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I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IM对照组急性期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IM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疗程2周.另选择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M患儿各种T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变化(P<0.05).IM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IM干预组患儿治疗后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 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M干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IM对照组消失快(P<0.05);IM干预组平均住院日为(9.2±4.3)d,较IM对用组(13.8±5.1)d明显缩短(t=-4.24,P<0.05).结论 IM患儿在急性期治疗中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能缩短IM的病程,能促进T细胞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0岁至学龄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 826例0岁至学龄前汉族儿童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19+细胞和CD4+/CD8+在0岁至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3-CD19+细胞以女童较低,其他3个指标以女童较高;CD3+、CD3+CD4+及CD4+/CD8+均以新生儿组最高,其中CD3+CD4+及CD4+/CD8+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学龄前最低(P < 0.05);CD3-CD19+和CD3-CD16+CD56+细胞含量以新生儿组最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CD3-CD16+CD56+细胞以学龄前组最高,而CD3-CD19+细胞含量在幼儿期达峰值后降低(P < 0.05);CD3+CD8+细胞含量以学龄前组最高(P < 0.05)。不同年龄组男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趋势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规律一致;在女童中,CD3+CD4+及CD4+/CD8+含量也是以新生儿组最高(P < 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儿童之间的分布不同,建议按年龄、性别分别建立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手足口病组,1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CD8+、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手足口病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补体C3、C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0岁~手足口病组CD4+/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0岁~及3岁~的男性手足口病组Ig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3岁~男性及0岁~女性手足口病组Ig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状态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介素-16(IL-16)在儿童哮喘中的发病机制,观察匹多莫德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均监测IL-16、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期病程天数、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急性发作期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较哮喘缓解期显著下降,免疫球蛋白轻度降低,IL-16较哮喘缓解期明显增高.匹多莫德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除IgG、IgM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6参与了哮喘发病的全过程,匹多莫德可下调IL-16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6例难治性MPP和40例普通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66例难治性MPP分为二组,MPP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 难治性和普通MPP患儿CD4 及CD4 /CD8 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CD19 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CD3 、CD16 CD56 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CD19 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匹多莫德治疗后CD3 、CD4 、CD16 CD56 及CD4 /CD8 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 辅助性T细胞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1 例支气管炎、418 例支气管肺炎和83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 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支气管炎组总T 淋巴细胞、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和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Th 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且Th 比例高于支气管炎组;与轻症肺炎组相比,重症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降低而B 淋巴细胞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Th 细胞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3 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B 淋巴细胞增高、NK 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以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参与了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IM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及对照组(n=91)。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大消失、脾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TD)儿童T辅助(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D组和对照组(健康儿童)外周血中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D组Th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Th淋巴细胞的异常率为68.7%,比对照组(18.8%)增高(P < 0.001);而且Th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3945,P < 0.001)。在Th淋巴细胞亚群中,TD组Th1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h2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平衡失调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儿童TD的发生相关,且Th淋巴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T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变化。方法 67例早产儿中IUGR早产儿29例,适于胎龄(AGA)早产儿38例;另取健康足月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出生24 h内及校正胎龄38周时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测定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24 h内IUGR早产儿CD3+、CD4+百分比低于AGA早产儿和对照组(P<0.05),IUGR 早产儿CD8+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AGA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低于AGA早产儿(P<0.05)。