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简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附:干蟾皮)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或其同属它种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蟾蜍剥下之皮晒干为干蟾皮。  相似文献   

2.
蟾酥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酥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 ,洗净 ,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 ,加工 ,干燥。性甘、辛、温 ;有毒 ,归胃 ,心经 ,解毒消肿 ,止痛开窍。含多种强心甾体化合物等。[1]始载于《药性本草》上 ,名为蟾蜍眉脂。蟾酥之名见于《本草衍义》。寇宗 谓 :“眉间白汁 ,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 ,酥出纸上 ,阴干用”。蟾酥又名蟾蜍眉脂 ,蟾蜍眉酥 ,蛤蟆浆 ,蛤蟆酥 ,癞蛤蟆浆。因加工形状不同分团蟾酥和片蟾酥两种 [2 ] …  相似文献   

3.
王宗殿 《山西中医》2000,16(4):55-56
通常认为 ,蟾蜍较少生蛆 ,而安徽省农业厅黄明礼先生经多年试验研究 ,使蟾蜍较易生蛆。笔者将其提供的蟾蜍蛆命名为食蟾虫 (以别于五谷虫 ) ,并根据多年来应用蟾蜍、蟾酥治疗多种顽疾及疑难杂症的经验 ,大胆应用食蟾虫治疗疾病 ,也取得了可喜的疗效。1 蟾蜍、酥及食蟾虫的制取《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蟾蜍入药并称之为虾蟆。目前所用干蟾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Schneider)或花背蟾蜍 (Bufo raddei Strauch)的干燥全体或剖去内脏的干燥体。前两种称“干蟾”或“干蟾蜍”(出…  相似文献   

4.
蟾酥是传统的动物类中药,其基源动物是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但由于华西大蟾蜍(Bufo bufo andrewsi Sch—midt)与中华大蟾蜍在成体上极难区别,致使采制蟾酥者误将华西大蟾蜍作为蟾酥的原动物,造成蟾酥的品种混乱。为了更好地利用蟾蜍的药用资源,澄清蟾酥品种混乱现象,我们  相似文献   

5.
张少文 《中药材》1995,18(1):19-20
蟾酥是一味特殊的少常用中药,用量小,但功效显著。能通窍止痛,解毒消肿,有毒。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根据九○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本品灰分不得超过5.0%,氯仿浸出物不低于  相似文献   

6.
蟾酥的采制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蟾酥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早在东汉末年即应用于临床,治疗痈疽、恶疮、疳疾等症。唐代《药性本草》载名“蟾蜍眉脂”,《日华子本草》载名“蟾蜍眉酥”,《本草衍义》中始有“蟾酝”之名。近十多年来,研究发现本品有强心、利尿、麻醉、抗癌、辐射防护等作用,是一种有重要医疗研究价值的天然生物药。我国蟾蜍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各地收制蟾酥的季节和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分梅酥、冬酥、片酥、  相似文献   

7.
蟾酥为蟾酥科动物中华大蟾酥(Bufo bufo gargaf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酥(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蟾酥因地区加工习惯不同而形状各异。本品为较常用中药,性温,味辛,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主治: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疗毒、牙痛。本品中常发现有掺伪现象,掺伪物有:淀粉、泥沙、蛋白、松香粉、牙膏、肥皂、猪油等杂质。为确保其质量,可通过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方法,可以较好地鉴别其伪品和易混品。  相似文献   

8.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酥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等功效。目前对蟾酥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其成分及药理的研究十分活跃。本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9.
蟾酥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锋  张薇  董红兵 《国医论坛》2003,18(5):50-52
蟾酥 ,又名蟾蜍眉脂 (《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蟆浆 (新疆 )、蛤蟆酥 (山东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 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 ,经加工干燥而成。主要成分有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醇类及多糖、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1 药理研究1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强心作用。蟾酥及其二烯内酯化合物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因其结构与强心甙甙元相似 ,破坏其结构中的二烯内酯环 ,则丧失其对心脏的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  相似文献   

10.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目前商品蟾酥质量问题突出,混伪、掺假现象普遍存在。亟需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蟾酥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蟾酥药材的特征图谱,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5种主要蟾毒配基的含量。通过不同批次市售蟾酥样品的分析,建立了以五羟色胺、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嚏根草配基、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特征峰的对照特征图谱;建立了以华蟾酥毒基为内参物,同步测定蟾酥药材中5种蟾毒配基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并对相对校正因子(RCF)的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华蟾酥毒基对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RCF分别为1.05,0.895,1.09,0.913。建立的特征图谱和QAMS法,可以有效控制蟾酥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蟾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蟾皮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表皮.蟾皮最早记载于<本经逢原>,是蟾蜍去蟾酥、去内脏后晒干之物,经方入药目的多为以毒攻毒.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蟾皮中存在多种化学成分[1],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病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2].现就它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蟾酥 ,古称蟾蜍眉脂 ,始见于唐《药性本草》,又名蟾蜍眉脂、蛤蟆酥 (浆 )、癞蛤蟆浆 ,江浙一带俗称赖团浆。至《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称。蟾酥为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蟾蜍 Bufobufogargarizans Cantor 黑眶蟾蜍 Bafo mclanostrctus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 ,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其采集加工方法 ,历代文献中早有记载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将蟾酥“如柳叶大 ,铁上烤焦 ,研。”“干者酒化”等加工方法 ,始见寇宗 的采集方法是“以油单纸裹眉裂之 ,酥出纸上 ,阴干用。”明代 ,陈嘉谟《本草蒙荃》中记载了采集加工时…  相似文献   

