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血浆促酰化蛋白(ASP)水平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以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调查总样本中1 603名6~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诊断超重和肥胖。符合下述5项指标中的3项及以上者诊断为MS:①腹型肥胖(腰围≥P90);②高血压(≥P90);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 mmol·L-1;④三酰甘油≥1.24 mmol·L-1;⑤高空腹血糖(≥5.60 mmol·L-1)。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SP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补体3(C3)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超重、肥胖及MS儿童青少年的血浆AS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ASP水平与超重、肥胖及MS的关系。结果1 603名研究对象中男性873名(54.5%)、女性730名(45.5%);超重和肥胖者分别为291名(18.2%)和709名(44.2%);MS为376名(23.4%)。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MS检出率分别为2.2%(13/603名)、15.5%(45/291名)和44.9%(318/709名)。正常体重组血浆ASP水平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血浆ASP的几何均值(P25~P75),男性分别为37.52(22.36~64.58)、57.88(34.10~95.11)和60.63(35.30~109.72) nmol·L-1;女性分别为44.16(27.27~74.72)、60.25(35.68~113.15)和66.68(44.56~113.97) nmol·L-1,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男性:F=34.329,P<0.001;女性:F=22.246,P<0.001)。C3水平仅在肥胖女性中升高(P<0.01)。血浆ASP水平随MS组分聚集的数目增加而升高(男性:F=16.422,P<0.001;女性:F=9.661,P<0.001),与高血压、腹型肥胖和高空腹血糖的关系尤为密切。血浆ASP水平升高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MS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相对于最低5分位值,位于最高5分位值的ASP水平与超重、肥胖和MS关系的OR值(95%CI)分别为3.90(2.38~6.39)、6.05(4.06~9.01)和2.89(1.93~4.33)。结论超重、肥胖和MS儿童青少年血浆AS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ASP水平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MS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中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族7~18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BMI)百分位曲线和界值点参考标准。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市及其所属乡镇的中小学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共49个班级)同意参加调查的哈萨克族7~18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集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建立哈萨克族7~18岁中小学生的BMI百分位曲线;利用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百分位数曲线在18岁通过国际肥胖工作小组(IOTF)定义的成人超重和肥胖BMI界值点(25 kg·m-2/30 kg·m-2) 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定义的界值点( 24 kg·m-2和28 kg·m-2) 的方法,计算出哈萨克族7~18岁各年龄超重和肥胖的BMI界值点。结果 共采集7~18岁中小学生2 487名,其中男1 158名,女1 329名。①按照IOTF标准,超重和肥胖的BMI百分位曲线:男性分别为P88.63和P98.28,女性分别为P84.41和 P98.12;按照WGOC标准,超重和肥胖的BMI百分位数曲线:男性分别为P92.96和P99.28 ,女性分别为P90.53和P99.38。②哈萨克族男性超重和肥胖BMI标准曲线低于WGOC和IOTF标准;女性肥胖标准曲线13~14岁前低于WGOC和IOTF标准,之后略高于WGOC和IOTF标准。 ③哈萨克族男性超重、肥胖的界值百分位曲线均低于或接近的汉族和维吾尔族水平;哈萨克族女性超重界值百分位曲线在14岁前介于汉族和维吾尔族间,之后接近或达到汉族水平;肥胖界值百分位曲线在10岁前低于汉族和维吾尔族水平,14岁后达到或接近汉族水平。结论 儿童青少年BMI分布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BMI界值标准不同于IOTF和WGOC所建议的相应标准。因此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人群的筛查可以参考本研究建立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维、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与ADAM3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同期3~15岁于乌鲁木齐地区生活的86例维族和111例汉族哮喘患儿,同时纳入64例汉族、56例维族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ADAM33基因V4、T2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并对其中部分进行基因检测验证。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之间,ADAM33基因V4、T2位点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4位点哮喘组CC基因型频率较高,与G等位基因个体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增加1.51倍(95%CI:1.10~2.09);T 2位点哮喘组AA基因型频率较高,与G等位基因个体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者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增加1.96倍(95%CI:1.32~2.91)。汉族儿童中,哮喘组和对照组之间ADAM 33基因V 4、T 2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维族儿童中,V 4、T 2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AM 33基因V 4、T 2位点与乌鲁木齐地区维族儿童哮喘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长喂养行为与儿童体重指数(BMI)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新市区7所幼儿园976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76份,收回有效问卷924份(94.7%)。儿童体重不足、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3.1%(29例)、9.2%(85例)、6.7%(62例)。家长喂养行为以监督饮食水平最高,其次为限制饮食,逼迫进食水平最低。其中汉族儿童家长采用限制饮食及逼迫进食的水平高于维吾尔族儿童家长(P < 0.01)。