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论脾胃生理:土为万物之母,胃为一身之本刘完素对脾胃生理的认识,是将脾胃作为一身根本上去认识的。他认为脾胃属土,而土为万物之母,故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故胃为一身之本”[1]。而人之五脏六腑都有赖于脾胃之气,正如他所言“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  相似文献   

2.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兹试对气、血、精、神,略作浅述。一、气《医方考》指出:“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即是说,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源,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脏腑、经络之生理活动,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必赖此气。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  相似文献   

3.
范宏宇  张书文 《中医杂志》2003,44(5):397-397
升降学说无论对外感病还是内伤病的治疗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源》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指出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言天者求之于本,言地者求之于位,言人者求之气交。”言天者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天,故为天之本;言地者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地,故为地之位;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一升一降,则气交于中,而人居之,生化变易,则无非气交之使然。故人居天地之  相似文献   

4.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周行一身,以温养内外,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正常活动。故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无由生。若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气虚,即可导致多种病变。故吴鹤皋说:“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物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故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是以病而至于危急,良医以气为首务也。”(《医方考》)治疗气虚所致的病证,当宗“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  相似文献   

5.
天壬小考     
《内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丈夫二八亦天癸至。无“天壬”之说。任继学教授提男子当为“天壬”,亦有所本。考“壬”字,《说文》:“位北方也,阴极阳生”。《释名》曰:“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至子而萌也”。《史记·律书》曰:“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据此则壬、妊、任三字通,为怀孕之意。然“壬”为天干之九,癸为天干之十,皆属北方水位。水为万物之母,故壬癸皆为天一之水。壬属阳水,癸为阴水,验之于人则男有天壬,女有天癸,亦合阴阳五行之理。天壬之说,首见于《白虎通·五行义》。  相似文献   

6.
元气论钩玄     
元,通“原”,指天地万物之本原。《春秋繁露·重政》:“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元气,是古代的哲学概念,是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祖国医学中的元气,又称“原气”,是指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祖国医学中有关元气的理论发端于中国古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林中 《家庭中医药》2013,(12):58-59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把“精”看作天地间万物的基础。《周易·系辞》日:“精气为物。”注日:“精气氤氲,聚而生物。”疏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精乃气之精也,故此处“精气”可视为“精”。《质疑录。论阳常有余》曰:“人始生,先成精”,“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这些说明了人生命的由来、形体的成立,都源于“精”的参与,“精”是人类形体生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肝脾俱陷”、“胆胃逆行”说之理论基础黄坤载是清代医家中倡用温阳燥土法则的代表人物,在《长沙药解》中,他的观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注重脏腑功能的气化升降,擅于运用“肝脾俱陷”、“胆胃逆行”这些论点来解释病理,究其实质,都与他注重扶阳的一贯主张攸关。他是这样认识人的正常生理的:“人之初生,先结祖气……运动左旋而化己土,右旋而化戊土,脾胃生焉。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升则化丁火;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降则化癸水,于是四象全而五行备。”万物是阴阳升降而化生的,脾胃则是升降之枢纽:“脾以太阴而抱阳气,故温升而化  相似文献   

9.
朱良春老师治疗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有独到经验 ,乃治燥每用甘寒养阴 ,甘凉培土 ,甘淡健脾配合盐水梨食疗 ,并主补虚治痹 ,推崇冉氏“燥甚化毒”之说 ,指出临床多见肺热阴伤 ,治节无权 ,不能使水津四布 ,脏腑失荣 ,故至口眼、皮肤粘膜干燥。因“燥甚化毒”燥毒伤津伤血 ,乃致关节 ,经络 ,肌肤不充 ,不荣 ,不润 ,不温 ,故并发关节或肌肉疼痛。肺燥阴伤 ,脾不散精 ,胃津枯涸 ,故朱师重视甘凉培土以生金 ,并推崇缪希雍“甘平之剂 ,能补肝肾”之说。用药甘平 ,甘淡 ,甘寒为主。燥证之因虽有气不化津 ,血虚风燥 ,燥毒阻络 ,阴虚津亏等 ,但朱师治疗不独执一法一方 ,乃融养阴润燥 ,通络润燥 ,蠲痹润燥 ,养肝润燥 ,化痰解毒润燥等法于一炉。别开生面 ,疗效卓著 ,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0.
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道德经》里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所以,“道法自然”就是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守“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道教认为,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  相似文献   

