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圈员共同拟定对策,采取建立急诊交接班指引内容、实施SBAR交班、建立标准化床旁交接班项目、建立急诊交接班质量评价量化表、集中培训结合实境培训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床边交接班的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护士交接缺陷率明显降低,由改善前78.3%降为改善后的26.6%,团队精神由改善前6.37提高为9.01,荣誉感由改善前6.94提高为9.6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的缺陷率,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实施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品管圈程序选定主题、拟定计划、设计问卷调查现状、采用根因分析找出主因与要因、根据圈能力设定改善目标、圈成员讨论制定对策并实施,并对改善前后30名护士的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执行率由61.6%提升至90.6%(P0.01),圈员团队合作能力、工作热情、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士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执行率,提升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对科室一定时间内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40%降至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品质管理,改善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模式,更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200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31.3%)、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31.3%降低到18.2%),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1.3%降至10.1%,用药差错由8起降至1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P<0.01).目标达成率为148.1%,进步率为62.2%.病历未核对、输液卡未核对、护士与患者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次数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30比82例次,23比56例次,18比5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3,17.18,18.14;P <0.01).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查对法对提高患儿用药安全的作用。方法:2015年6~11月对我院1589例住院患儿实施护士与家属双人查对用药法,并与实施前(2014年12月~2015年5月)因患儿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给药差错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家属双人查对法实施后无因患儿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给药差错发生,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7.11%高于实施前的93.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查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预防给药差错发生,还可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士困难情景沟通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掌握急诊科护士的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沟通能力的相关因素。通过建立急诊科困难情景事件处理流程及沟通语录,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处理困难情景事件的综合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1月—6月)急诊科护士总体沟通能力较前(2014年1月—6月)提高,困难情景沟通能力提高最明显,病人投诉事件下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以提高急诊科护士困难情景沟通能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及习惯养成训练模式提高护士查对制度执行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护士查对流程执行不到位进行要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同时结合习惯养成训练模式进行强化。结果:全院护士查对流程执行正确率由原来的62.7%提高到93.4%。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与习惯养成训练能活跃护士思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查对流程执行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耳鼻喉科日班与夜班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交接圈",运用品管圈十大步骤,对2017年3~7月入住本科室又符合本院交接班制度中需床旁交接班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日班与夜班护士在床旁交接班项目完整率。结果:实施后,护士床旁交接班遗漏项目总例数与完整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科学管理工具能有效改善工作现状,不仅提高交接班的完整率,同时提升护理安全品质,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也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次数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6~10月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1],确立"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拟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由改善前的49.07次降低至改善后的22.61次,每个护士来回的次数减少了26次,节省出了26分钟。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效果显著,减少护士奔波劳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急救药品的知晓率。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药品知晓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采取开展急救药品专门培训、整理打印急救药品相关资料、结合实境培训考核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护士对急救药品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8.57%提高到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5,P=0.002)。实施前后抢救药查检得分分别是(55.56±23.37)(80.83±4.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2,P=0.0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药品知晓率,一定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病房护士200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40.8%)、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40.8%降到15.8%),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1)有形成果: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40.8%降至14.8%,用药差错由9起降至1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病区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Safe"圈,确定"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明确影响手腕带执行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护士对腕带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熟悉腕带管理制度;腕带自身因素以及患者私自取下手腕带,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关对策,包括学习腕带管理制度;圈长示范书写与佩戴;规范定期检查;特殊患者选取特制手腕带;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5.0%提升到88.46%(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的执行率,使得护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而且能提高护士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提升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持续改进降低静脉输液查对缺陷。方法:运用品管圈持续追踪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对存在的查对缺陷重新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全院护士静脉输液查对缺陷由原来的5%下降到1.72%,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不断持续改进能够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提高护士双向查对住院患者两项身份信息的核对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护士双向查对住院患者两项身份信息核对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来分析护士未做到双向查对住院患者两项身份信息的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以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实验组。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的双向查对核对率。结果实验组护士双向查对住院患者两项身份信息的核对率为95.58%,而对照组的核对率为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双向查对住院患者两项身份信息核对率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夜班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从事夜班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名急诊科从事夜班护士进行调查评定,并以中国成人常模作比较。【结果】急诊科夜班护士心理问题阳性率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和焦虑。【结论】急诊科夜班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对象、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合理编制、加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增加对急诊科夜班护士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急诊科环境建设等可作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巡回护士术中非计划性离开手术间次数和时间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巡回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在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减少巡回护士非计划性离开手术间的次数和时间为主题,活动前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圈员能力制订活动计划,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巡回护士非计划性离开手术间的次数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台手术巡回护士非计划性离开手术间的次数由3.24次降低到1.59次,时间由10.83min降低到5.32min。[结论]运用品管圈对巡回护士非计划性离开手术间进行管理,使巡回护士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强度降低,优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充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夜班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血液净化中心37位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工龄、工作能力及科研水平等状况,综合考虑后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应用于护士夜班管理中,观察新制度实施前后成效。结果 新的夜班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护士的满意度、学习热情、继续教育、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及科研水平等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合理的夜班护理管理制度,并结全适当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实现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夜班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调查血液净化中心37位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工龄、工作能力及科研水平等状况,综合考虑后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应用于护士夜班管理中,观察新制度实施前后成效。结果新的夜班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护士的满意度、学习热情、继续教育、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及科研水平等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夜班护理管理制度,并结全适当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实现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更换液体查对缺陷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方法、措施,逐步落实。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更换液体查对规范显著高于活动前,缺陷率由71.9%下降至30.3%,目标达成率为103.0%,进步率为57.9%,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半年护士更换液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圈员挖掘与解决问题、沟通、责任心、品管手法等7个方面能力提高69.0%~118.2%。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促进了圈员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理文书不合格例数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的8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2015年1~6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记录护理文书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记录护理文书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文书质量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书不合格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98.6±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5±4.8)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记录护理文书可以降低护理文书不合格例数,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并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