校正胎龄38周时,IUGR、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高于出生24 h内(P<0.05),IUGR早产儿CD3+、CD4+、CD8+及CD4+/CD8+低于AGA早产儿(P<0.05);IUGR与AGA早产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于AGA早产儿及健康足月儿,并且持续至生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IM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及对照组(n=91)。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大消失、脾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细胞免疫应答产物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弓形虫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检测出Tox-Ig M阳性的34例患儿为Tox-Ig M阳性组,同时选取既往感染的TOX-Ig G阳性患儿12例为TOX-Ig G阳性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 Tox-Ig M阳性组患儿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CD8+、NK细胞和血清IFN-γ水平高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P0.05)。TOX-Ig G阳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ox-Ig M阳性组患儿CD8+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CD4+、CD8+以及NK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应答产物IFN-γ水平变化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诱导肥胖大鼠感染脓毒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肥胖组(n=30),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每组各取8只大鼠。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脂多糖、脂氧素A4+脂多糖腹腔注射,观察12 h后心脏采血并采集肝脏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TLR4、TRAF6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肥胖组大鼠的平均体重、Lee's指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脂氧素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mRNA表达水平上调(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 0.05),而与脓毒症组比较,脂氧素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LXA4能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LXA4能抑制TLR4、TRAF6在脓毒症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IL-38和IL-1β表达水平,分析IL-38和IL-1β与KD急性期炎症反应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KD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损伤(CAL)组21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19例;另外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儿童和19例感染发热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IL-38和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L-1β和IL-38分别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甘油三酯(TG)和血总胆固醇(TC)的相关性。结果 KD患儿急性期血清IL-3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高于发热对照组(P < 0.05);CAL组和NCAL组IL-3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急性期IL-1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但与发热照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L组和NCAL组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发现细胞因子IL-1β和IL-38与其他炎性指标(CRP、ESR、PCT、IL-6、NT-ProBNP)及血脂(TG、TC)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细胞因子IL-38参与KD急性期炎症反应且可能发挥与IL-1β促进炎症反应相反的抗炎作用,二者与KD伴冠状动脉损伤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随机分为rhTPO治疗组(31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地塞米松组每28天静滴大剂量地塞米松4 d (每日0.6 mg/kg),连续两个循环。rhTPO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rhTPO (每日300 U/kg)14 d。评价治疗第3、7、14天和第1、2、3个月末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DXM组相比,治疗第7天、14天、1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P < 0.05);治疗第2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仅总有效率较高(P < 0.05)。DXM组在治疗第一周发生肝损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高血压、发热、皮疹、过敏反应、乏力等不良事件。结论 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诱导缓解第33天微小残留病(MRD)与IKZF1基因型对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以第一疗程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且有完整随访信息的152例初诊B-ALL患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第33天MRD,并分为3组:残留白血病细胞<10-4者为MRD标危组(60例),10-4 ≤ MRD < 10-2为MRD中危组(55例),MRD ≥ 10-2为MRD高危组(37例)。应用巢式RT-PCR检测化疗前所有患儿的IKZF1基因型。分析诱导缓解第33天MRD及IKZF1基因型对B-ALL患儿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52例初诊B-ALL患儿有7种常见IKZF1基因亚型:IK1、IK2/3、IK4、IK6、IK8、IK9和IK10,其中130例表达IKZF1基因功能亚型、22例为IKZFl基因功能缺失亚型。随访期间26例(17%)患儿复发,以高危患儿复发率最高(P < 0.05),而标危、中危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KZFl基因功能缺失亚型阳性患儿的累计复发率高于IKZFl基因功能亚型阳性的患儿(P < 0.01)。MRD标危、中危、高危患儿的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2±2.9)%、(86.7±3.8)%和(56.2±4.5)%,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KZFl基因功能亚型阳性患儿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功能缺失亚型阳性患儿(P < 0.01)。MRD标危组IKZFl基因功能亚型阳性患儿的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功能缺失亚型阳性患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危组和高危组中IKZFl基因功能亚型阳性患儿的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功能缺失亚型阳性患儿(P < 0.05)。结论 IKZFl基因功能缺失亚型阳性的B-ALL患儿复发率高,尤其是化疗第33天MRD ≥ 10-4的IKZF1基因功能缺失亚型阳性B-ALL患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HLA-DR、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及IL-17、IL-27的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HCMV感染肝功能损害患儿和21例HCMV感染非肝功能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4+CD25+Treg、HLA-DR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17及IL-27表达。结果 与非肝损组比较,肝损组患儿CD4+CD25+Treg比率较低,IL-17、IL-27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L-17及IL-27水平与CD4+CD25+Treg细胞比率呈负相关(P < 0.01)。结论 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失衡及IL-17、IL-27等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可能参与HCMV感染肝功能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 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