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难治性妇科大出血患者采用Sddinger技术行急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根据髂内动脉造影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侧髂内动脉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果7例髂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造影剂外渗并聚集于子宫体旁;3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明显外渗而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其中2例右侧子宫动脉升支见造影剂外渗、聚集,1例宫底偏左侧造影剂外渗,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10例出血患者都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1例未能止血,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发现该患者患有“血友病”,1例刮宫术后大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但过早取出阴道内填塞止血纱布条时再出血转手术治疗,发现子宫底部有-3cm裂口。其余患者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恢复正常,观察1周无再出血后出院。结论DSA能定位诊断妇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妇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最佳投照体位,指导超选择盆腔血管插管,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正常成人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造影资料51例,测量其双侧髂总动脉间的夹角、双侧髂内动脉开口的高度和髂总动脉长度;观察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正位、对侧斜位、同侧斜位造影片上显示程度;分析髂内动脉及分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造影解剖类型。结果:①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57.22°±8.39°,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6.41°±7.99°,女性髂总动脉夹角大于男性(P<0.01);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②对侧斜位是显示髂内动脉及分支的最佳体位;③本组正常成人髂内动脉造影可分为四种解剖类型。结论:对盆腔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性别及其髂内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类型、髂总动脉的主干长度,选择最佳投照体位,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结果14例髂动脉MSCTA检查,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移植肾动脉正常7例,髂动脉和(或)移植肾动脉异常7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狭窄闭塞4例,髂内动脉闭塞2例,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支架术后1例,髂动脉钙化5例。结论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与评价肾移植术后髂动脉血管改变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手段在骨盆外伤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02例骨盆外伤大出血患者中53例采用介入治疗(其中包括3例介入治疗加外科治疗)作为观察组, 49例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管造影表现、平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根据血管造影表现诊断髂内动脉主干断裂28例(包括双侧髂内动脉断裂3例),臀上动脉断裂8例,臀下动脉5例,闭孔动脉断裂4例,骶外侧动脉断裂3例,阴部内动脉断裂2例,髂总动脉断裂1例,髂外动脉断裂1例,股动脉断裂1例;采用介入放射学手段治疗53例(其中包括球囊导管暂时止血加外科手术3例),栓塞出血动脉56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死亡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介入放射学处理是骨盆外伤大出血的较有效的诊断、止血手段,疗效可靠,在骨盆外伤急救医学中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魏巍巍  岳云龙 《铁道医学》2000,28(4):243-245
目的 探讨膀胱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96例膀胱癌均行两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于治疗前后行髂内动脉造影及B超、膀胱镜检查。结果 多血管型54例(56.2%),少血管型42型(43.8%),治疗后,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8.1%。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是膀胱癌有效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96例膀胱癌均行两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于治疗前后行髂内动脉造影及B超、膀胱镜检查。结果多血管型54例(56.2%),少血管型42例(43.8%)。治疗后,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8.1%。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是膀胱癌有效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061054髂内动脉造影解剖研究及对血管内介入操作的指导意义/李彩霞…∥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2).—121~124探讨了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最佳投照体位,指导超选择盆腔血管插管,提高具介入插管的准确率及成功率。结果:(1)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均数为57.22°±8.39°,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1.41°±7.99°,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左侧髂总动脉干长于右侧;(2)对侧斜位对照较正位和同侧斜位投照能更好地显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开口和行程;(3)依据正常成人髂内动脉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 ,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 3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部分大出血患者还使用微钢圈栓塞。结果:DSA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者其分支子宫动脉,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或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造影剂呈片状、小点状外渗,或子宫动脉明显扭曲;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加上微钢圈栓塞后即作DSA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已栓塞,造影剂无外渗,临床2 0例出血立即完全停止,1例出血逐渐减少,对症治疗后1周内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出血而作全宫切除术。结论:应用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血管内栓塞的疗效。方法对1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条或不锈钢圈作髂内动脉或出血动脉及分支栓塞。结果术前髂内动脉造影示对比剂外溢17例,其中伴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截断3例,髂内动脉广泛痉挛1例;手术后,24h内血压均明显回升,均达到治疗目的,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对合并髂动脉狭窄的腹主动脉瘤腔内的效果。方法:对合并髂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患者2例,术前增强CT明确腹主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和髂动脉的狭窄程度,术中先行狭窄髂动脉球囊扩张,再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必要时行球囊后扩张使覆膜支架完全展开。结果:2例造影结果均提示腹主动脉瘤隔绝满意,未见明显内漏的发生。结论:腔内治疗合并髂动脉狭窄的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术中采用球囊预扩张或后扩张处理狭窄髂动脉,可为支架系统的通过和展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陈康  张雪斌  舒欣  程乐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29-3129
近年来,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适应证更加广泛,被推广应用于各种盆腔肿瘤的治疗。本文收集了90例膀胱癌应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病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85例,女性5例,年龄为52岁94岁,平均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反复发作。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一侧股动脉,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以臀上动脉开口部为界,确定其近端有无参与肿瘤供血的动脉。再使导管超越臀上动脉进入髂内动脉前支作灌注化疗。栓塞时再次作超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开口部位,在导丝引导下超选入…  相似文献   

12.
