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83年在应用胫骨“U”形截骨术及复位固定器治疗膝内翻[1]的基础上开展了胫骨高位“U”形截骨、胫骨结节骨端前移及复位固定器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1983~1995年治疗的30例(35侧膝)中随诊资料完整的21例(24侧膝)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24侧膝),男4例,女17例;年龄48~69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3例。膝关节痛均以膝前及膝关节内侧疼痛为主,膝关节屈曲挛缩<10°。2.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膝内翻使患者下肢负重力线经过膝关节内侧,关节内负重力异常分布,内侧胫股关节面负荷增加.长期的异常负荷导致畸形进一步加重,引起骨性关节炎,出现疼痛不适、膝关节侧向摆动和骨质增生.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改变下肢不正常的力线,纠正内侧胫股关节的过度负荷,使内侧关节软骨修复再造,同时截骨使骨内压降低,血液循环改善,从而消除或减轻膝关节疼痛[1],减缓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自1958年Jackson首先提出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来,该术式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临床效果确切,尤其对于膝内侧间隙退变严重伴膝内翻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径骨截骨术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期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4.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相似文献   

5.
胫骨高位内外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58例(62膝)。分别对两种术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时间:内侧组平均2.1年,外侧组3.6年。采用HSS标准,内侧组优良率为97%,外侧组83.2%,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但手术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改善度和术后并发症分别经x^2检验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有手术难度小、便于膝部其他术式的联合、术后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评价术后功能。结果随访1~6年,平均2.5年,随访结果优良率84%。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操作简便,合并症少,推迟人工关节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8.
胫骨高位截骨合并骨膜移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分常见,治疗较为困难。为了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于1988年7月~1992年10月,采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植骨矫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同时,用自体骨膜移植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手术治疗32例(51个膝)。经平均5.1年随访,优良率为90.2%,明显优于各式单纯胫骨高位截骨术。认为,该手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畸形伴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31例33膝骨性关节炎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31例随访1~8年9个月,平均5年10个月,优良率81.81%。作者认为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主要是术后恢复正常的关节负重力线,平衡膝内机械应力,为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可使滑膜刺激减少,肿胀消退,改善软骨营养状态。并强调疗效与功能锻炼,手术时机自动控制重要性。分析了个别病例疗效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Link槽式钢板的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2月共1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接受HTO并应用Link槽式钢板内固定,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3岁,平均51岁,膝内翻角度最大24°,最小8°,平均17°,HSS膝关节评分平均71分.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3年,最短6个月,平均2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截骨处无移位及松动,内固定无断裂,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同术前,纠正膝内翻角度平均22°,股胫角(FTA)平均达到外翻9°,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6分,较术前增加15分.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症状,2个月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因脂肪液化伤口延迟愈合,换药后痊愈.结论HTO可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的下肢负重轴线及局部血供,降低骨内压,疗效满意.Link槽式钢板设计简单,固定可靠,截骨角度可准确掌握,是HTO理想的内固定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1996年 7月~ 1999年 9月 ,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19例 (2 6膝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 ,病程 1~ 2 4年 ,平均 6 .3年 ,按 Ahlback分类 度 10膝 , 度 9膝 , 度 6膝 , 度 1膝。患者术前、术后 8周和术后 2年进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测量胫股角、胫骨角、股骨角、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9例 (2 6膝 )术后获随访 2 4~ 4 5个月 ;术后 2年随访膝关节功能自 (4 8.6± 16 .6 )分增至 (81.7± 14 .8)分 ,胫股内侧关节间距自 (2 .2± 1.6 ) mm增至 (4 .9± 1.5 ) mm,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7.4°± 3.1°减少至 1.7°± 3.1°。植骨愈合满意 ,无膝内翻复发。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 1例 ;皮肤感染 2例。结论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5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26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4~46)个月。术后1周股胫角为170°~177°(173.21±2.52)°,较术前减小;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7°~92°(89.61±1.27)°,较术前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为8°~18°(13.32±4.64)°,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1.90±0.57)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89.51±6.83)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术区感染,取出内固定物,清创、抗感染治疗6周后痊愈。1例出现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底麻木,但踝关节与跖趾关节跖屈肌力正常,3年后复查时麻木感仍存在。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有增大的趋势,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王承祥 《中国骨伤》2003,16(9):553-553
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作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松质骨螺钉加钢丝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56例(65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外侧闭合楔形HTO治疗9例(男3例,女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2~58岁,平均56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侧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经2-5、5年(平均3.5年)随访,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好3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闲合楔形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不适用于年龄过大的患者(〉60岁)。  相似文献   

15.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8例(31侧)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关节骨关节炎行改良的腰野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术后19侧膝随访1年以上(平均34。1个月),18侧优良,其中疼痛缓解及步行的科加最为显著。文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其指征,讨论了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本手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畸形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骨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1992~1997年共施行该手术25例(31膝)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25例(31膝),其中男8例,女17例,右11例,左8例,双侧6例。年龄45~68岁(平均58岁)。病史4~15年。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作的膝关节疼痛,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X线片均示胫骨内侧平台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增生,部分病例有囊性改变,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膝内翻畸形,髌股关节增生。测量股胫角全组180~190°。二、…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合并膝内翻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疗效确切.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7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共20例(22膝),经1~7年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95年8月-2001年2月我科对24例(28膝)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中老年患者进行高位截骨术,其中11例(13膝)应用石膏外固定,13例(15膝)应用Giebel槽式钢板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疗效,以后者疗效更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28膝)均为膝关节单纯内髁骨关节炎。石膏外固定组11例(13膝)中男2例(2膝),女9例(11膝);年龄最小45岁,最大64岁,平均58.3岁;内翻角度最大8°,最小3°,平均5.2°。Giebel槽式钢板固定组13例(15膝),男4例(4膝),女9例(11膝);年龄最小46岁,最大65岁,平均59.2岁;内翻角最大8°,最小4°,平均5.5°。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胫骨高位嵌插截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48例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8例54膝,男19例21膝,女29例33膝,年龄60-75(66.8±3.4)岁。病程3-15(8.5±2.5)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性与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1998-03—2008-05采用闭合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90例(95膝),与自2007-08—2012-07采用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27例(30膝)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估。结果 OWHTO组获得平均60(36~96)个月随访。OWHTO组术后1周内屈曲可达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HS评分、FTA及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WHTO组获得平均144(80~204)个月随访。CWHTO组患者长腿管型石膏管型外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行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2周,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FTA、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无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股四头肌力量及髌骨轨迹改变,无下肢短缩等发生,但行CWHTO截骨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平台骨折发生。结论 2种截骨均能通过恢复下肢力线,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开放楔形截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