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特有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特征。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差。JMML患儿对常规化疗反应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近年来,针对Ras信号通路中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及多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的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就JMML治疗及疗效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30例CAA、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4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 - ALL)做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分析。结果CAA组与MDS组血象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CAA组骨髓增生低下,原始 + 早幼粒细胞、原始 + 早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少于MDS,各组间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并见MDS各系病态造血。骨髓活检CAA组96%以上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巨核细胞缺如或减少(均〈2个/片),检出率9.7%,纤维组织增生检出率16.3%。MDS组70%增生良好,近60%检出红系同一阶段发育幼红细胞岛,近90%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全部病例见纤维组织增生和小巨核细胞等异常。4例pre - ALL示三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0 ~ 6个/片,活检示脂肪组织增多,造血组织明显减少,亦可见病态造血,1 ~ 4周内转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结论CAA患儿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病态造血。MDS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骨髓增生良好,具有多系病态造血;ALIP、巨核细胞形态异常及红系同一阶段发育幼红细胞岛伴纤维组织增生是其特征。pre - ALL具有CAA和MD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但在短期内转变为ALL又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和血液学的特点。方法 患儿均行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部分行骨髓粒-单祖细胞(CFU-GM)体外培养。结果 6例均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和骨髓单核细胞增多,骨髓至少一系血细胞呈病态造血。用现行标准诊断的小儿CMML,从临床上拟可分成两个组群。一组起病年龄小,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数高,可见原幼粒细胞,骨髓原 早幼粒细胞可增多,带有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特点。另一组起病年龄大,无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可见原幼单核细胞,骨髓幼稚单核细胞明显增多,除单核系细胞外,有些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难治性贫血(RA)亚型的特点。3例送骨髓CFU-GM体外培养,3例集簇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CMML拟可分成两个组群,归属于兼有MDS/MPD特征的疾病较为合适。骨髓CFU-GM体外培养表现为对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早期临床、实验室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1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常规、单核细胞计数、血涂片,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胎儿血红蛋白(HbF)和病毒抗原检测,诊断及治疗问题。结果1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2个月~5岁4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临床表现:88.2%出现发热、面色苍白、咳嗽,76.5%胸片示支气管肺炎,皮肤出现丘疹58.8%,所有病例肝脾均肿大,其中≥5 cm者占52.9%,淋巴结肿大(浅表和深部)占82.4%。实验室:17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中位值32.9×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中位值3.9×109/L,14/17例外周血涂片见髓系前体细胞,中位值28%,7例红系有病态造血,血红蛋白中位值88 g/L,血小板计数中位值33×109/L。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原始、早幼粒/原幼单细胞数在5%~20%;14例作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测,12例的免疫表型为MPO 、CD117 及其他的髓系标记,2例免疫表型为MPO-、CD14 、CD33 ;14例进行细胞遗传分析,其中4例染色体单体改变依次为-8, 8q 、-6, 6q 、-20、-8;分子生物学检测bcr-abl基因阴性。HbF增高(中位值33%),病毒学检测EBV-IgM阳性7例、CMV-IgM阳性6例。结论JMML发病年龄以2岁以内多见,占60%。最初的诊断可类似ITP、病毒感染。JMML有效治疗很少,在缺乏相合供体情况下可选择联合化疗和诱导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30例CAA、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4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做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分析。结果CAA组与MDS组血象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CAA组骨髓增生低下,原始+早幼粒细胞、原始+早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少于MDS,各组间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并见MDS各系病态造血。骨髓活检CAA组96%以上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巨核细胞缺如或减少(均<2个/片),检出率9·7%,纤维组织增生检出率16·3%。MDS组70%增生良好,近60%检出红系同一阶段发育幼红细胞岛,近90%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全部病例见纤维组织增生和小巨核细胞等异常。4例pre-ALL示三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0~6个/片,活检示脂肪组织增多,造血组织明显减少,亦可见病态造血,1~4周内转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结论CAA患儿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病态造血。MDS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骨髓增生良好,具有多系病态造血;ALIP、巨核细胞形态异常及红系同一阶段发育幼红细胞岛伴纤维组织增生是其特征。pre-ALL具有CAA和MD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但在短期内转变为ALL又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确诊的28例MD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疾病转归。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96%)、出血(68%)、发热(68%)或肝脾肿大(61%)。3例(11%)患儿分别转变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红白血病(M6)、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转为白血病的时间为1~2个月。患儿骨髓增生程度以活跃和明显活跃为主,病态造血以一系和二系病态为主;铁代谢存在明显紊乱;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5%,以数量异常为主;T细胞、B细胞、NK细胞总数减低,Th细胞表达减低,Ts细胞表达增高,Th /Ts比值倒置。