家长喂养行为中,限制饮食与汉族及维吾尔族男童BMI均呈正相关(P < 0.01);逼迫进食与汉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负相关(P < 0.01),与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正相关(P < 0.01);监督饮食与维吾尔族和汉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负相关(P < 0.05)。汉族及维吾尔族男童中超重/肥胖儿童其父母限制饮食得分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家长(P < 0.05);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中,超重/肥胖儿童其父母逼迫进食得分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其家长(P < 0.01);汉族、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中超重及肥胖儿童其父母监督饮食得分低于正常体重儿童家长(P < 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家长喂养行为状况总体较好,其中维吾尔族儿童家长喂养行为略优于汉族儿童家长。家长喂养行为与儿童BMI密切相关,其相关性在不同民族及性别间存在差异。高水平的监督饮食及低水平的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可能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所辖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岁儿童的体格检查数据库,截取5~8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体检时行问卷调查生育史、出生体重、妊娠情况和出生后喂养史。按照出生体重分为:2 500 g(低出生体重儿)、~3 0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巨大儿)。采用多元logistics分析评估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并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99 897名5~8岁儿童进入分析,超重发生率为10.1%,肥胖发生率为5.0%。11.4%的儿童为低出生体重,7.3%为巨大儿;出生体重2 500 g、~3 000 g、~3 5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4%、7.6%、9.2%、11.5%和14.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3.9%、4.4%、5.9%和7.9%。2简单相关分析发现,~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出生体重与儿童体重呈正相关(P0.000 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身高、分娩史、孕周、喂养史和身高后,仍具有显著相关性。3与出生体重~3 500 g组相比,~4 0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31%和43%,~4 5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76%和103%;~3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最低(RR=0.80,95%CI:0.73~0.88,P0.000 1;RR=0.87,95%CI:0.77~0.98,P0.000 1),调整了年龄、性别、孕周和产式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5、6、7和8岁儿童~4 000 g和≥4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相近;2 500 g组肥胖的风险RR为1.07(95%CI:0.79~1.43),P=0.27。结论出生体重对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出生体重3 500 g儿童5~8岁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核病在全球具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宿主遗传因素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RAMP1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结核病的发病。该研究探讨NRAM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病例组为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汉族儿童结核病人130例,另选390例外科术前体检儿童,按照年龄、性别、民族以及地区与病例组进行匹配。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对NRAMP1基因INT4和D543N位点多态性与儿童结核病易感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RAMP1基因D543N位点变异型基因型(G/A和A/A)频率,病例组(3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390),差异显著(χ2=5.349, P<0.05;OR=1.74,95%CI=1.08~2.79);INT4位点没有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性别的影响,显示D543N位点变异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女患儿(16/52)明显高于对照组(21/155),差异有显著性(χ2=7.866,P<0.05,OR=2.84,95%CI=1.34~5.99);而病例组中的男患儿(18/78)和对照组(45/235)之间差异无显著性;INT4 位点无论男还是女都没有差异。结论:NRAMP1基因D543N位点变异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存在相关;D543N位点G/A和A/A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的易感基因型,NRAMP1变异型基因型更易导致女孩患结核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83-287]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FTO(fat-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基因SNP rs9939609和rs1421085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及其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4至2006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汉族单纯性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分别作为肥胖组和超重组;选择上海市某中学正常体重汉族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测定血清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FTO基因SNP rs9939609和rs1421085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代谢指标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纳入236例,超重组纳入239例,正常对照组纳入241名。①肥胖+超重组的BMI、FPG、FIns、TG和 HOMA-I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肥胖、超重和正常对照组rs9939609分型成功率分别为94.9%(224/236例)、97.9(234/239例)和95.9%(231/241名),rs1421085分型成功率分别为92.8%(219/236例)、97.1% (232/239例)和95.4%(230/241名)。rs9939609 AA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2.7%,超重组为0.4%,正常对照组为1.7%,肥胖+超重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OR=1.437,P=0.048);rs1421085 CC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2.7%,超重组为0.9%,正常对照组为1.7%,肥胖+超重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88,P=0.076 0);③rs1421085 TC +CC基因型和rs9939609 TA +AA 基因型儿童青少年的BMI显著高于TT基因型(rs9939609:P=0.000 3;rs1421085:P=0.000 5);rs1421085 TC +CC基因型和rs9939609 TA +AA 基因型与FPG、FIns、TG、TC、HOMA-IR、QUICK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FTO基因SNP rs9939609和rs142108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肥胖和(或)超重存在相关性。A等位基因频率远低于欧洲人群,对BMI的作用效果与欧洲人群相似,但对代谢指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儿科基础     
