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MW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儿各1例,女性患儿3岁、男性患儿1岁4月龄,均以全面发育迟缓就诊。患儿面容异常,前额突出,眼距宽;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均存在肌张力低下、心脏畸形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女性患儿脑电图异常,但未出现癫痫。女性患儿染色体芯片检测示染色体2q22.3区域存在缺失,大小为1.95 Mb,该区域包括ZEB2整个基因;定量PCR证实患儿该区域为新发变异。男性患儿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ZEB2基因存在IVS1-2AG剪接位点杂合突变。结论 MW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容异常、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多发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2.
Sotos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过度生长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4 000活产儿,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过度生长、骨龄提前,以及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NSD1基因变异对Sotos综合征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90%患者可以检测到NSD1基因所在的5q35染色体微缺失或NSD1基因杂合致病性变异。不同种族患者中,微缺失或NSD1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不同。对临床高度怀疑Sotos综合征的个体,进行NSD1基因序列分析和(或)靶基因内片段缺失或重复分析,对非典型Sotos综合征,推荐家系全外显子测序联合拷贝数变异进行遗传学检测。NSD1基因编码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在激活或抑制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病与以过度生长为特征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Weaver-Smith综合征、Cohen-Gibson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遗传咨询需注意罕见嵌合体存在的可能。目前暂无临床试验,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大部分成年患者预后较好,生活可自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oto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例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进行报告,综合文献,分析国内现有散发病例,探讨Sotos综合征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方法.结果 Sotos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体形巨大、于足大、共济失调.多为散发病例.少数患者有精神行为异常.NSD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是Sotos综合征的主要遗传学基础,NSD1作为促进生长基因的辅阻遏物发挥作用.家族性Sotos综合征较罕见,其致病基因足NSD1基因上单个碱基的缺失.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是检测5q35的微缺失和部分NSD1缺失的可靠方法;DNA测序分析可检测NSD1突变.结论 Sotos综合征是较罕见的综合征,其主要遗传学基础是NSD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多数可根据临床表现、骨龄测定、产前超卢等确诊.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对表现为学习困难、行为异常、抽搐等患儿可予对症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岁2个月,因语言、运动发育落后1年余就诊,并有步态不稳、眼神交流差、刻板行为及癫癎发作。查体发现面容特殊:斜头畸形、眼睑下垂、鼻梁扁平、两侧嘴角下沉、耳位较低等,以及左手小手指2节。辅助检查提示脊柱侧弯、室间隔缺损、语言发育迟缓和中度智力障碍,染色体核型无异常,全基因组SNP芯片技术检测发现患者12号染色体q24.21区域重复1个拷贝、大小为1.03Mb,患者父母该区域未见异常。确诊为MED13L综合征。MED13L基因点突变、缺失或重复突变均可导致MED13L综合征,不同的基因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SNP技术可协助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Noonan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诊断的7例Noon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联合Sanger测序完成家系分析和解读。结果男4例、女3例,均因身高增长缓慢就诊,诊断中位年龄3岁3个月(8个月~13岁1个月)。6例患儿具有Noonan综合征特征性面容,6例有色素沉着,以及头发卷曲、颈蹼、通贯掌、脊柱侧弯及隐睾等,6例患儿智力发育迟缓。4例患儿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10 ng/m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均无异常;5例心脏结构异常,其中肺动脉瓣狭窄2例、房间隔缺损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间隔增厚1例。7例患儿均发现PTPN11基因错义突变,6例为新生突变,1例为父源性,突变均符合ACMG致病性突变标准。结论 Noonan综合征以生长缓慢为主要表现,可有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落后及特殊面容,高发心脏结构改变。PTPN11突变导致Noonan综合征均为错义突变,以新生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Dubin-Johnson综合征(DJS)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3例临床疑诊DJS患儿,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其及父母进行全基因医学外显子测序,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婴儿期起病,一般情况良好,其中1例合并Bartter综合征,表现为反复低钾、无力;3例肝功能均提示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余酶学指标均正常。基因学检测提示ABCC2上发现基因突变(共5处),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发突变。结论DJS临床表现轻微无特异性,仅表现为结合胆红素增高,由于缺乏血清学标记物,诊断较为困难。基因学检测可精确诊断,并可进行家系分析及验证,新发突变丰富了ABCC2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7.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瑞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27例小儿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均急性起病,3岁以下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惊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肝脏轻至中度肿大,且质地较韧或硬;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颅脑CT示脑水肿。早期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复惊厥、血氨在300μg/dl以上者预后不良。结论 应注意小儿瑞氏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加强监护,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另外要特别注意排除与瑞氏综合临床类似的其他疾病如感染、中毒和遗传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8.
