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35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36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入院7 d肠内营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需要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68人为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需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70人为观察组,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便秘、胃潴留、返流误吸、堵管、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输注时实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内科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内科危重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50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肠内营养内科危重病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行肠内营养,实施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成立肠内营养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肠内营养专业化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规范肠内营养措施。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10. 00%低于对照组的32. 69%(P 0. 05); 2组肠内营养前TP、ALB、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肠内营养2W时TP(64. 28±7. 02) g/L、ALB(34. 03±2. 02) g/L、Hb(114. 32±11. 09) g/L高于对照组的(60. 11±6. 34) g/L、(31. 09±1. 98) g/L、(102. 22±10. 45) g/L(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内科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肠内营养操作及知识,依从性高,缩短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入住普外科的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恶心、腹痛、腹胀,返流误吸,堵管脱管,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ICU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护理行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腹泻、误吸、堵管、糖代谢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长与机械通气时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包括腹泻(12.50% VS 35.00%)、误吸(2.50% VS 15.00%)、堵管(10.00% VS 15.00%)、糖代谢异常(5.00% VS 27.50%)、反流(0.00% VS 2.50%)上消化道出血(0.00% VS 2.50%)等,便秘发生率一致(5.00% VS 5.00%),其中腹泻、误吸、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3.913、7.439,皆P0.05);且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长(14.01±3.28)d、机械通气时长(11.62±4.96)d均较对照组短(18.37±4.22)d、(15.32±5.0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不仅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具有显著预防效果,能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该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1日收治的42例SAP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43例SAP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腹痛腹胀、住院情况、营养分级、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与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有效缓解腹痛、腹胀,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基于循证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现存问题,检索证据,形成4项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肠内营养管理;基于胃肠动力指导喂养途径选择和喂养速度调整;提供个体化肠内营养制剂;采用腹部按摩、腹部热敷促进胃肠动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为干预组(n=69),实施集束化护理,选取2020年4月—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70),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营养管理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管理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积极推广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执行率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因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和/或脑出血)伴明显意识障碍于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新入院患者分成传统护理组和集束化护理组两组,各130例,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和集束化护理方法执行肠内营养并观察2周。比较两组在使用不同护理方法 2周内因各种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2周后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并对集束化护理组不同年龄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集束化护理组因胃肠道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将集束化护理组按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下年龄段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年龄段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不同年龄段组间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73)。结论对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低血清白蛋白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的执行率,同时年轻患者耐受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董玥 《当代护士》2018,(6):148-14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预防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1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减少了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ICU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的集束化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ICU收治的36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ICU收治的35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行肠内营养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ICU住院时间、血清总蛋白含量、堵管、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宋凯飞  黄丽玉 《全科护理》2021,19(17):2370-237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肠内喂养,观察组行盲插鼻肠管法实施鼻肠管肠内喂养,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腹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可提高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在行喉切除术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喉切除术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31例),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7 d和14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行喉切除术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016年1~12月选取在我科行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异常、血流感染、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学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纠正酸碱平衡、适时肠内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胃肠功能、并发症等。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胃肠道肿瘤术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于神经内科病房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4例,按时间顺序分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模式即由医生护士合作模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腹泻、腹胀、误吸等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及上臂肌围(AMC)等营养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可以提高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0日收治的6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存活者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存活者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所收治重症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8年6月—2019年2月)和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5月),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短期预后、高危风险事件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安全态度评估中压力认知、满意度、工作条件、管理认知、安全氛围、团队协作6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并减少不良刺激的发生率,对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