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衰组;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衰组(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 。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4,-0.67,均P<0.01);二者水平与LVEDDI均呈正相关(r=0.58,0.76,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无明显相关性;血浆LogNT-proBNP水平与LVEDDI呈正相关(r=0.35,P<0.05)。分别以BNP≥149.8 pg/mL,NT-proBNP≥820.1 pg/mL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阈值,二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7.0%,91.3%,特异度分别为91.7%,97.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87。结论:BNP和NT-proBNP均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评估,并可用于该类患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BNP比较,NT-proBNP诊断心衰的价值更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29-43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检测在小儿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甲亢心28例(甲亢心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组)及对照组各30例小儿的血清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指标,并以BNP为诊断指标,对小儿甲亢心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①甲亢心组和甲亢组患儿治疗前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及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心组血清BNP水平与TT3、TT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r=0.578,P<0.05),与LVEF、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5,r=-0.35,P<0.05)。②甲亢心组和甲亢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血清BNP、TT3、TT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LVEF、E/A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③以BNP>323.62 pg/mL为界点诊断甲亢心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90.00%、阳性预测值89.66%、阴性预测值93.10%。结论:血清BNP检测是小儿甲亢心比较可靠的诊断指标,其水平的高低结合LVEF、E/A比值可反映甲亢心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肌损害的程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31-634]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52例.其中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个月~4岁.未并心衰患儿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个月~5岁.健康对照组婴幼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5岁.3组儿童均抽取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BN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CK-MB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及计算心功能指标.结果支气管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清BNP水平[(182.45±57.32) ng/L]、CK-MB水平[(48.19±16.08) IU/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5.12±13.84) ng/L、(11.48±4.29) IU/L] (Pa<0.01),支气管肺炎未并心衰患儿血清BNP及CK-MB水平分别为(43.69±19.55) ng/L、(13.06±5.64)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支气管肺炎并心衰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小轴缩短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及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0.01),支气管肺炎未并心衰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血清BNP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与LVEF 、FS、PFVA、PFVP均呈负相关(r=-0.65,-0.58,-0.32Pa<0.01;r=-0.39P<0.05).血清CK-MB与LVEF、FS均呈负相关(r=-0.30,-0.26Pa<0.05),与PFVA、PFVP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儿并心衰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4月至2007年1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儿43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儿血浆BNP浓度,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并比较BNP与LVEF、FS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心功能参数LVEF、FS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8.092、3.780、3.864.P值分别<0.001、<0.01、<0.01).心衰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升高越明显(F=4.26,P<0.01).心功能Ⅰ级组患儿血浆BNP水平已明显升高(t=4.708,P<0.01),心功能参数LVEF、FS降低不明显.不同原发病心力衰竭患儿血浆BNP无差别.血浆BNP水平与LVEF和FS存在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8,-0.325,P值分别<0.05,<0.001).结论 心衰惠儿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患儿心衰程度加重,血浆BNP水平增高越显著.血浆BNP水平是心衰患儿心脏功能更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B型脑钠肽( B 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N端脑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价值,优化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53例和对照组71例,48 h内股静脉穿刺采血检测并比较,将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BNP、NT-proBNP与窒息患儿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计算BNP、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结果心衰组患儿BNP[(835.8±154.7)pg/ml vs.(235.4±38.5)pg/ml]、NT-proBNP(25903.8 pg/ml vs.6974.5 pg/ml)、心肌肌钙蛋白T[(0.21±0.06)ng/ml vs.(0.11±0.03)ng/ml]、CK-MB[(61.3±11.7)U/L vs.(40.8±9.5)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NP、NT-proBNP与窒息新生儿发生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ORBNP =3.013,P﹤0.001;ORNT-proBNP =3.808,P=0.006);BNP、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 rBNP =-0.650,P =0.007;rNT-proBNP =-0.721,P ﹤0.001)。ROC曲线提示BNP、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68、0.911,截断值分别取268.8 pg/ml、3972.3 pg/ml时诊断一致性最高。结论血浆BNP与NT-proBNP均是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效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心力衰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相比较而言NT-proBNP 的早期诊断意义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 在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KD患儿43例作为观察组(KD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KD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浓度,KD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心脏指数(CI)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A)。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LVEF、LVSF、CI较恢复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KD患儿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与LVEF、LVSF、CI均呈负相关(r=-0.63,-0.52,-0.53,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在KD急性期异常升高,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血浆BNP水平检测对K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69-171]  相似文献   

7.
