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2.
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羟丙基-β-环糊精在1%~4%范围内对药物的肠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的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分别研究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吸收部位、不同灌流速度以及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和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微乳的吸收百分率(P%)、吸收速率常数(Ka)以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对P%、Ka以及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回肠的P%、Ka和Papp值显著大于其余各肠段(P<0.05),结肠段吸收参数值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P<0.05);同等药物质量浓度下,自微乳化制剂的肠吸收参数值显著高于市售口服液制剂。结论: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吸收速率常数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有关(P<0.05)。胆汁排泄和胆汁分泌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影响药物肠道吸收。药物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RAPA微乳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回肠吸收最好,且全肠吸收效果优于市售雷帕霉素口服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的含量,计算出竹叶黄酮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从而反映竹叶黄酮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灌流速度不同,Ka和Papp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浓度不同,Ka和Papp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相同的灌流速度及质量浓度下,竹叶黄酮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与十二指肠的Ka和Papp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竹叶黄酮在大鼠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竹叶黄酮在全肠段均有吸收,竹叶黄酮的吸收不受其质量浓度、pH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5.
盐酸麻黄碱的大鼠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平  王柏 《药学进展》2010,34(7):319-323
目的:研究盐酸麻黄碱的肠吸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分别考察灌流速度、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对盐酸麻黄碱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盐酸麻黄碱在小肠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Ka值显著大于在结肠处的值(P〈0.05),而各肠段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在各肠段的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盐酸麻黄碱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盐酸麻黄碱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6.
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丹酚酸B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浓度.结果:丹酚酸B浓度为24.63μg·mL-1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12.54μg·mL-1浓度比较,48.12μg·mL-1浓度时Sal B在空肠的Ka和Papp均显著降低[Ka:(2.13±0.50)×10-2vs(3.10±0.42)×10-2min-1,P<0.05;Papp:(2.07±0.49)×10-3 vs(3.10±0.51)×10-3cm·min-1,P<0.05].结论:丹酚酸B的小肠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且在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提示该药物适合制成日服2次的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及联用药物对其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药物浓度、肠段及联用药物硝苯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和胺碘酮对替米沙坦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替米沙坦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替米沙坦的Ka和Papp值显著性增大。乙胺碘呋酮和硝苯地平对替米沙坦在空肠段的Papp和Ka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但卡维地洛、尼莫地平和氨氯地平未见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替米沙坦肠吸收机制可能以被动扩散为主,其转运过程可能受P-gp等外排泵的影响,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无特定吸收部位。合并用药可能影响替米沙坦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克他利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指标,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和吸收部位3个方面对阿克他利肠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结果不同灌流速度下的ka和Papp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与结肠的ka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Pap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克他利在整个肠道吸收良好,但吸收窗主要在小肠,在结肠段的吸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艾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杜守颖  宋逍  陆洋  李冬雪 《中国药房》2011,(39):3651-3653
目的:研究艾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片中龙脑含量,分别研究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艾片的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方程。  相似文献   

10.
α-细辛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细辛醚的大鼠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收集灌流流出液,测定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α-细辛醚的含量,利用质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α-细辛醚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速度对药物的Ka和Papp有显著影响(P<0.05),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Ka和Papp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α-细辛醚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微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能力。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渗透屏障,HPLC法测定,以绿原酸和芦丁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载药量的天山雪莲微乳体外透皮特点。结果:天山雪莲微乳的透过百分率(P)随着微乳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皮内滞留率则随着微乳载药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天山雪莲微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开发为天山雪莲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Dietary polyphenols are thought to be beneficial for human health as antioxidants. Coffee beans contain a common polyphenol, chlorogen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is the ester of caffeic acid and quinic acid. Although these polyphenol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indicat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and the rate of absorption.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a major metabolite of chlorogenic acid. We carried out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In the in vitro study, caffeic acid had strong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at of chlorogenic acid. The uptake of chlorogenic acid by Caco-2 cells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caffeic acid. The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of an orally administered compound depends on its availability for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subsequent interaction with target tissues. We then used an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to evaluat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vivo. We found that both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had effects on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ince caffeic acid has a strong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at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is hydrolyzed into caffeic acid in the intestine, it is possible that caffeic acid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天山雪莲提取物骨架微丸,并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用挤出滚圆法筛选天山雪莲提取物骨架微丸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累积释放度。结果制得微丸圆整度、均匀度、流动性及堆密度均较好,成品收率高,且30 min内体外释放度均>80%。结论本法制备的雪莲提取物骨架微丸,工艺简便易行,质量可控,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西藏雪莲为原料、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工艺过程的最优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对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西藏雪莲总黄酮的最优超声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液料比13:1(m L/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黄酮提取物含量为4.246%。其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效果。结论超声提取西藏雪莲总黄酮工艺具有时间短、提取物含量高等优点,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蒙药塔布森-2(tabson-2 decoction,TBD)中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C、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3-羟基肉桂酸、二氢咖啡酸8个苯丙素类成分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肠吸收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在同一浓度下8个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基本为空肠或十二指肠,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相结合。结论:肠道对TBD中8个苯丙素类成分均有肠吸收,空肠和十二指肠可能是其主要吸收部位。本研究可为TBD的药物临床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17.