8例患儿确诊后即放弃治疗;8例仅予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失访,1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诱导分化和刺激骨髓造血各1例,均发生疾病进展;10例行化疗,其中2例单药化疗,骨髓均无缓解,另8例联合化疗,其中4例骨髓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结论:儿童MDS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转为白血病风险高的特点;骨髓增生程度以活跃为主;病态造血以一系和二系病态为主;染色体畸变以数量异常为主;铁代谢明显紊乱,细胞免疫异常。多药联合化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学特点分析,探讨基因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例临床诊断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JMML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 15例JMML患儿中男女比例为6.5:1,发病年龄为19(2~67)月,11例(73%)患儿为4岁以内发病,首发症状以腹胀、发热多见,所有患儿均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均 > 1.0×109/L、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比例1%~7%、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均 < 20%、骨髓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1%~10%。10例(67%)患儿的血红蛋白F(HbF)高于相应年龄正常值,最高62.5%。15例患儿均未见Ph染色体,其中1例存在7号染色体缺失。15例患儿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5例(33%)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4例(27%)NF1基因突变,3例(20%)CBL基因突变,3例(20%)RAS基因突变。除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余均未予规律化疗。15例JMML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8(1~48)个月,死亡8例(其中4例为PTPN11基因突变患儿,3例为NF1基因突变患儿,1例为RAS基因突变患儿),存活7例。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HbF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s=-7.21,P=0.002)。结论 JMML患儿基因突变类型与预后相关,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预后最差,具有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白血病。该病是一种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特征的疾病[1]。据报道,JMML在<14岁的儿童中年发病率约为1.3/1 000 000,占所有儿童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差异,帮助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CAA患儿和9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及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CD34+计数、骨髓染色体检查、骨髓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DS组中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CAA组;MDS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现象与CAA组差异有显著性;MDS组骨髓CD34+细胞计数水平较CAA组高,FISH异常的检出率亦较CAA组高。结论:CAA和MDS患儿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存在显著不同,三者联合检测对鉴别CAA与M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差。近十余年,国内相继有文献报道,并在其分类、细胞免疫学、分子遗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及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CSS)在儿童MD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儿童MDS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FC分析MDS患儿骨髓各细胞群的表型及比例,并对FCSS评分与儿童MDS分型的关系、FCSS评分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的关系、FCSS评分与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评分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异常髓系原始细胞增多者共20例(48%),19例(45%)淋系/髓系比> 1,淋系抗原在髓系细胞异常跨系表达者14例(33%),CD13/CD16分化抗原异常者8例(19%),CD56异常表达者5例(12%),3例(7%)粒系侧散射角(SSC)减弱或增强,3例(7%)有核红细胞CD36表达减弱,2例(5%)有核红细胞CD71表达减弱,髓系CD33表达缺失、粒系CD11b表达减弱或缺失、单核细胞系CD56及CD14表达缺失者各1例(2%)。FCSS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以及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组的2年总体生存率以低危组最高,中危组与高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组的2年无事件生存率依次95%、6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CSS评分与儿童MDS分型以及IPSS、IPSS-R的评分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MFC及FCSS可以协助儿童M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CAMSBDH-ALL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间初诊儿童ALL 共318 例,2002 年12 月前收治的83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99 方案治疗,其中标危(SR)患儿48 例,高危(HR)患儿35 例;之后收治的235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03 方案,其中SR 患儿131 例,HR 患儿104 例。99 方案采用传统化疗;03 方案在99 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结果 03 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均明显高于99 方案组 (均P<0.01);SR 及HR 患儿03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亦均显著高于99 方案组(均P<0.01);03 方案组复发率(28.9%)显著低于99方案组(50.6%)(P<0.05),且病死率(28.5%)亦显著低于99 方案组(56.6%)(P<0.05)。结论 03 方案疗效明显优于99 方案,即能明显降低ALL 患儿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刘凡  丁艳  尹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2):1109-11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 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型252例,IVIG无反应型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 IVIG治疗前,敏感型及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 h,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 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IL-6、IL-10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酪氨酸(T3)、四碘络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脓毒症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游离T3、游离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 < 0.05)。脓毒症组NTIS发生率、低T3低T4及低TS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 < 0.001)。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儿IL-6水平与T3、T4、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 > 0.05),但两组患儿合并分析显示,IL-6水平与T3、T4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 < 0.