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IGT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1例,阿卡波糖加常规治疗组(B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餐后2h血糖(2-hour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rachi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颈动脉内膜一中膜的厚度(carotidintima—medial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accumulativescoreofcarotidplaque)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的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NO水平显著上升(P〈0.01),B组2hPG,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岛组的2hPG、ET水平、baPwV、IMT和颈动脉疵块积分明显低于A组(P〈0.05),NO水平高于A组(P〈0.05);A组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卡波糖可以降低高血压并IGT患者的baPwV,IMT和颈动脉板块积分,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素及腰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接受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阿卡波糖50mg,tid,观察并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内皮素(ET)及腰围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围、ET均有下降,治疗12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降压治疗比单纯降压治疗能更好的缓解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及减小腰围。  相似文献   

3.
4.
心血管病(CVD)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目前、几项研究证实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CVD危险性增加,并且餐后血糖中度增加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在STOP-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研究中,已证实IGT患者用α-葡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来抑制餐后血糖浓度,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STOP-NIDDM研究另一观察目的是阿卡波糖降低餐后高血糖浓度能否减少CVD与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50名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名,经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3次/d,每次餐后20 min,步行1.5~2.0 km),治疗组25名,在与对照组相同的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50 mg,日3次,餐时嚼服,每3个月行OGTT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2 h血糖(OGTT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观察9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FPG 、OGTT2 hPG血糖、HbA1c下降更明显;治疗组转为糖尿病患者为0例,对照组为1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的干预糖耐量减低患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文  荣青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44-845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疗程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4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64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患者收缩胩和舒张压下降的水平更明显(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2.19%,而卡托普利组的总有效率71.88%,联合用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单用卡托普利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45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媛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144-14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剂量2.5mg/d,每日晨起口服。治疗2周后坐位舒张压仍不能降到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小于10mmHg者,剂量增加到每日5mg,若仍未下降到目标值,不再增加剂量,共观察6周。结果有效率显效率61.84%(47/76),有效率28.95%(22/76),无效率9.21%(7/76),总有效率90.79%。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疗效高,安全性高,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理想抗高血压药物,可以作为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分为两组:60例口服阿卡波糖50mg,3次·d^-1,持续1年,60例未服药,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后4周患者口服馒头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1);1年后治疗组患者HbAlc明显减低(P〈0.05),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有效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餐后血糖,长期治疗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张凯 《天津药学》2012,24(1):22-24
目的:观察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疗效,协助临床控制糖耐量以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 2 h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8.3%,阿卡波糖组的发病率为5.0%;治疗组BMI、WHR、FPG、2HPG、FINS、PINS以及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IGT患者的代谢紊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d或瑞舒伐他汀10mg/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使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尿白蛋白/肌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予以药物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前瞻性观察(1年)IGT患者的血糖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方法: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治疗组(A组)和二甲双胍药物(250 mg,每日3次)联合生活方式治疗组(B组)治疗1年,1年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颈总动脉IMT。结果:在基础状态时,两组的血糖和颈总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B组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7.9±1.2)(、8.7±1.4)mmol/L,P=0.002],B组IMT的增加值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0.001±0.010)、(0.007±0.014)mm,P=0.042]。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明显改善IGT患者的餐后血糖,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麻丽军  周俊鸿  丁军 《河北医药》2002,24(4):258-25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血脂及体重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IGT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性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结果 治疗组1年间转变为糖尿病(DM)者2例(4.34%),维持IGT者5例(10.87%),转变为正常者39例(84.78%),而对照组上述病例数分别为5(10.42%)、32(66.67%)和11(22.92%)。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提示二甲双胍非常适用于肥胖型IGT患者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心肌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病人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9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无糖尿病病史的病人行口服葡萄糖耐量(简称糖耐量)试验检查。通过筛查,入选糖耐量异常病人10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心肌梗死的治疗,试验组病人接受常规心肌梗死的治疗和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两组病人随访时均接受了有关药学服务内容的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记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两组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生化指标。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和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年后,试验组病人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提高心肌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加强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情绪患者(治疗组)和46例老年高血压不伴抑郁情绪患者(对照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qd,疗程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SDS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降压的总有效率、降压幅度和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SDS评分有下降趋势;2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为正常组24例与增高组36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心脏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增高组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关,对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IGT 7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39例 ,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控制 ,贝那普利组除饮食、运动控制外 ,加贝那普利10mgqd ,观察 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及舒张压均下降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无下降 ,而贝那普利组有所下降 (P <0 .0 1) ;两组治疗后的餐后 2h血糖 (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均下降 ,贝那普利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贝那普利可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P2HBG、HbA1c及收缩压水平 ,提示贝那普利可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疗效。方法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24例年龄在32~56岁的初诊IGT(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7.8mmol/L≤葡萄糖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1000mg/d或拜糖平15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胰岛素敏感指数略有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IGT疗效可靠,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20.
陶红  林江  岑敏 《贵州医药》2010,34(5):401-40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2009-12在我院体检中心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为观察组,以年龄、性别匹配的血尿酸正常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baPW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baPW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baPWV升高,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较早期存在动脉弹性功能减退,baPWV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亚临床血管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