11.
已椒苈黄丸系《金匮要略》方。主治肠间有水气、而见腹满,口舌干燥之痰饮证。水走肠间、饮邪内结则腹满、水津不化、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故取防已、椒目辛宣苦泄、导饮于前;葶苈、大黄攻积逐水、推饮于后。如此前后分消则饮去病解。可见本方以祛邪逐饮为主。笔者体会,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彭祖曰:“男女得道相交如同天地风调雨顺万物茂盛。天地有道,长久不衰;人交接失道,故有夭折之祸。”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11,(10):1986-1986
养生要从最根本处着手,要了解天地之道,万物之性,和人最纯一的性灵的本来面目。《天隐子养生书》中就说,“兼三才而言谓之易,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入于真如,归于无为。”“兼三才而言谓之易”是说讲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是《易》,什么是三才之道呢?《周易·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静脉炎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肿胀”、“青蛇毒”相似 ,系由于瘀血停滞 ,阻塞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聚而为湿 ,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瘀阻是病理变化之根本 ,故通瘀活络是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补益资生丸     
朝阳 《家庭中医药》2013,(12):35-35
“资生”出自《周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是说万物的生命是由于顺从“坤元”之气而资生的。大地深厚,负载万物,人之脾胃属土,为人身之“坤元”。“补益资生丸”正是从健脾益胃人手,脾胃纳谷运化正常,五脏就会得到充足的营养。脾经之气足了,整个人的生命力就会提升上来。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6.
为夫妇之道,虽有琴瑟之偕,而乏天伦之乐,也人生之痛苦,男女婚后而育乃人伦之长。当今之世,节多育,尚优生,是以男女婚后而育,育则必优,生必有节,是我华裔文明之美德。若婚后不育,非但精神痛苦,生活极乏乐趣,且碍及工作与学习,亦有因不育而夫妻相怨,渐至转爱为仇者亦不乏其数,危害之深实难尽述。夫妇不育,责在女方者治当别论,此究其责在男方。中医认为,万物之生本乎阴阳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是以阴阳乃变化之父母,精气乃人身之先形,阳施而阴受,造化之机乃由阴阳之精气而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金匮要略》云:“男子脉浮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易》曰:生生之为易。《太极图说》则本易义认为,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故云天地万物无不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盖乾坤之道,阴阳相和两精相构而有子嗣,设阴阳乖戾,或以偶有其偏,二气不得相和,则虽构精亦无以生子,故景岳云:“...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有严格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其主要特征。发病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之间,与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小儿“暑热证”、“阳明经热”、“暑热消渴症”等。1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与体质因素有关。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属“稚阴稚阳”之体,体温调节功能未臻完善,若脾胃失调、体虚不足、或病后气阴不足者,入夏之后,暑热亢盛,小儿不能耐受外界炎热气候的熏蒸而发生本病。盖暑为阳邪,最易耗气伤津,小儿感受暑热之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液亏损,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暑必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则水液下趋膀胱,故出现多尿,若津液为暑邪所伤,化源不足,水津不能敷布周身,肌腠无以发泄,失其充身润肤泽毛的正常功能,以致腠理郁闭无汗液外泄,故少汗或汗闭。2辨证论治2.1暑伤肺胃:证见发热,体温高达38℃至40℃,热势多在午后增高,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少汗或无汗,口唇皮肤干燥、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滑数。治疗原则:消暑益气,养阴生津。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知母、苏梗、甘草、竹叶各3g,麦冬6g,...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1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杰  余柏林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72-1572
血栓性静脉炎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肿胀”、“青蛇毒”相似,系由于瘀血停滞,阻塞脉络,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瘀阻是病理变化之根本,故通瘀活络是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宋·周敦颐《通书》云:“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本性是静,精神知觉是动,在活动刚萌生而尚未明显之时,叫做几。”《朱子语类》云:“未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性发育万物。”这几与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万事万物生发,皆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就是几。几者,“流行发育万物”,  相似文献   

2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未病先防,对此代无异议,但其具体理解,则见仁见智,不尽相同。王冰从阴阳互根,举食寒食温以说明。张介宾也注曰:“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而本文则另解谜面,认为春夏之“调神”措施即是养阳,秋冬之“调神”措施即为养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