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复苏药物。方法 对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用递增剂量肾上腺素配合渐增剂量氨茶碱治疗作为治疗组 ,设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使用传统剂量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析复苏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 =9.964 ,P <0 .0 5 )。结论 递增剂量肾上腺素和渐增剂量氨茶碱配合纳洛酮的应用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予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对照组按上述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结论 心肺脑复苏中同时应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萨勃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试验组)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对照组)的疗效,两组均同时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包括药物及电除颤治疗.结果:试验组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80%;对照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50%,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P〈0.01).结论:ICU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跳骤停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给予2组患者均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同时辅助构建静脉通道,不间断性监测患者血压,并例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然后对照组静注肾上腺素约1 mg,隔3~5 min重复1次,直至复苏成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每隔30 min重复1次,但剂量≤10 mg。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3±17.8)min,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1±3.0)min,意识恢复时间(32.9±10.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纳洛酮用于常规心肺脑复苏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年间抢救心跳骤停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心肺脑复苏联合应用纳洛酮)和对照组(常规心肺脑复苏),观察心肺脑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中可缩短复苏时间,有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亲身参与救治的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复苏技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心肺脑均复苏)仅3例。复苏率分别为10%、3·4%。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患者基础疾病是否可逆,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郭剑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57-3058
目的 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急诊抢救的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肺脑复苏(CPCR)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2组复苏成功率,自开始CPCR至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的时间,复苏成功者72 h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复苏成功者72 h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用于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CPCR救治,可加快复苏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而且具有显著的促进脑复苏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和观察组(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存活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与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杨振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21-121,14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突发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诊后立刻行常规心肺脑复苏(CPCR)救治,治疗组给予。肾上腺素标准剂量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予肾上腺素标准剂量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率为5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3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纳洛酮和肾上腺素能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肺脑复苏抢救26例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光锋  游敏仪 《当代医学》2010,16(36):92-93
目的在急救医学中应用心肺脑复苏术(CPCR),抢救26例患者,总结其经验。方法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6例,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指标。结果成功复苏8例,总成功率为30.8%。结论科学规范常用心肺脑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管理,可大大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本法值得普及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院前心源性猝死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对心源性猝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立即胸外心脏按压、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注肾上腺素等心肺复苏;纳洛酮组除上述措施外,另静注纳洛酮。对比观察两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显著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PB术后发生的110例CRA病例,对诱因、CPCR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相关因素对初步复苏成功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初步复苏成功率51.8%,出院率40.9%。床旁开胸29例(存活6例),其中床旁行CPB 5例(全部死亡),ECMO 12例(顺利撤机7例、出院4例)。发现引起CPB术后CRA的主要原因为低氧血症44.5%、室颤23.6%、心电-机械分离(PEA)18.2%、心跳停搏10%、其他3.6%。分析初步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CRA发生时是否机械通气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循环诱因对初步复苏的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先心病患儿CPB术后发生CRA的原因及复苏过程有其自身特点。本组初步复苏成功率较高与CRA的及时发现、病因的准确判断,复苏团队的训练有素及ROSC建立后的综合处理密切相关。合理应用ECMO技术可为提高CPCR的远期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1例心肺脑复苏患者分为即时插管组和延时插管组,比较其插管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延时插管组分为急诊科医师组和麻醉科医师组,比较其插管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结果:即时插管有156例,插管时间为75.5±24.1s,心肺复苏成功85例,成功率为54.5%,存活51例,存活率为32.7%;延时插管组55例,插管时间为427.6±53.8s,心肺脑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为32.7%,存活4例,存活率为7.27%。即时插管组与延时插管组在插管时间、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时插管组中,急诊科医师组气管插管20例,插管时间为583.5±76.3s,心肺脑复苏成功3例,复苏成功率为15%,存活1例,存活率为5%;麻醉科医师组气管插管35例,插管时间为337.9±45.8s,心肺脑复苏成功15例,复苏成功率为42.9%,存活3例,存活率为8.6%。急诊科医师组与麻醉科医师组在插管时间、成功率、存活率存在差异。其插管时间、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管时间越短,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越高,存活率越高,麻醉科医师组插管时间短于急诊科医师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心跳骤停犬复苏后及给予纳洛酮干预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S100蛋白表达情况,了解纳洛酮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予体外电击诱发室颤,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于复苏后6h取脑海马组织行脑形态学检查及NO、S100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纳洛酮组S10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脑组织NO的含量高于纳洛酮组(P<0.01),纳洛酮组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纳洛酮后心肺复苏犬脑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所减轻,脑组织NO、S100蛋白的生成也显著减少,纳洛酮可能通过减少NO、S100蛋白的表达而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肾上腺素组(E组)、纳洛酮组(N组),每组25只。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心跳骤停10min时,经股动脉注入由窒息前采集的动脉血与肝素50U/100g、肾上腺素4μg/100g(E组)或肾上腺素4μg/100g+纳洛酮0.1mg/100g(N组)的混合液进行复苏。对照组不予采血、窒息、复苏。分别于复苏后30、60、120、180min时,采血检测ET含量。结果:复苏后各时点E组、N组血浆ET值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且E组血浆ET值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复苏后120min、180min,N组血浆ET值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时应用纳洛酮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利于复苏后心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作用机理及实用价值.方法将急诊室抢救或院内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纳洛酮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前者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纳洛酮2.0mg+NS 20ml静推,且可在间隔半小时后重复使用;常规复苏组则行常规心肺脑复苏.结果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复苏组(其二组的复苏成功率依次为42.9%、14.3%、P<0.05).结论在常规复苏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心肺复苏后6 h犬脑组织病理及S100蛋白、S100B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纳洛酮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予体外电击诱发室颤,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于复苏后6 h取脑海马组织行脑形态学检查及S100蛋白和S100B蛋白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纳洛酮组S100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多于空白组.S100B蛋白mRNA表达在空白组、对照组、纳洛酮组分别为0.028±0.019,0.367±0.015,0.130±0.018,其中空白组和对照组的S100B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病理变化明显,可见神经元脱失、神经元胞浆浓缩、核仁不清、毛细血管明显肿胀变形等.而纳洛酮组相同部位的神经元脱失和损伤轻于对照组,仅少数神经细胞和毛细血管出现程度不等的水肿样改变及胞核固缩现象.结论:使用纳洛酮后心肺复苏犬脑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所减轻,纳洛酮可能与降低心跳骤停后脑组织S100B蛋白mRNA表达因而使S100蛋白的生成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