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ICU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n=60),双数为对照组(n=60)。试验组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每日1次测量下肢周径,并于入住ICU第1,7,14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14天实验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52.8±9.6),(52.6±8.8)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34.2±6.9),(35.3±7.2)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41.3±7.8),(42.5±7.6)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22.5±7.1),(23.7±6.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4,3.125,2.722,3.114;P〈0.05);DVT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4.904,P〈0.05)。结论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ICU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utar和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病人采取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B组和C组病人分别采用Autar和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完成后,从病人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C组病人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好于A组和B组病人(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C组病人发生率低于A组(P0.017)。[结论]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更适宜ICU病人的使用,有效预防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1.82%(2/110)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5%(16/110)、18.18%(20/110)(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徐昳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2011-2013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76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进行包括呼吸运动、下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产时改良体位、产后活动宣教等体位活动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出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实施早期的体位活动干预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栓发生率。结果:分娩后3、5 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仪对下肢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空气压力疗法对降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金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93-1194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病情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系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早期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可安全、有效地预防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情况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提高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收治纳入标准的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在院诊治体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下肢运动疗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脑血管疾病致肢体瘫痪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除给予脑血管疾病致肢体瘫痪的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双下肢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疾病致肢体瘫痪的常规护理及由护理人员进行简单的术后活动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统计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干预后1个月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下肢运动疗法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致肢体瘫痪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金晖 《全科护理》2012,10(26):2408-2409
[目的]防止脑出血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将10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帮助病人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测定两组病人术后6h血压、心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7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分析,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6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7d血流峰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辅助脑出血病人加强下肢被动运动并鼓励病人早日进行主动运动,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王红粉  徐静娟  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3):603-605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