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对比分析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情况。选取97例直肠肛门瘘患者,根据部位分为高位瘘组(41例)和低位瘘组(56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或肛瘘瘘管切除术治疗。另选取50例无直肠肛门疾病者为对照组。比较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肠相关反射指标的变化。高位瘘组术后直肠肛门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测定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低位瘘组术后RRP、AMCP、肛管最大收缩时间(ALCT)测定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ARP显著增高(P0.05)。术前低位瘘组和高位瘘组RRP、AMCP、ALCT、AR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位瘘组RRP、ALCT显著低于高位瘘组(P0.05),AMCP、ARP均显著高于高位瘘组(P0.05)。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治疗后直肠肛门反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高位瘘手术患者尤为严重,是造成患者术后失禁与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肛门功能评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根据行肛瘘手术次数分别纳入0组、1组、2组、3组和4组。回顾性分析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抑制反射和排便弛缓反射、直肠初始阈值及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其中43例通过电话和门诊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7.5)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远期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需要综合分析。四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上述指标的降低及差异与手术次数有关。直肠肛管收缩反射和弛缓反射异常率及直肠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Wexner评分入院时0~6分,平均(2.4±0.2)分;随访时0~10分,平均(4.9±1.2)分(P<0.005)。结论应重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门功能评估,尤其是术前肛管直肠测压评估应得到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前评估肛门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肛肠动力检测系统(ARM)记录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直肠肛管压力指标,采用向量测压软件分析系统临床数据。结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健康者轻度升高,直肠最小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比健康者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患者的肛管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及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和≥60岁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都是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肛门直肠测压可以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情况和评估患者的持便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对于肛门外形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漏气漏液比率和肛管锁眼畸形比率。结果研究组术前与术后肛管静息压以及最大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以及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漏气漏液比率和肛管锁眼畸形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术式治疗高位肛瘘,能更好地保护肛门的功能和外形,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的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37例肛瘘患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5项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及其低位、高位手术前后、低位与高位术后进行比较,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RAR完全恢复并敏感率提高(P<0.01),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AMCP与术前无差异(P>0.05),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ALCT与术前无差异(P>0.05),比正常人延长(P<0.05);RRP术后降低(P<0.01),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ARP术后降低(P<0.01),比正常人亦显降低(P<0.01)。结论 肛瘘疾病及肛管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的闭紧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高位肛瘘可能引起部分患的气体或液体失禁。  相似文献   

6.
探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肛瘘的治疗效果。选取高位复杂肛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肛门功能指数评分、肛门失禁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研究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指数、Wexner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肛门功能指数、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管直肠收缩压、静息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肛管直收缩压、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无患者复发,对照组有5例复发,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263,P0.05)。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肛瘘的治疗效果优于切开挂线术,术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的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37 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RAR) 、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 、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5 项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及其低位、高位手术前后、低位与高位术后进行比较,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RAR 完全恢复并敏感率提高( P< 0-01) ,与正常人无差异( P> 0-05) ;AMCP与术前无差异( P> 0-05) ,比正常人明显降低( P< 0-01) ;ALCT 与术前无差异( P> 0-05) ,比正常人延长( P< 0-05) ;RRP术后降低( P<0-01),与正常人无差异( P> 0-05) ;ARP术后降低( P< 0-01),比正常人亦显著降低( P< 0-01)。结论 肛瘘疾病及肛管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的闭紧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高位肛瘘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气体或液体失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次侧切开内括约肌治疗肛裂术前、术后肛门直肌压力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60例,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并与60例正常人肛压比较,评价新术式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及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从根本上消除高肛压,从而彻底治愈肛裂,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76例患者资料,以其中39例采用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改良Parks手术)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方案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肠道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SKCC肠道问卷总分、便频、便急及排便感觉异常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采用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47例,治疗组)与肛瘘切开引流术(21例,对照组)治疗的68例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68例肛瘘患者术后RRP和ARP较术前明显降低;治疗组ARP和AMC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LC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表明,肛瘘手术对肛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优于肛瘘切开引流术,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较小,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种术式对比研究,探索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在治疗高位肛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将24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别采用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试验组120例)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照组120例)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前术后的最大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最大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高位肛瘘,防止肛瘘复发,很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并且可以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肛瘘手术对直肠肛门反射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37例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曲线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IASDP),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PD),直肠肛门反射时间(RART)包括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RACRT)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RAIRT)。