。42464新疆新源县哈族。,7岁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王航雁,二声实!U儿科临庆杂志一J 994,9昭)一185~817. 对1 250名O一7岁哈族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对象为出生到认周岁各年龄段健康儿童,排除重度营养不良.长期慢性疾病.严重畸形儿,早产低体重儿;测量项目包括体重、身高、坐高、胸围、头围。调查结果表明哈族新生儿5项指标均高于当地汉族同龄儿,认为与种族遗传特异性及胎次有关‘哈族居民身体粗壮魁梧.多生一育数胎,其次与孕母饮食反生活习谧有关支哈族以牛、羊肉为主,汉族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O~7岁哈族儿童体重均数各年龄组都大于当地汉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地区6~18 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现状及超重/ 肥胖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地区7 893 名 6~18 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男女生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血压、高收缩压(HSBP)、高舒张压(HDBP)检出率分别为6.58%、4.02%、3.81%,其中男生高血压、HSBP 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87%、9.84%、19.23%。高血压、HSBP 及HDBP 检出率均表现为肥胖组> 超重组> 正常组 (P<0.05)。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2.71(1.69~5.96)和5.91(3.46~7.63)。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广西南宁6~18 岁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分布特征为:血压值与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相关; 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危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遗传度,探讨4个与体重指数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幼儿肥胖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市随机抽样的4个社区的30~36月龄幼儿1 637例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行体格测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用Falconer回归法计算幼儿肥胖的遗传度。共收集到297例行血生化检查幼儿的静脉血样本,其中肥胖/超重儿140例(肥胖/超重组),正常体重儿157例(正常体重组)。应用MassARRAY RS1000分型技术对CDKAL1基因rs2206734、KLF9基因rs11142387、PCSK1基因rs261967和GP2基因rs12597579位点进行检测,比较肥胖/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幼儿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进一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性、隐性遗传模型效益。结果 1 637例幼儿中,肥胖双亲的遗传度为83%±8%,源于母亲的遗传度为86%±11%,略高于源于父亲的78%±12%。rs220673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rs26196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肥胖/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幼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5);rs2206734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肥胖的风险低于纯合子CC个体(OR=0.24,P < 0.0125);rs261967纯合子GG个体肥胖的风险显著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OR=4.11,P < 0.0125)。结论 遗传因素在幼儿肥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DKAL1基因rs2206734和PCSK1基因rs261967位点SNPs和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 年5 月至2012 年9 月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64 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3 例)和存活组(131 例)。比较两组在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方面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在不典型皮疹、持续高热(≥ 3 d)、呼吸困难、肺出血、心率增快、血压异常、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频繁抽搐发生率及血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乳酸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出血(OR=9.466,95%CI:1.786~21.256)、血压异常(OR=5.224,95%CI:1.012~28.985)、血清乳酸增高(OR=2.154,95%CI:1.020~8.253)是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出血、血压异常、血清乳酸增高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肥胖伴黑色棘皮病(AN)患儿代谢特点及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探讨AN 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2 年2 月至2013 年6 月收治的109 名肥胖儿童分为伴AN 组(n=44)和无AN 组(n=65),同期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组(n=47)。