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相比非脓毒症危重患儿更容易合并NTIS,且高水平IL-6可能是造成NTIS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EVI1 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儿中的表达及EVI1 基因阳性AML 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分析EVI1 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T-PCR 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Q-PCR)定性和定量测定EVI1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微小残留白血病(MRD);同时对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 241 例AML 患儿中,有33 例EVI1 基因表达呈阳性(13.7%);与EVI1 基因表达阴性的AML 患儿相比,EVI1 阳性AML 患儿的初诊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女性患儿比例增加(P<0.05);EVI1 表达改变与临床缓解和MRD 改变不同步,部分患儿EVI1 转阴滞后于临床缓解和MRD 转阴,而部分患儿临床未缓解或MRD 仍呈阳性,但EVI1 已转阴;EVI1 常与其他融合基因共表达;免疫表型分析提示EVI1 阳性AML 患儿高表达CD33(100%)、CD38(88%)和HLADR(76%);15 例患儿发现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EVI1 表达阳性AML 患儿第1 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EVI1 表达阴性患儿(P<0.05)。结论 EVI1 基因表达阳性的AML 患儿近期预后差;EVI1 基因在AML 的病程中活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或染色体异常的结果,其活化机制及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缺陷患儿(SID组36例、PID组52例)及非免疫缺陷患儿(对照组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PID组患儿起病年龄低于对照组和SID组(P < 0.05),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和SID组(P < 0.05)。SID组及PID组患儿其他结核中毒症状(盗汗、消瘦、乏力、食欲下降)及PPD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且更易出现肺叶受累≥ 3叶(P < 0.05)。PID患儿更易合并多器官受累(P < 0.05)。SID组肺部粟粒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PID组(P < 0.05),PID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和SID组(P < 0.0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SID组表现为潜伏结核感染(36.1%)和活动性结核病(63.9%);在PID组以卡介苗病(90.4%)为主,有2例(3.8%)同时合并结核病。结论 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播散性感染,PPD试验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较低,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免疫缺陷患儿应常规进行结核相关筛查,早期识别及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8)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用于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9月确诊为B-ALL的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20例非肿瘤、非血液病且骨髓涂片细胞形态正常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及B-ALL患儿初诊时、诱导化疗15 d时骨髓标本的CD58表达水平。在诱导化疗33 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FCM对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结果 87例B-ALL患儿骨髓CD58平均荧光强度(MFI)(91±33)高于对照组(14±6)(P< 0.01);其中44例B-ALL患儿CD58强表达。在诱导化疗过程中,诱导化疗15 d时B-ALL患儿骨髓CD58的表达量(105±22)与初诊时(107±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44例CD58强表达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FCM检测MRD阳性患儿9例,阴性患儿35例;RT-PCR检测MRD阳性患儿11例,阴性患儿33例,42例(95%)检测结果一致,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D58在B-ALL患儿中高表达且表达稳定,可以作为B-ALL患儿MRD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KD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和3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IVIG治疗前后及对照儿童血清中抵抗素和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KD患儿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均P<0.05);经过48 h治疗后,IVIG治疗有效KD患儿血清抵抗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内脂素含量在IVIG治疗有效KD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VIG治疗无效KD患儿(n=12)治疗前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IVIG治疗有效组(n=38,P<0.05),而内脂素含量在两组患儿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D合并冠脉损害与非冠脉损害患儿的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KD患儿血清中高表达的抵抗素和内脂素可能参与了KD的发生和发展;血清抵抗素含量可能成为临床观察IVIG治疗效果的新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1 例ALL 患儿分为治疗组(47 例)和对照组(44 例),治疗组在诱导缓解化疗的同时给予加用黄芪注射液0.5 mL /kg·d,共35 d,治疗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比较两组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持续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感染部位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等。结果 治疗组47 例患儿中有4 例出现过敏反应后退出实验,研究显示诱导缓解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患儿中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减轻了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也可能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从而使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生时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Th17 细胞比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发作期的反复喘息婴幼儿30 例作为喘息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2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取同年龄段在该院外科住院的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疾病术前患儿23 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中MDSC、Th17 细胞的比例,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MDSC 及Th17 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患儿MDSC 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Th17 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肺炎组与对照组Th1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喘息组外周血MDSC 及Th17 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45,P<0.01)。结论 MDSC 及Th17 细胞可能参与了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