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对本院2009.1~2010.1期间7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ANA、AMA、SMA.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患者的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自身抗体检测在白体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谱、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_2-GPI)是否可作为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行体外IVF-ET前病因筛查的检测指标。方法收集2015年1月~4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标准方案的UI患者(UI组,108例)和正常已孕妇女(对照组,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采用多重微珠免疫法检测ANA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L和aβ_2-GPI抗体。结果 UI组ANA总阳性率为14.8%(16/108),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CL总阳性率为38.0%(41/108),显著高于对照组[8.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β2-GPI总阳性率为9.3%(10/108),高于对照组[8.3%(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和aCL阳性可能是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因素,检测两者水平将有助于分析其病因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2年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40例,同时取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3例结直肠息肉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转录调节因子Ets-1和CD34在它们中的表达特性,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几乎不表达Ets-1,结直肠癌细胞高表达Ets-1;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ts-1阳性表达及MV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P<0.01;Ets-1阳性表达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ts-1、CD34在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P<0.01。结论 (1)Ets-1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与肝转移有关,可作为监测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2)检测Ets-1的表达。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自然流产病人抗ACA和抗DNA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及抗DNA抗体检测在反复自然流产 (RSA)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5 6例RSA病人血清ACA与抗DNA ,与对照组 38例比较。 结果 :RSA组ACA、抗ss DNA阳性率分别为 32 .1% (18/ 5 6 )、2 1.4% (12 / 5 6 )较对照组 5 .2 % (2 / 38)、5 .2 % (2 / 38)明显增高 (P <0 .0 1)。三种类别ACA以IgG、IgM型检出率高 ,抗ds DNA阳性率为 3.5 % (2 / 5 6 )。 结论 :ACA及抗ss DNA与RSA密切相关 ,抗ds DNA对诊断RSA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肿瘤患者24例,按肿瘤良恶性分成A、B两组。A组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结肠镜切除直肠腺瘤4例,结肠间质瘤2例,结肠腺瘤样息肉7例。B组在结肠镜指示下,经腹腔镜切除结肠癌7例,直肠癌4例。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4)min,术后发生肠道出血2例,无肠穿孔病例。B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9±17.5)min,术后无切口感染或吻合口漏。A组患者术后第3天痊愈出院,B组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结论: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可以优势互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umica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Lumican在11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3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Lumican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82%(91/114),在结直肠癌组中Lumican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umican表达强度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246,P=0.008),在Dukes分期的A+B期中明显低于C+D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Lumica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mican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且Lumican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及Dukes分期有关,其在细胞内表达状况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及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BRAF和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及K-Ras蛋白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9%(96/136)、50.74%(69/136)及47.48%(66/136),均高于其相应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29%(48/136)、16.18%(22/136)及19.52%(27/136)〕,虽然K-Ras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FR和BRA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而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BRAF及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BRAF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K-Ras作用尚不明确,抗EGFR、BRAF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肿瘤p53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5 3抗体与肿瘤组织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 ,评价其能否间接反映p5 3基因的突变。方法 对 13 2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和 3 6例非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5 3抗体定性检测。结直肠癌标本行p5 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结直肠癌组中 5 3例 (4 0 .2 % )血清p5 3抗体阳性 ,而对照组仅 1例 (2 .9% )阳性 (P <0 .0 1)。在 75例p5 3蛋白染色阳性者中 5 1例 (68.0 % )血清p5 3抗体阳性 ;而 5 7例p5 3蛋白染色阴性的患者中 ,仅 2例 (3 .5 % )血清p5 3抗体阳性。结直肠癌血清p5 3抗体阳性率与肿瘤组织p5 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有明显关系 (P<0 .0 1)。结论 血清p5 3抗体能反映结直肠癌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 ;检测血清p5 3抗体是间接判定P5 3基因突变的一种可靠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粪便隐血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评判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2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与肉眼血便、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82例患者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5.9%;肉眼血便阳性率为45.8%;CEA检出率为40.6%;右半结肠癌粪便阳性率为89.6%,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83.8%;Ducks A、B期(Ⅰ组)粪便阳性率为80.4%,Ducks C、D期(Ⅱ组)阳性率为91.2%.结论: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仍然是结直肠癌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穿刺活检术诊断单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型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直肠指诊及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根据血清PSA分为4组:A组24例,PSA 4~20ng/ml;B组8例,PSA 21~30ng/ml;C组32例,PSA 31~100ng/ml;D组20例,PSA100ng/ml。结果 84例患者穿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49例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9/84,53.33%),其中A组检出1例(1/49,2.04%),B组检出4例(4/49,8.16%),C组检出24例(24/49,48.98%),D组检出20例(20/49,40.82%)。A、B、C、D组中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4.17%(1/24)、50.00%(4/8)、75.00%(24/32)、100%(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43,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少,对单纯PSA增高型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类风湿因子(R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抗RA33、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RA患者160例、非RA风湿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其血清中7种血清标志物的浓度,统计各指标阳性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RA组血清中抗CCP、抗MCV、GPI抗原、RF、MMP-3、抗RA33、SAA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水平(P0.05)。3组间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RA组抗MCV的敏感度最高(86.25%),其次为抗CCP (83.50%)、GPI抗原(83.50%)和RF(81.00%);结合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得出,单项抗CCP、抗MCV、GPI抗原、RF对早期RA的诊断能力较好,MMP-3中等,抗RA33和SAA较差。抗CCP、抗MCV、GPI抗原、RF 4项联合检测特异度最高(99.50%)。