和功能异常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所引起的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随访4~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测压参数。结果患者术后每天1~2次软便,自觉排便梗阻感明显缓解,手术前后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各项感觉阈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力排压与肛管舒张压力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术是一种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病因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我院近年手术治疗的11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春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占82%),术后1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症亦缓解消失,结论: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疝修补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 ,我们对 4例顽固性便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3例为经腹腔镜直肠悬吊加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 ,1例为经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0、4 4、4 7和 4 8岁。病程 2~ 5年。 4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转至我院。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前突、会阴下降 ) 3例 ,其中 1例合并内套叠 ;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1例。2 方法 :(1)经腹腔镜直肠悬吊加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观察孔为 10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自体闭孔内肌移植术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采用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自体闭孔内肌移植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39~100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6天(7~19天),随访12个月,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分别为(55.95±5.57)mmHg、(43.19±5.1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肛管收缩压分别为(164.21±11.02)mmHg、(137.40±7.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肛管力排压分别为(128.31±16.93)mmHg、(81.33±8.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ODS)评分分别为(15.83±4.52)分、(5.9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Wexner评分分别为0分、(0.71±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exner评分均≤3分,未出现严重肛门失禁。手术前后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不满意)分别为(44.21±5.12)分、(14.36±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PAC-QOL评分(满意)分别为0分、(10.02±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自体闭孔内肌移植术术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