13.
蟾蜍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其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经处理后的加工品名蟾酥,有解毒消肿、辟秽浊的作用;蟾蜍刮去蟾酥,除内脏的干燥尸体名蟾皮,有解毒杀虫之效。近年来有报导,本品有抗癌的作用。笔者单用蟾蜍治疗原发性肝癌1例,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蟾酥为常用中药,其记机连见了《约性论》,名蟾蜍眉脂,《日华子本草》名蟾蜍眉酥,至《本草衍义》力名蟾酥。后世则有蛤蟆酥、蛤蟆浆、痢蛤蟆浆等俗称。寇宗谓:“眉问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上,酥出纸上,阴干用。”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赡殊(BuflbnfognfgarizansCantor)、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或同属它种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内色浆液,经收集干燥而成。1蟾蜍的古医籍记载蟾酥性味甘辛,温,有毒,古代多作解毒消肿、止痛药用,《本草纲目》:“治发背疗疮,一切恶肿。”《医学入门》:“主涌…  相似文献   

15.
抗癌虫类药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我们选择了九香虫、虻虫、蜂房、守宫、蟾酥、蟾皮等六味对治疗某些癌症有较好疗效的虫类药,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它们进行了微量元素的分析,以作为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参考。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药物仪器澳大利亚PLASMASCAN-710型等离子体发射仪。药物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虻虫(Tabanus mandarinus Schi.),蜂房系Polistes hebraeus Fabr.的巢,守宫(Gekko swinhonis Gunther),蟾酥系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的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而成的干燥品,蟾皮系  相似文献   

16.
蟾酥     
本品为蟾蜍的耳腺及皮腺(皮肤上的疣状突起)的分泌物,加工制造者。主产于山东膠州、诸城、莒县、莒南、蒙阴、临沂等地,河北薊县、遵化、玉田,江苏南通、崇明、泰县、黄桥镇一带,浙江绍兴等地。採集:通常在春秋两季採捕,春季惊蛰前,秋季白露后为多,苏北亦常于2—5月间捉取者。一般用长柄网罩,自沟底深水处将蛰居的蟾蜍捞出;加工取“酥”。加工方法:用牛角或金属制成的刮刀,(似银指甲)套指上,在蟾酥将耳腺及皮腺之白汁分泌液刮出;使流盆或罐内,刮过后仍将蟾酥放回水中,以备随后再行取“酥”。将刮取的分泌物,晒晾至约七成干时,制成圆饼形,中鎜小孔穿绳掛屋詹下,风吹干燥后即成茶褐色的蟾酥。山东,河北产品多为圆饼状,市埸亦称“东酥”。将晒成的浓汁,均匀地摊晾盤碟内,边缘卷翘如盆状者,称“片酥”。制成棋子形者,又称“杜酥”或“棋子酥”,山东产的最优。河北产的略逊于山东。而江苏浙江产的质量较低。一般认为棕褐  相似文献   

17.
薄层—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镜金 《中药材》1995,18(6):311-312
蟾酥系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酥(Bufo bufo gar-garizans Gantor)耳后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制成。性甘,辛温有毒,具有强心,兴奋呼吸,升压,抗炎等药理作用。以蟾酥为主药之一的中成药有喉症丸、六神丸、消炎解毒,喉痛消炎丸等,但蟾酥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控制蟾酥的含量,十分必要。鉴于脂蟾毒配基为蟾酥中含量较多的主要活性成分,测定其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蟾酥的作用与毒性。本实验采用薄层分离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上述四种丸剂中的脂蟾毒配基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us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干燥加工品。蟾酥粉为蟾酥的酒制加工品。该研究针对现行蟾酥标准局限性和存在问题,结合前期研究,构建改进的蟾酥药材整体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含采用优化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建立HPLC特征图谱;完善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将其用于38批蟾酥药材中蟾蜍甾的含量测定,制定合理含量限度。在此基础上,参照药材拟修订方法,对不同批蟾酥粉进行【性状】、【鉴别】(薄层鉴别)、【特征图谱】、【检查】(水分)和【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研究,起草蟾酥粉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完善《中国药典》2020年版蟾酥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蟾酥在中医外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蟾酥系蟾蜍的眉间腺分泌物,散在于蟾蜍的全身皮肤,但以眉间为多,其性味和功用历代中药学记述颇多。宋·苏颂《图经本草》:“蟾酥主虫牙及小儿疳疾。”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治齿缝出血及牙痛,以纸紝少许,按之立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发背疔疮,一切恶肿”。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赡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拨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综观历代本草,皆谓蟾酥性  相似文献   

20.
蟾蜍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高 《中草药》2000,31(11):864-865
蟾蜍别名又叫癞蛤蟆 ,为脊椎动物两栖类无尾目蟾蜍 ,有 1 3个属 ,其中蟾蜍属种类最多 ,有 2 50多种。我国现已知道的有 2属 1 2种 ,其中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分布最广 ,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它的耳后上方有两个椭圆形凸起的腺体 ,分泌的白色浆液 ,采集后叫蟾酥 ,是名贵的中药材 ,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蟾酥还具有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增加白血球等作用。西德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 ,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一年可获利几千万美元。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