正常和心力衰竭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测定正常及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在HF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与HF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提供小儿NT-proBNP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选取体检健康儿童80例,年龄1~16岁,男女各40例;同期选择典型HF表现的住院患儿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1~16岁,患儿依原发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CM)组45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室间隔缺损(VSD)组25例,LVEF为51%~78%。抽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用改良Ross评分评定HF临床程度。结果正常儿童血清NT-proBNP水平为75.8~429.2 fmol/mL[(223.05±76.60)fmol/mL],血清NT-proBNP水平与年龄无关,女童略高于男童,但无显著性差异。HF患儿NT-proBNP水平为224.0~5330.8 fmol/mL(中位数1353.3 fmol/mL),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分别为341.63 fmol/mL、2794.07 fmol/m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Z=-10.16 P<0.001)。DCM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46)。HF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与临床心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1)。NT-proBNP水平为351.46 fmol/mL时,诊断HF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92.5%,ROC曲线下面积0.981(95%可信区间0.965~0.998 P<0.05)。正常小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为(223.1±76.6)fmol/mL,HF患儿血清NT-proBNP显著增高。结论血清NT-proBNP升高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选取NT-proBNP<332.7 fmol/mL为正常范围对HF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是小儿HF一个较好特异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败血症并心肌损伤新生儿血浆脑钠肽(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NT-pmBN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科NICU 2007年7月-2008年6月根据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45例,再根据心肌损伤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伤组22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3例;心肌损伤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留取各组儿童血标本检测CK-MB、肌钙蛋白Ⅰ(cTnI),ELISA法检测其血浆BNP和NT-pmBNP水平.结果 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及健康对照组BNP、NT-proBNP、CK-MB、cTnI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心肌损伤组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先心病组新生儿血浆BNP和NT-pmBNP均明显高于非先心病组(Pa<0.05).经ROC曲线分析,BNP与NT-pmBNP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BNP和NT-proBNP可联合CK-MB、cTnI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心肌损伤及心力衰竭,NICU的败血症患儿应常规检测BNP和NT-pmBNP,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心肌损伤.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48-7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合并CHF组(n=21),另一组为无合并CHF组(n=20)。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先心病合并CHF组患儿血浆BNP水平为1353(926,2978)pg/mL,显著高于先心病无合并CHF组[149(75,242)pg/mL](P<0.01);先心病合并CHF组患儿LVEF为60(53,65)%,显著低于先心病无合并CHF组68(64,72)%(P<0.01)。②先心病患儿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52,P<0.01)。结论:BNP可作为反映左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心功能状态有明显相关性,其检测对先心病合并CHF患儿左心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NP测定采用酶标法;选择住院CHF患儿48例,其中肺炎心衰36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12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CHF组不同时期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CHF患儿心功能参数变化并与BNP水平作相关分析。根据NYHA小儿CHF分级,进行不同心功能级别CHF患儿BNP比较。结果CHF患儿心衰期及恢复期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4.30,20.38 P均<0.01);CHF患儿心衰期CI、LVE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8.85,12.62 P均<0.01),恢复期CI及LEV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t=1.62,1.64 P均>0.05),提示心衰时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变。同时心衰患儿BNP与CI、LVEF数值均呈负相关(r=-0.61,-0.79 P均>0.05);心功能分级不同,BNP水平明显不同,心衰程度越重,BNP水平愈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心衰时BNP水平明显增高,确定BNP在CHF诊断中价值。并与动态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心衰程度越重,血BNP水平越高。BNP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第3期手足口病患儿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机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入院时病情符合第3期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开始应用的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组(入院后2 h之内应用,n=32)、中期组(入院后2~6 h之内应用,n=28)、晚期组(入院后6 h之后应用,n=26)。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3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脑钠肽(BNP)水平。记录3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计算各组治疗72 h内有效率。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 < 0.0167)。治疗24 h后,3组患儿心率、血压、呼吸频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早期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LVEF的改善最显著(P < 0.0167)。早期组LVEF、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恢复至正常时间短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 < 0.0167)。治疗24 h后,早期组BNP水平低于中期组及晚期组(P < 0.05)。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尽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病情进展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肌钙蛋白I(cTnI)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 例KD 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n=47, CAL 组)和无CAL 组(n=83, NCAL 组), 同期选取11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29 例非心血管疾病恢复期患儿为非KD 组。各组儿童均行长程HRV 指标检测及分析。检测KD 组及非KD 组患儿血清NT-proBNP 及cTnI 水平。结果 同年龄性别KD 组患儿正常窦性N-N 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N-N 间期之差>50 ms 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 LF/HF 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AL 组SDNN、全部记录中每5 min 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SDNNindex、相邻N-N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PNN50、VLF、LF 和HF 值均低于对照组和非KD 组, LF/HF 值高于对照组(P<0.05)。CAL 组及NCAL 组的cTnI 和NT-proBNP 水平均高于非KD 组(P<0.05)。KD 患儿cTnI 与SDNN、HF 呈负相关, 与LF/HF 呈正相关(P<0.05);NT-proBNP 与SDNN、SDANN、HF 呈负相关(P<0.05)。