Dubin-Johnson综合征临床及遗传学特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Dubin-Johnson综合征(DJS)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3例临床疑诊DJS患儿,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其及父母进行全基因医学外显子测序,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为男性,婴儿期起病,一般情况良好,其中1例合并Bartter综合征,表现为反复低钾、无力;3例肝功能均提示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余酶学指标均正常。基因学检测提示ABCC2上发现基因突变(共5处),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发突变。结论 DJS临床表现轻微无特异性,仅表现为结合胆红素增高,由于缺乏血清学标记物,诊断较为困难。基因学检测可精确诊断,并可进行家系分析及验证,新发突变丰富了ABCC2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和面部异常(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CF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儿,4岁,有反复感染;面部特征为圆脸、眼距稍宽、下颌尖、鼻梁稍扁、内眦赘皮明显、耳位低。免疫学检测示IgA缺如。基因测序发现患儿DNMT3B基因存在一个纯合错义突变c. 2506 GA,父母为杂合携带者,确诊为ICF综合征I型。结论 DNMT3B基因突变可引发ICF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此类罕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加深对我国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认识 ,提高对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3年 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6 4例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首诊主诉和常见的临床表现、家庭因素、围生期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首诊主诉以多动、成绩差和不合群为最常见 ,发生率最高的症状行为是交流障碍 (94 % )、有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 (89% ) ,其他行为依次为不听指挥、有持久记忆力等。有 2 5 %的患儿发现存在特殊面容。父母的文化水平以高中及高中以上居多 ,围生期高危因素似乎与发病无关。结论 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存在显著区别 ,当前提高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认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家系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点。方法 选择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DMD的7例患儿(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总结家系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结果 6个家系中新发突变2个,母源遗传性4个。家系1先证者同时存在DMD基因1处点突变和1处插入突变,均为新发突变;3个家系为DMD基因点突变,1个家系为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1个家系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重复。所有先证者均具有骨骼肌运动障碍和肌酶改变,最小发病年龄为6个月,临床表型轻重不一;所有先证者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均正常;3例先证者伴有轻度智力障碍。仅家系6先证者母亲具有轻度临床表型。结论 基因检测可作为DMD确诊方法,智力障碍亦是DMD较多伴发的临床表型,早期心肌受累症状不显著,女性携带者可有轻度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Kallmann综合征(KS)是一类罕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嗅觉功能缺陷和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本文报道的5例KS患者就诊年龄为6月龄至19岁,男4例、女1例,均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其中3例伴嗅觉功能缺陷(2例MRI发现嗅球发育不良),1例伴唇腭裂,1例婴儿期表现为小阴茎、隐睾、右肾缺如。5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正常,其父母临床表型均正常,1例的伯父自幼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全伴嗅觉障碍。高通量测序发现2例存在已报道的FGFR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分别是c.1097C > T(p.P366L)、c.809G > C(p.G270A);1例存在KAL1基因的新发移码突变:c.1877_1887/p.S627Tfs*6,该缺失突变碱基序列移码并产生截短蛋白,蛋白结构明显改变,具有高度致病性。KS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大,可伴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5例HPS患儿(HPS组)及6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HPVB19 Ig M、Ig G及HPVB19 DNA检测,并根据HPVB19DNA检测结果将HPS患儿分为HPVB19感染组(n=14)和非感染组(n=5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HPS组HPVB19-Ig M阳性率(26%,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9%,6/65)(P=0.011);而HPVB19-Ig G阳性率(38%,25/65)与对照组(29%,1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PS组HPVB19感染率(22%,14/65)明显高于对照组(3%,2/65)(P=0.001)。与HPVB19非感染组HPS患儿比较,感染组患儿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更严重,发病时间更早,病程迁延时间更长(均P0.05)。结论 HPVB19感染与HPS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HPVB19感染的HPS患儿起病更急,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程迁延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与归纳Asperger 综合征(AS)患儿的症状表现及其常见共患疾病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对AS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行为观察、精神检查、问卷调查及韦氏智力测评量表等方法,归纳并分析95例AS患儿的主诉、症状、围生期及家庭情况、家族遗传史和常见共患疾病等临床资料。结果 AS患儿多见于男性,常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为首诊主诉,主要临床症状分别为人际交往障碍(95%)、兴趣狭窄(82%)、重复刻板行为(77%)、语意理解缺陷(74%)和不听指令(68%),多数患儿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AS患儿常共患其它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9%)、情绪障碍(18%)和精神分裂症(2%);共患情绪障碍多见于13~16岁年龄段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见于7~16岁年龄段患儿。61%患儿的父亲和43%患儿的母亲性格内向,且19%的患儿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结论 AS临床表现有其独特性,提高对AS及其共患病的认识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AS,减少漏诊和误诊并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中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疾病特征,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参考依据,该文通过网络收集历年文献报道的27例中国S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归纳中国儿童SD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并与国际文献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儿童SDS男女之比约2:1,起病年龄 < 1个月至5岁(中位数1个月),确诊年龄3个月至12岁(中位数12个月)。