天山雪莲水提取物抗辐射损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博  梁中琴  顾振纶 《江苏医药》2003,29(1):17-19,I001
目的:探讨天山雪莲水提取物(XL)的抗辐射损伤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XL对水辐射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计算清除率;Giemsa染色分析电离辐射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染色体畸变,结果:XL对电离辐射产生的羧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率达到60%(与对照组相比P<0.001;它还能明显抑制电离辐射所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01)。结论:清除翔自由基、防止染色体畸变可能是天山来雪莲水提取物抗辐射损伤作用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一枝黄花漱口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秀峰  谢燕  李国文 《中南药学》2008,6(2):195-198
目的建立一枝黄花漱口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成分芦丁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9nm,采用AgilentTC-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同时测定其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结果芦丁可用薄层色谱鉴别;绿原酸和芦丁分别在0.030~0.360μg和0.057~0.68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6、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8%和98.72%,RSD=1.68%、1.5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一枝黄花漱口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芪降糖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收集金芪降糖片3种剂量在肠道不同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对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计算各有效成分的累积吸收量(Q)及吸收速率常数(Ka)以分析它们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可检测到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吸收进入肠囊,分别为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且9个成分的Ka值在不同肠段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以金芪降糖片高剂量中绿原酸和小檗碱在120 min的累积吸收量为例,绿原酸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626.9 μg;空肠,1 116.8 μg;回肠,516.9 μg;结肠,215.8 μg,小檗碱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178.6 μg;空肠,208.6 μg;回肠,97.5 μg;结肠,66.8 μg。说明空肠对各成分的吸收最为明显,其次是回肠,且有机酸类成分的在肠吸收优于生物碱类成分。结论:金芪降糖片中4个有机酸类成分及5个生物碱类成分可吸收进入肠囊,各成分的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THAA)在不同生理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建立同时测定THAA效应组分群绿原酸,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7个组分含量的液-质联用(UPLC-MS/MS)法,考察比较THAA效应组分群在不同生理状态大鼠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探讨其最佳吸收部位及转运机制,同时选择吸收较好的肠段,考察P-gp外排转运蛋白对THAA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正常生理状态,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6个组分在各肠段吸收顺序为十二指肠 > 回肠 > 空肠 > 结肠,其中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在十二指肠及回肠吸收更好(Papp均大于或等于0.2×10-4cm·s-1);绿原酸各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 > 空肠 > 结肠,不过吸收均相对较差(Papp均小于0.2×10-4cm·s-1);同一肠段中各组分的吸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病理状态与正常组比较,THAA效应组分群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有增加;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在十二指肠及结肠的吸收显著增加;绿原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在各肠段的吸收略有提高;效应组分群在各肠段的吸收顺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荭草苷等6个组分肠道吸收受外排转运蛋白P-gp影响显著,炎症病理状态下影响更为明显;绿原酸可能不是P-gp的底物,但在炎症病理状态时,可使其吸收参数PappKaP%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中上段是THAA效应组分群的主要吸收部位;荭草苷等6个主要特征效应组分可能是P-gp的底物,其肠吸收存在饱和性抑制现象,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不仅为单纯的被动吸收,还存在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等吸收特征;其中绿原酸在肠道中的吸收可能为促进扩散式。炎症病理状态下,各组分所表现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机制与正常生理状态相似,不过肠吸收PappKaP%均有一定增加,提示炎症病理状态可能因机体内的菌群发生一定变化、因应激促进效应组分群吸收增加而使转运过程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