采用ELISA 法检测血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 的水平,并对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肥胖伴AN 组腰臀比、收缩压、血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肥胖无AN 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肥胖伴AN 组和肥胖无AN 组脂联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肥胖伴AN 组瘦素水平较肥胖无AN 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 回归提示伴发AN(OR=3.469,95%CI:1.518~7.929)和高BMI(OR=7.108,95%CI:2.359~21.416)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 是胰岛素抵抗的皮肤标志,与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密切相关,降低AN 发生率和BMI 将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亲糖尿病、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多态性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464例单纯CHD患儿的母亲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无先天畸形的504例患儿的母亲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暴露信息,同时采集母亲静脉血5 mL,用于UCP2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糖尿病、UCP2基因多态性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子代CHD的关联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2.96,95% CI:1.57~5.59)、有妊娠期糖尿病史(OR=3.16,95% CI:1.59~6.28)和妊娠前患有糖尿病(OR=4.52,95% CI:2.41~8.50)均显著增加子代CHD的风险(P < 0.05)。母亲UCP2基因两个位点rs659366(T/C vs C/C:OR=1.49,95% CI:1.02~2.16;T/T vs C/C:OR=2.77,95% CI:1.67~4.62)和rs660339(A/A vs G/G:OR=2.19,95% CI:1.34~3.58)的多态性与子代CHD的风险存在关联(P < 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UCP2基因两个位点(rs659366和rs660339)的多态性与母亲糖尿病在子代CHD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P < 0.05)。结论 母亲糖尿病、UCP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子代CH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福建省福州市14所幼儿园体检数据,统计单纯性肥胖检出率。按1:1病例对照方法选择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表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5 767例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5.01%(289例),其中轻度肥胖153例,中重度肥胖136例。随着年龄增加,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逐步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爱油炸食品(OR=4.789)、养育者过度关注饮食(OR=4.620)、睡前进食(OR=4.006)、进食快(OR=3.221)、偏爱甜食(OR=2.282)、出生体重大(OR=2.202)、父亲超重或肥胖(OR=2.074)、母亲超重或肥胖(OR=2.047)、进食量超过同龄20%以上(OR=2.013)、爱看电视(OR=1.665)、运动不足(OR=1.463)等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结论 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为5.01%,其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提示需要在医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加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育锻炼等多途径综合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母孕前父母超重/肥胖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ASD儿童36名(ASD组)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72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孕前两组儿童父母身高、体重以及母亲孕期增重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孕前父母超重/肥胖与子代ASD的关系。结果 ASD组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56% vs 32%,P=0.01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是子代发生ASD的危险因素(分别OR=2.66、2.58,P < 0.05)。结论 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是子代罹患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母亲妊娠前,父亲的体重指数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子代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评价河南省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地区3 546名4~12岁男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的测定,并将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9岁前,男童睾丸容积逐渐变小,而9岁后睾丸容积逐渐增加,11岁后睾丸容积迅速增加。阴茎长度在4~11岁期间增加缓慢,11岁后迅速增加。包茎(144例,4.01%)、隐睾(18例,0.51%)是常见的阴茎、睾丸发育问题。3 546名男童中,超重/肥胖639名(18.02%)。6岁、7岁时超重/肥胖组睾丸容积大于体重正常组(P0.05)。11岁时超重/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4岁、5岁时超重/肥胖男童睾丸容积均与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7岁、8岁时超重/肥胖男童阴茎长度均与体重、腰围、臀围呈负相关,12岁时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睾丸发育基本符合中国儿童性发育规律;超重/肥胖对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两个SNP 位点rs2295080 和rs2536 的多态性与小儿癫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480 例癫癎患儿(包括116 例难治性癫癎)以及503 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方法进行两个SNP 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比较两组儿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癫癎组SNP 位点rs2295080 的基因型(TT、TG、GG)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 位点rs2536 的基因型(AA、AG、GG)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癫癎组的等位基因G 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R=1.344, P=0.042, 95%CI:1.010~1.789)。结论 mTOR 基因SNP 位点rs2536 与癫癎的易感性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