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96例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国产、进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96例,其中双侧21例,共417侧。国产的296侧,进口的121侧。男性301侧,女性116侧。平均年龄33.4岁,闭合骨折282侧,按AO分型:A型63侧,B型81侧,C型138侧。开放性骨折135例,按Gustilo分型:I型97侧,II型38侧。X线监视下闭合复位内固定86侧,切开复位内固定331侧,静力固定334侧,动力固定83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年2个月(28~96个月),406侧骨折获得愈合,愈合率为(97.36%)。并发症:一期骨折不愈合11侧(3%),感染7侧(1.7%),医源性血管伤1例(0.2%),医源性骨折2例(0.4%),脂肪栓塞1例(0.2%),畸形愈合6侧(1.4%),骨内痛31例(7.4%),膝关节痛48例(11.5%),断钉3侧(0.7%)全为国产钉。结论:1.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快。2.非扩髓动力固定骨折愈合快。3.延迟愈合者应改为动力性固定以加快愈合。4.不连接再次手术时应扩髓,植骨要充分,采用静力固定。5.术后1d开始借助CPM恢复膝和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方法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2例,参照膝关节ROM和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ROM评分优1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7%。HSS评分优12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影像学证实32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22.5±0.3)周。结论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疗效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评定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中位数10个月。交锁髓内钉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架组[(38.1±4.2)d,(53.4±5.1)d,t=7.398,P=0.013;(136.1±10.0)d,(193.5±8.3)d,t=8.654,P=0.011];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交锁髓内钉组优20例、良9例、可9例、差2例,外固定架组优12例、良9例、可15例、差4例,交锁髓内钉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架组(R交锁髓内钉组=35.52,R外固定架组=45.48,Z=-2.021,P=0.043)。至随访结束时,交锁髓内钉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断钉,外固定架组6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77)。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骨折愈合快、疗效确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的选择和疗效。方法:交锁髓内钉、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共52例,前者32例,后者2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经6个月-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互有优劣。交锁髓内钉组优2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0.6%(3/32);解剖钢板组优17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5.0%。结论:胫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胫骨干骨折中的固定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对46例股骨干骨折、50例胫骨干骨折在磁力导航下完成近远端锁钉的固定总结分析。结果:均完成髓内钉的近远端锁钉,一次钻孔、锁钉成功率达100%,随访12个月。拍片示术后3周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0周,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对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胫骨干骨折中的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在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3年1月行股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患者32例,根据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均弃拐行走,评价按Johner—Wruch标准:优2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 在股骨、胫骨干骨折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重应力对胫骨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4例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A组术后第5天站立负重,为体质量的50%;B组患肢不负重。观察两组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A组骨不连0例(0%)、骨延迟愈合2例(6.3%),B组骨不连2例(6.3%)、骨延迟愈合6例(18.8%)。A组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负重应力能降低胫骨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胫骨骨折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53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个月,均未出现畸形愈合、骨不愈合、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或断裂现象,优良率为96.2%。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创伤小、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闭合骨折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均行闭合骨折复位交锁髓内钉静力性固定治疗。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8—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2例,良9例,可1例。结论:闭合骨折复位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螺钉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治疗的9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其中50例患者66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46例51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带锁髓内钉阎定优43例(86.0%),钢板螺钉固定治优34例(73.9%),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4例(发生率8.0%),钢板螺钉固定并发症17例(发生率3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B组显著高于A组。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较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心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Ender钉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胫骨多段骨折18例。以Ender钉撬拨间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随访3~5个月,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无感染,骨不连,断钉等,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Ender钉间接闭合复位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术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两组都采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结果:两组都随访3个月,按Johner-Wruh综合评分标准,治疗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能提高术后随访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9例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8例行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17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术后6个月Johner Wruh胫骨功能,并探索年龄、骨折侧别、骨折类型、愈合时间、软组织损伤分级对胫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住院时间为(14.47±3.24)d,明显短于钢板组(22.84±4.39)d及髓内钉组(17.56±4.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76)周,短于钢板组(19.53±3.42)周及外固定组(18.47±3.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术后3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Johner Wruh胫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功能的恢复与年龄、侧别、软组织损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骨折类型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骨折类型越复杂、愈合时间越长,术后6个月胫骨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差(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采用外固定支架者住院时间较短,采用髓内钉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可膨胀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间36例胫骨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早期做非负重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5~16月),36例均达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7~30周,平均13周,骨延迟愈合3例,肢体缩短5例,无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对18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牵引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3~12个月,优良率94.4%。结论:跟骨牵引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从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间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股骨干骨折治疗的72例患者的疗效,7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和有限切开复位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本临床观察中患者72例,获得随访55例,随访时间6—15个月,全部获得骨折骨性愈合,其中9例在术后6-9周动力化后最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52例患者下肢功能正常,1例出现了下肢短缩情况,2例轻度膝外翻。所有患者无骨髓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断钉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技术进行股骨干骨折治疗取得了让人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于4~6周采用适时动力化固定,对照组完全采取静力固定。结果:随访40周,骨折对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方法,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amma-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未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患肢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Gamma-3髓内钉可有效维持骨折稳定,术后早期锻炼,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对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清标志物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7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口服,观察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2组骨痂生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BMP-2、IGF-1、VEGF、ALP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s ICAM-1、s VCAM-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少量骨痂、中量骨痂、大量骨痂和临床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杜仲补肾健骨颗粒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可加速骨折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7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复位组69例患者,愈合时间与闭合复位组比较,明显延长;切口感染、骨不连、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多;但是解剖复位却明显优于闭合复位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的功能复位效果一致,P〉0.05。结论: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