结果:30例正常人均能导引直肠肛门反射,37例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IASDP),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PD),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RACRT),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RAIRT),直肠肛门反射时间(RART)除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外均明显小于正常组,两组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0.0001);直肠肛门反射、直肠肛门收缩反射的等级比例正常人与肛瘘患者手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5)。结论: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的直肠肛门反射、直肠肛门收缩反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比正常人明显减弱,尤其是术后患者。从直肠肛门反射及反射时间和直肠肛门反射定性的等级比例等指标说明肛瘘患者病变时与肛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术后括约肌损伤高度相关,亦可能是肛瘘患者术后引起排便障碍而致气体或液体,甚至是固体失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控便手术治疗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25例高位无肛行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后完全性大便失禁患者,采用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控便手术治疗。男11例,女14例;年龄3~22岁,平均10.2岁。术前直肠造影、肛管直肠测压及肌电图检查显示肛门括约肌功能缺失或严重不良。采用Wexner评分、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问卷(FIQL)、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行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动态排便造影检查。结果术后1周2例患者发生直肠切口瘘,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6.3年。大便次数由术前每天10余次减少至4~6次。术后1年及术后2年及以上Wexner评分及SRHMS自测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以上FIQL评分较术前及术后1年明显改善(P<0.05)。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示术后2年及以上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及最大收缩容积较术前及术后1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手术能一定程度改善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的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72例确诊为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组(试验组,32例)和高位肛瘘低切高挂术组(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6个月时的括约肌生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初始感觉阈值低,肛管静息压高,肛管高压带长度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肛门生理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明显,术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肛门环缩术应用于括约肌修补术,治疗肛门失禁以保护肛门功能及术后肛门功能问题.方法 对4例肛门完全失禁患者采用括约肌修补术及弹性胶管植入括约肌浅面.术后6个月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无明显异常后取出弹性胶管,选择4例肛门功能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12个月,植入弹性胶管术后主观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肛门环缩术应用于肛门完全失禁患者的括约肌修补术后以保护肛门功能,可以达到令人比较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直肠脱垂的 Ripstein 手术复发率较低,而且还可改善肛门自制功能。当直肠脱垂伴有失禁时,最大静息肛压和最大缩榨压均降低,伴直肠内脱垂的失禁患者,最大静息肛压亦降低。某些作者报道术后最大静息肛压及缩榨压升高,但另一些作者则否认。究竟旨在减轻脱垂的手术后肛门括约肌是否获得改善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应用手术前后肛管测压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病人:11例直肠脱垂患者(内脱垂4例,外脱垂7例),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控便机制变化的规律。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29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ISR术患者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时进行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与肛管测压、代直肠静息容量测定相结合以评估患者的排便功能,同时设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显示,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01)。患者肛管压力测定显示,治疗组术后1、3、6个月的最大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的最大静息压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29,P<0.05)。代直肠静息容量测定显示,治疗组所有检测时间点的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640.715、3 421.403,均P<0.001)。 结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患者肛门控便功能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术后12个月左右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视频辅助治疗手术对复杂性肛瘘病人症状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病人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微创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手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情况、肛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各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括约肌、肛门形态评分以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以及愈后瘢痕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排尿障碍、肛门水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辅助治疗手术微创、痛苦小,治疗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选取Ⅲ期肛裂患者150例,均采用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观察创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及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创口平均愈合时间(16±2.87)d,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肛管静息压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肛管舒张压较前显著降低(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肛管舒张压较前明显升高(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疗效显著,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改善肛裂溃疡面的供血不足,促进肛裂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指数评分、肛门失禁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第1 d、 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组有4例(7.27%)患者复发,对照组有9例(16.36%)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创面愈合快及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