结论抗CCP抗体、抗MCV抗体、GPI抗原、RF单项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能力较好,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癌抗原125(CA125)和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日常表现、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和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月经失调和痛经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和子宫壁厚度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CA125、EMAb和阴道超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61.67%和85.00%。三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5%,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阴道超声联合CA125和EMAb检测可能更适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会阴<10点与≥10点前列腺活检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900例,分2组,<10点组759例(A组),平均活检8点;≥10点组141例(B组),平均活检12点.分析2组间总活检阳性率、PSA分层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A、B组前列腺癌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41.6%(316/759)和51.8%(73/141),PSA≤10.0 ng/ml患者中活检阳性率分别为6.8%(16/235)和17.8%(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出现肉眼血尿者274例(36.1%),尿潴留2例;B组肉眼血尿53例(37.6%),尿潴留1例,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点前列腺活检的诊断效率高于<10点,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 4 0例 ,同时取 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 3例结直肠息肉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 P法 ) ,检测转录调节因子Ets 1和CD34在它们中的表达特性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几乎不表达Ets 1,结直肠癌细胞高表达Ets 1;4 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Ets 1阳性表达及MV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 ,P <0 .0 1;Ets 1阳性表达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Ets 1、CD34在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 ,P <0 .0 1。结论  (1)Ets 1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 ,与肝转移有关 ,可作为监测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2 )检测Ets 1的表达 ,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胃癌患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淄博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26例良性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CTCs水平,同时检测胃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水平。胃癌组患者CTCs阳性率为68.33%(41/60),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组(7.69%,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TCs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TNM分期、脉管侵犯、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CTCs对胃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3.33%(38/60),CEA对胃癌的诊断阳性率为31.67%(19/60),CTC联合CEA对胃癌的诊断阳性率为73.33%(44/60)。胃癌患者CTCs水平显著升高;CTCs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脉管癌栓、远处转移相关;CTCs联合CEA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CD2(6sCD2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9例结直肠癌患者、51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CD26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血清sCD2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关系是否独立于癌胚抗原(CEA)。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CD2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疾病组患者增高(P<0.01),但sCD26在Dukes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sCD26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可信区间(CI)为0.63~0.82,P<0.01〕,最佳诊断界值为526μg/L。sCD26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9(95%CI为0.48~0.72)和0.80(95%CI为0.67~0.90)。在包含了CEA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sCD26阳性(≥526μg/L)的优势比为5.17(95%CI为1.72~15.53,P<0.01)。DukesA期结直肠癌患者sCD26较CEA具有更高的阳性率(P=0.03),但Dukes B、C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sCD26的阳性率均低于CEA(P<0.05)。结论sCD26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且独立于CEA的诊断价值。与CEA相比,sCD26更具有成为结直肠癌早期标志物的潜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证实抗 lipocalin型前列腺素 D合成酶 ( L -PGDS)自身抗体的存在 ,建立检测该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方法 ,并探讨其在不育症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 L-PGDS作为抗原 ,建立检测抗 L-PGDS自身抗体的 EL ISA法 ,并用特异性 L -PGDS吸附试验检测 EL ISA法的特异性 ,同时检测 EL ISA法的重复性 ,并对2 0 4例不育症病人的精浆和血清中抗 L-PGDS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特异性吸附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实 ,EL ISA法稳定可靠 ,1 1 4例不育男性中精浆抗 L-PGDS自身抗体阳性者 49例 ( 3 4.0 % ) ;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病人的阳性率 ( 48.5%和 43 .2 % )明显高于正常精子数的不育男性 ( 2 3 .0 % ) ( P<0 .0 1和 P<0 .0 5)。 60例不育病人血清抗 L-PGDS自身抗体阳性 1 8例 ( 3 0 .0 % )。结论 :不育症病人精浆和血清中存在抗 L-PGDS自身抗体 ,建立的 EL ISA法稳定可靠 ,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水平、肾小球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I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亚型的表达及其在I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并确诊的IMN患者72例,以同期72例非IMN肾小球疾病患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PLA2R、THSD7A及IgG亚型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抗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THSD7A、IgG4诊断IMN的价值。结果血清抗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IgG4、THSD7A诊断IMN的灵敏度分别为61.11%、80.56%、97.22%、8.33%,特异度分别为97.22%、100.00%、97.22%、100.00%。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小球PLA2R任一指标阳性即诊断IMN的敏感性为83.33%;肾小球PLA2R、THSD7A和IgG4中任一指标阳性即诊断IMN的敏感性为97.22%。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THSD7A及IgG4亚型对于IMN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血清抗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的联合检测,肾小球PLA2R、THSD7A与IgG4的联合检测可以增加IMN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Wistar鼠大肠癌(CRC)模型中异常腺窝病灶(ACF)的发展,探讨ACF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A组中30只Wistar大白鼠给予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 mg/kg,每周1次,连续18周),B组大鼠腹腔内每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将A,B组大鼠随机分为3个亚组,于第8、16和24周分批处死,将亚甲蓝染色后的大肠组织在实体镜下观察.结果 ACF均分布于中段及远端大肠(大部分位距盲肠50% ~ 80%处),可见肿瘤12个,其中4个肿瘤为低分化黏液腺癌,均分布在近端结肠(距盲肠10%~20%).另外8个肿瘤中有3个为腺瘤,5个为高分化腺癌,均分布在距盲肠50% ~ 80%处.结直肠中的ACF数目对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A组中结直肠有ACF的大鼠其病理学切片显示有46.67%(14/30)可见结肠病变,有16.67% (5/30)可见结直肠肿瘤,其概率较无ACF大鼠明显升高,其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352(5.529 ~ 32.581),6.582(1.374 ~ 17.49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中的ACF数目对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β-catenin、c-myc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c-myc的表达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及c-myc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β-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或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2)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c-myc的表达率为10.8%、40.6%、70.2%。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3)结直肠腺癌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及c-myc的过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