结论 HRV 指标对KD 患儿的CAL 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前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探寻CHD患儿术前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血浆NT-proBNP诊断界值,对术前心功能维护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测定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术前婴幼儿CHD患儿及10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将合并CHF的CHD患儿(CHF组)又分为婴儿组(<1岁)和幼儿组(≥1岁),探寻NT-proBNP在不同年龄段CHF患儿中诊断CHF的界值。结果 120例婴幼儿CHD中41例符合改良Ross心力衰竭诊断标准,CHF组NT-proBNP诊断CHF界值为≥498 ng/L,婴儿组和幼儿组的NT-proBNP诊断CHF界值分别为557 ng/L、452 ng/L。41例CHF患儿经治疗后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婴儿组与幼儿组的NT-proBNP诊断CHF的界值存在明显差异。血浆NT-proBNP可作为CHD婴幼儿术前心功能评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PPHN组患儿66例(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9例),对照组为非PPHN同期住院新生儿4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时即行心脏超声检查,PPHN组患儿均于临床出现不易纠正的低氧血症(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SP),ELISA方法测定血浆ANP、ET-1、vWF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PPHN组患儿血浆ANP、ET-1、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并随PASP增加而递增。治疗7 d后轻度及中度PPHN组患儿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血浆ANP、ET-1、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指标水平均与PAS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NP、ET-1、vWF在PPHN治疗前后呈动态变化,且可反映肺动脉压力程度,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动态变化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变化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肺炎住院患儿132例为重症肺炎组,按照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患儿的危重程度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患儿例数在入院时分别为41例、59例及32例,治疗1周后则分别为78例、35例及19例;另选取同时期142例行健康体检合格的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儿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血清25(OH)D、降钙素原(PCT)及N末端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根据治疗1周后25(OH)D的变化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维生素D(VD)升高组(n=81)和VD下降组(n=51)。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不同危重程度组(P < 0.05);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非危重组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P < 0.01),危重组25(OH)D水平明显高于极危重组(P < 0.05);不同时间点各亚组间PCT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极危重组和危重组PCT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治疗1周后VD升高组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要低于VD下降组;VD升高组出院结局好于VD下降组(P < 0.01)。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值与PCT、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97、-0.404,P < 0.01)。结论 VD水平变化与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程度变化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补充VD可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497在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48例脓毒症患儿,依据其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5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比较两组血浆miRNA-497、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NA-497、cTnI、CK-MB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NA-497与cTnI、CK-MB、NT-proBNP、PCT、CR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浆miRNA-497、cTnI、CK-MB、NT-proBNP、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组(P < 0.05)。血浆miRNA-497、cTnI、CK-MB及三项联合诊断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931、0.775、0.940。miRNA-497的最佳阈值为2.05时,其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90.4%和91.2%。相关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患儿血浆miRNA-497与cTnI的相关性较好(r=0.728,P < 0.01)。结论 血浆miRNA-497对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与cTnI相当,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陷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确诊为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男性患儿22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145例)和重症组(75例);将同期体检的132例健康男性儿童设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中G6P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的测定。结果 重症组G6PD缺陷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5)。重症组中G6PD缺陷患儿的总热程、精神异常时间、肢体抖动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G6PD正常者长(P<0.05)。急性期及恢复期普通组与重症组患儿血中GSH、G6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组及重症组G6PD缺陷患儿急性期血GSH水平均低于G6PD活性正常患儿,MDA水平均高于G6PD活性正常患儿(P<0.01)。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GSH水平与G6PD活性均呈正相关(分别r=0.61、0.58,均P<0.01);急性期患儿MDA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相关(r=-0.29,P<0.01)。结论 G6PD缺陷可能是EV71型手足口病的易感因素,伴G6PD缺乏的患儿病情可能更重,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95例手足口病患儿,包括危重型65例(观察组),普通型30例(对照组)。对观察组第1、2、3、4、5天与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及观察组第1、2、3、4、5天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手足口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65例患儿中,死亡15例,存活50例;对照组30例均存活。观察组第1、2、3、4、5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2、3、4、5天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入院第1天最高,第2天次之。观察组中死亡患者入院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以观察组发病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测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95%可信区间为0.785~0.969,最佳界值为582.10 μg/L(敏感性80%、特异性78%)。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病程中各种细胞因子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32 只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激素治疗组和HDAC 抑制剂TSA治疗组, 每组8 只。哮喘小鼠模型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法制作, 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行替代注射和雾化吸入, 激素治疗组和TSA 治疗组小鼠在每次激发前30 min 分别予地塞米松1.0 mg/kg(0.2 mL)和TSA 1.0 mg/kg(0.2 mL)腹腔注射。末次激发24 h 后取外周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8 和IFN-γ 水平, 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AT 及HDAC 活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中IL-4 及IL-8 水平较对照组、激素治疗组和TSA 治疗组升高(P<0.05), IL-4 及IL-8 水平在对照组、激素治疗组和TSA 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HDAC 活性较对照组、激素治疗组和TSA 治疗组均降低, HAT 活性较激素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HDAC 和HAT 活性在对照组、激素治疗组和TSA 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发病与HDAC 活性下降有关, HDAC活性下降可能引起炎症因子分泌增多从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