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对院前急危重症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61%提升至活动后的80%;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护理品质管理意识、责任荣誉感、护理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院前急救中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对院前急危重症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61%提升至活动后的80%;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护理品质管理意识、责任荣誉感、护理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院前急救中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提高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10月作为实施品管圈模式前阶段,将2013年11月作为品管圈模式管理阶段,对比分析两个阶段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模式实施前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86.14%,实施品管圈模式后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1,P=0.006)。[结论]品管圈模式能提高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提高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10月作为实施品管圈模式前阶段,将2013年11月作为品管圈模式管理阶段,对比分析两个阶段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模式实施前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86.14%,实施品管圈模式后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1,P=0.006)。[结论]品管圈模式能提高院前急救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发生静脉炎2例,品管圈活动前发生静脉炎16例,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组织,确定"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为课题,对QCC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不到位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比较QCC活动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等。结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从活动前的4.46%(123/276)提高到活动后的87.50%(253/289);〈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70.00%(193/276)降至活动后的8.93%(26/289)(均P〈0.05)。活动后的患者满意率为94%(272/289)高于活动前满意率63%(174/276)(P〈0.05)。结论 QCC活动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高,〈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以后,切实降低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重穿率,从改善前的11.1%下降至改善后的6.3%,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穿刺质量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我院介入科室内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QCC小组,共10名圈员,选定"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为活动主题,将2016年3—9月QCC活动开始前我院介入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QCC活动开始后我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QCC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依从率、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形成果:活动后圈员在QCC手法运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及品管执行力方面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P 0. 05),有形成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5),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介入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可改善留置针使用情况,减少并发症与不良事件,提升圈员能力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使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提高新生儿护士执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合格率,从而确保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延长留置的时间。同时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成立护理质量品管圈,调查新生儿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全过程,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提高操作的合格率。结果 新生儿护士静脉留置操作合格率由活动前的92.7%提高至99.2%。结论 品管圈管理工具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效提高新生儿护士静脉留置操作合格率,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在职护士培训效果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从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维护,对比 PDCA 循环管理前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结果活动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的缺陷率平均为10.3%,活动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期维护效果的缺陷率平均为4.4%。结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邵丽华 《当代护士》2016,(3):151-152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ICU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的效果。方法在神经外科ICU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神经外科ICU住院患者留置静脉针回血率和堵管率由活动前的35.48%和31.85%降至活动后的17.03%和12.68%,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对维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采血溶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质量控制循环的步骤,分析了住院儿童浅静脉留置针溶血的情况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溶血率。结果 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科住院儿童115例静脉血标本发生溶血50例,溶血率43%。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2月21日-3月30日本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107份,发生溶血28份,溶血率为2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采血溶血率,减少患儿静脉穿刺的次数,提高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升静脉输液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升科室静脉输液的安全和质量,提升护士专科操作能力。[方法]成立品质圈(QC)小组,通过QC活动方法,针对住院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QC小组活动后,操作流程失败率由培训前43.10%降低为培训后25.40%,血管条件差穿刺失败率由培训前13.92%降低为培训后8.71%。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82%。[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工具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并且提高圈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积极性等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急诊抢救时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82例急诊抢救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284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298例患者实施QCC急诊抢救模式,设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11.85%,进步率为7.73%。结论通过实施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血管评估水平以及静脉穿刺操作水平,提高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足背动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操作。2015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无形效果评价(包括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P0.01)。活动后,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邹俊霞 《当代护士》2016,(9):117-1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活动主题,对活动前9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比活动后的12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1.67%,高于活动前的75.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