黄伟彪  杨伯郁  张金  吴厚权 《广西医学》2009,31(11):1681-1682
目的观察双倒髂内动脉及双侧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产后子宫大出血临床疗效。方法14例产后子宫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分别用明胶海绵颗粒及长条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果14例患者栓塞成功,均术后30min阴道流血停止。随访3d至3个月,1例术后3d死于肝性脑病,其余患者无再次出血,止血效果100%。结论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及双侧子宫动脉治疗产后子宫大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介入法构建新西兰兔髂内动脉出血模型。方法 随机挑选8只新西兰雌兔,全身麻醉后,抽全血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含量;经皮切开暴露颈动脉,21G微穿针穿刺左颈总动脉,置入V18导丝交换微导管,行全主动脉血管造影,于腹主动脉下段造影明确左髂内动脉开口,超选左侧髂内动脉主干,予V18导丝硬端将左髂内动脉戳破,造影见左髂内动脉造影剂溢出,评估造模成功,10 min后微导管分别超选双侧髂内动脉,予自制明胶海绵条栓塞双侧髂内动脉主干,复查造影栓塞满意,拔除微导管,明胶海绵块压迫左颈动脉15 min,观察无出血,缝合皮肤,复查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含量。结果 8只新西兰兔造影见全身动脉走形与人相似;8只新西兰兔造模均成功,造影见髂内动脉造影剂明显溢出,造模后的全血红细胞计数3.6×1012/L,血红蛋白含量75 g/L,红细胞压积25%,明显低于造模前的全血红细胞计数(4.4×1012/L),血红蛋白含量(93 g/L)和红细胞压积(3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只新西兰兔栓塞后麻醉复苏均存活,无感...  相似文献   

14.
梁文钊 《当代医学》2008,(12):89-90
目的 对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8 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8例患者栓塞治疗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短、止血速度快,并且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临床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造影的解剖及其显示的最佳体位。方法:2002年3月-2009年3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共31例髂内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子宫动脉的起源及最佳投照体位。结果:子宫动脉均由髂内动脉发出,其中61.2%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7%,77.4%,48.39%。结论:子宫动脉主要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其起始段的最佳显示体位为同侧斜位25°-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栓塞。结果8例患者栓塞治疗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短、止血速度快,并且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临床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大出血急诊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止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子宫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病例加栓塞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血管。结果:24例造影表现为子宫体造影剂外溢16例,子宫动脉异常增粗迂曲,有明显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14例;24例1次栓塞后均止血,有效率100%。结论:急诊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大出血止血确切、疗效快、并发症少,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合并髂外动脉狭窄的髂外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确诊为髂外动脉瘤,同时合并髂外动脉狭窄,治疗上选择血管腔内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受益.对于髂外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治疗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方晓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86-58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血供,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结果12例患者均一次性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或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治疗止血成功,无1例复发,并保留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20.
黄宏  沈盛华 《右江医学》2003,31(1):87-87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采用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常规消毒取左或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先作伤重侧髂内动脉造影 ,在明确出血动脉后作明胶海绵颗粒或条或加弹簧圈栓塞 ,退出导管到腹主动脉后再作对侧髂内动脉造影及栓塞。结果 :除 2例合并肾破裂患者在作肾切除时因难以控制出血、失血过多死亡外 ,其余 12例休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在ICU病房实施栓塞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