27例SDS患儿均存在骨髓造血抑制所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最常见(93%)。慢性腹泻(85%)、肝脏损害(78%)和身材矮小(83%)是SDS的三大临床特征。补充胰酶和成分输血等可能暂时缓解病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为有效根治措施。与国外资料对比显示,中国SDS患儿慢性腹泻、外周3系血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欧美,突变基因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初发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异同,为这两种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0例初发IgA肾病且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为观察对象,以72例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IgA肾病组患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高血压、急性肾损伤、贫血、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补体C4血症、激素耐药、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IgE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肌酐、血尿酸、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IgE、血C4、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IgE< 131.2 IU/m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5 mmol/L作为临界值对鉴别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型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显示了一定的价值(Youden 指数分别为0.535、0.564)。结论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型患儿临床多表现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及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联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IgE水平有助于鉴别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型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3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长沙市13例SARS-CoV-2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儿均为家庭聚集性发病。2例无症状感染;其余11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咽部不适、腹痛、腹泻、抽搐、呕吐。临床分型包括7例轻型,5例普通型,1例重型。6例发热患儿热程中位时间为2 d。所有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CD4、CD8、IL-6等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3例患儿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的中位时间为13 d,期间3例患儿存在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1例患儿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后大便核酸持续阳性12 d。6例患儿肺部CT有异常改变。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出院后2周随访均正常。结论 家庭内接触传播为儿童SARS-CoV-2感染的主要途径,不排除粪-口传播。儿童病例以轻型及普通型为主,未见细胞因子风暴现象,且近期预后良好,远期预后尚需继续追踪。建议对感染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多次多部位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及时阻断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疑似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筛查、基因诊断及确诊病例临床诊断评分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疑似PWS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S-MLPA)技术进行检测,对确诊患儿采用临床诊断评分进行评估,并分析确诊患儿的围生期特征。结果 MS-MLPA技术确诊PWS患儿11例,检出率为12%;其中男7例,女4例;中位确诊年龄3岁4个月(范围:25 d至6岁8个月)。11例PWS患儿中仅5例(45%)满足临床诊断标准。PWS患儿围生期主要特征有胎动减少9例(82%)、剖宫产11例(100%)、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11例(100%)、喂养困难11例(100%)及哭声低下11例(100%)。结论 对临床疑似的PWS患儿应及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单纯依靠临床诊断评分可能导致PWS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儿童COVID-19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2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儿童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75个研究,包括COVID-19儿童病例806例。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在生后36?h到18岁不等,男女比例为1.21?:?1。与SARS、MERS病例类似,COVID-19病例最常见感染方式为家庭聚集感染,占74.6%(601/806)。COVID-19、SARS及MERS病例临床症状相似,以发热、咳嗽为主。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上述三者无症状感染儿童比例分别为17.9%(144/806)、2.5%(2/81)及57.1%(12/21)。COVID-19、MERS病例胸部影像学病变以双侧为主,病变阳性率分别为63.4%(421/664)及26.3%(5/19),均低于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9.8%及100%)。而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以单侧病变为主,其影像学阳性率为88.9%(72/81),高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9.2%)。COVID-19及SARS患儿粪便中均检测到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2%(56/93)、71.4%(5/7)。COVID-19患儿重症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5%(31/686)、0.1%(1/806);SARS儿童重症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5%(1/68)、0%;MERS儿童重症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4.3%(3/21)、9.5%(2/21)。结论 儿童COVID-19临床症状与儿童SARS、MERS相似,以发热、咳嗽为主,均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但COVID-19和SARS儿童的病情较MERS轻。家庭聚集感染为COVID-19儿童重要的感染方式。流行病学接触史、影像学检查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诊断COVID-19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