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0月8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LCA 44例,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41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留LCA组无游离脾曲及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6例游离脾曲(P=0.010),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P=0.108)。2组术后吻合口漏、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LCA可以保障近端结肠血运,保证第3站淋巴结根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66例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术中保留LCA(保留LCA组);33例术中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不保留LCA(不保留LCA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中、术后、随访、标本等相关指标。结果:保留LCA组术后排气时间[(56.45±22.06)h vs.(70.61±26.39)h]、术后住院时间[(11.03±3.56)d vs.(13.36±4.94)d]短于不保留LC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短期随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LCA是安全、可行的,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清扫、短期复发、转移、死亡率,且可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与否对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保留LCA(观察组)与未保留LCA(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和游离脾曲率,并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脾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保留LCA与否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相当,保留LCA可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降低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结肠脾曲率,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与腹腔镜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ta TME,对照组行腹腔镜TME。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术中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进流质饮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进展生存26例,总生存27例,失访1例;对照组无进展生存23例,总生存24例,失访2例。两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0.779、0.608,P=0.377、0.436)。结论 taTME用于直肠癌较腹腔镜TME安全性更高,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改善预后,但taTME技术水平要求高,术前需充分准备、熟练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1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活质量,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6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自觉症状、生理功能及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失访3例、死亡11例、总生存66例、无进展生存60例,对照组失访5例、死亡11例、总生存64例、无进展生存62例。两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0.004、0.276,P=0.947、0.599)。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近期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RR)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头侧中间联合入路LRR患者90例,根据不同LCA处理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未保留LCA组(未保留组)和保留LCA组(保留组),各45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优于未保留LCA组比较(P0.05);保留组与未保留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2%,17.8%)及并发症总发生率(6.7%,2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年随访生存分析,未保留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为73.3%,无病生存率(DFS)为66.7%;保留组患者3年OS为77.8%,DFS为68.9%,两组患者OS与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0.821)。结论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完成与不保留LCA相似的淋巴清扫数量,可改善吻合口血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接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1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实施开腹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技术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保留LCA的IMA低位结扎(LT)组(n=64)与不保留LCA的IMA高位结扎(HT)组(n=81)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组手术时间[(164.31±49.00)min vs.(138.00±35.72)min,P0.001]长于HT组;LT组与HT组253组淋巴结清扫总数[1(0,2) vs. 1(0,2),P=0.520]及术后乳糜瘘(3%vs. 0,P=0.193)、尿潴留(6.3%vs. 4.9%,P=1.000)、吻合口漏[4/64(6.3%)vs. 10/81(12.3%),P=0.217]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口漏的分级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29)。结论: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以根治为前提保留LCA可达到同样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但手术时间可能更长,仍无法改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其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治疗男性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40例接受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O-PANP)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40例接受L-PANP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勃起、射精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勃起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排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和术后3年,两组排尿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PANP用于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较O-PANP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以及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早期恢复,提升术后3年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观察组,n=67)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预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保肛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下缘与远切缘距离、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Holy plane"间隙保留盆自主神经的疗效。方法:将施行经"Holy plane"间隙保留盆自主神经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78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两组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患者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经"Holy plane"间隙保留盆自主神经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优势,在神经保护方面,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近的手术效果,两种术式的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线分割法与传统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纳入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三线分割法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无进展生存22例,总生存25例,对照组失访2例,无进展生存18例,总生存20例,两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线分割法较常规中间入路用于右半结肠癌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其对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7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进行分组,其中保留LCA组36例,不保留LCA组35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术后1年复查有无肿瘤转移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当[(81.7 ± 19.5)ml vs (72.9 ± 21.9)ml,t=1.769,P=0.081];手术时间,保留LCA组较不保留LCA组稍长[(135.6 ± 27.2)min vs(124.9 ± 38.3)min,t=1.354 ,P=0.181];清扫淋巴结数量[(12.0 ± 2.8)枚 vs ( 12.5 ± 2.6)枚,t=-0.803,P=0.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口瘘患者,不保留LCA组4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1.4%,高于保留LC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1年复查腹部CT,保留LCA组2例发生肝转移,不保留LCA组3例发生肝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并不影响第3站淋巴结的清扫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3例患者同时行腹腔镜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术纳入腹腔镜组,20例患者同时行开放性肝转移灶切除术患者纳入开腹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in-Meire法计算生存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开腹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近,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均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到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肿瘤距离肛门5 cm以下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选择同期进行传统开腹手术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痛剂使用量上少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在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患者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恢复更快,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的13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TGF-β1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TGF-β1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肠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08%、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10.77%(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9%(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治疗,可明显促进术后恢复并减少并发症,且可明显降低血清TGF-β1的表达,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经括约肌间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中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死亡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效果满意,近中期疗效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可推荐给具有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孔法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由同一手术组施行的43例6孔法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孔组),随机抽取43例同一时期此手术组施行传统5孔法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5孔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孔组手术时间短于5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孔法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1例)和不保留LCA组(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分离脾区数、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预防性造瘘数、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LCA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减少术后通气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