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斜肌转位术矫治先天性下直肌缺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21岁自幼双眼上斜,不能下转,低头视物.随年龄增大上斜加重,未经任何治疗,于1998年3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治.  相似文献   

2.
崔国义  王慧 《眼科研究》1994,12(1):68-69
先天性双眼下直肌缺如一例崔国义,王慧,王超廷,崔国军(河南省周口地区眼科医院周口466002)患者尹×,女,20岁。主诉自幼双眼上斜低头视物,随年龄增长上斜加重,于1991年3月27日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双眼FC/20cm-10.0...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是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2006年所遇的1例报告如下。病例:患者刘某,女性,20岁。自幼右眼上斜,无家族史,全身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袁××男36岁于2005年6月27日入院。病史:生后即发现右眼上斜,左眼球缺如,右眼上斜逐步加重,未治疗过。体格检查:全身发育及智力正常。视力:右眼:0.05×—18.00Ds/0.05,右眼球前节未见异常,右眼底未见特殊改变。左眼结囊膜完整,无眼球。眼位: 15°R/L25,眼球运动:右眼完全不能下转,内外转受限。诊断:右眼固定性上斜视,右眼高度近视,左眼球缺如。手术方法:表麻及结膜浸润麻醉充分后,在上、下方角膜缘后8mm行结膜切口,分离暴露上直肌,于抵止点处套环缝合上直肌并止血、切断上直肌,最大限度悬吊上直肌于抵止点后11mm结扎缝线固定,观察眼位变…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在先天性眼外肌缺如中最多见。一般患者呈大角度上斜,完全不能下转,甚至不能到达中线。近两年在我科遇到两例,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现将我科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0岁,农民。因右眼上斜视伴头右偏入院。患者11岁被其父打伤面部后右眼逐渐上斜,伴头向右肩倾斜。足月顺产,否认产伤及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是一种发病率低、临床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自Stieren(1903)首次报告先天性下直肌缺如病例,国内外类似病例报告逐渐增多。临床特征:1自出生或生后几个月即发现上斜,且随年龄增大上斜加重。2右眼较多。3视力有弱视或正△△常。4上斜度均>5 0,合并水平斜视斜度≥20,  相似文献   

8.
9.
我科自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肌肉联结术治疗一条直肌全麻痹或缺如 9例 ,手术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9例病例外直肌全麻痹 8例 ( 9只眼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 1例 ( 1只眼 )。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不过中线。其发病原因分别为外伤 5例 ( 6只眼 )、糖尿病 1例、脱髓鞘病 1例、脑血管病 1例 ,最小年龄 2 5岁 ,最大年龄 67岁 ,平均 3 8岁。均为经病因治疗 6个月以上无效者。 2 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视力、屈光间质、眼底角膜映光观察眼位。详查眼球运动及复视像做麻痹肌定性诊断。通过同视机九个诊断眼位同时…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多为分次手术治疗.现作者遇到一例,采用单次手术矫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病例 患者女,10岁.出生后即发现右眼上斜,歪头视物,尤以看远时明显,不随年龄增大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48岁 农民 自幼双眼上斜,下转困难,视物不滑,加重3个月,右眼视力为眼前手动,左眼视力为眼前指数。双眼小眼球,右眼为著。双眼上斜,平视时无法看到角膜。令其下转,右眼角膜隐藏于身上方,左肯仅见下方角膜缘(图1)。用于推开上睑,令其上转可看到角膜。角膜弥漫薄翳,缘部血管劈( )。瞳孔偏鼻下方(图2),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在临床上报道较为少见,国内报道更少,其手术方式多采用上直肌后徙,下斜肌转位及直肌联接术,但采用异体巩膜下壁骨膜固定报道极少,现将我院所遇2例先天性下直肌缺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垂直斜视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先天性下直肌缺如表现为患眼自幼存在明显的上斜视,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美容需手术予以解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5例,均一次手术达到美容目的,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01/2007年我们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下直肌缺如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7~43岁,均为单眼发病,垂直斜视均在5mo内被发现,右眼2例,左眼3例,患眼均存在明显的上斜视,个别病例原在位甚至不能暴露角膜。术前视力及屈光检查:5例患者健眼均为注视眼,患眼存在重度弱视,视力低于0.1;因患眼下转受限不能正前方注视,无法取得可靠的验光结果,故屈光结果不详。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患眼上斜均超过25°,个别病例甚至超过45°;单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2岁,自幼双眼上斜,加重伴视力障碍7年。患者诉自幼双眼上斜,视力差,但能做少数家务劳动。1997年患者渐感双眼上斜加重,无法视物,以右眼较显著,需用手指提起左眼上睑才能视物,而提起右眼上睑仍无法视物。近2年患者左眼常伴红痛,异物感。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眼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眼外肌解剖及眼球运动的特点阐述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机制,探索下直肌鞘纤维分离用于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对31例61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从下穹窿部行下直肌鞘纤维离断或联合穹窿眼睑皮肤缝线术及术后下睑缝线牵引。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18.64个月。结果29例57眼一次手术完全矫正,占93.55%,2例4眼复发,占6.45%。结论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机制不同于传统概念原因。运用下直肌鞘纤维离断符合生理解剖关系或联合穹窿眼睑皮肤缝线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球后麻醉白内障术后引起复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多为垂直性复视[1].本文报道1例球后麻醉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就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小眼球虹膜缺损后巩膜葡萄肿合并下直肌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农民,因自幼右眼视力差伴上斜视入院。患者生后发现右眼小,且向内上方偏斜,随年龄增长上斜逐渐加重,拟手术矫正斜视收入院。父母为非近亲结婚,孕期无特殊,否认产伤及手术史,足月顺产,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示全身未见异常,无智力障碍。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指数/15cm,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患者,女,43岁。因发现左眼视力下降20d,以左眼视网膜脱离于2010年8月3日收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智力正常,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鸭型步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直肌颞侧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1例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外展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斜视度、代偿头位角度、受累眼外转和内转受限的程度。11例患者均行上直肌颞侧转位手术,其中8例同期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内直肌后徙手术采用术中调整缝线方法,根据术中眼位,确定内直肌后徙的位置。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内斜度、代偿头位角度、外转及内转受限的程度。结果10例患者一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患者代偿头位和复视消失,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1例患者上直肌全肌腹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后欠矫,残余代偿头位及复视,3个月后行下直肌颞侧转位术,头位及复视消除。11例患者内斜视从术前31.2°±13.7°矫正至术后3.4°±1.7°(t=7.28,P<0.01);代偿头位从术前26.1°±7.7°矫正至术后0.9°±3.0°(t=10.75,P<0.01);外转受限从术前-4.8±0.9矫正至术后-2.0±0.9(t=8.84,P<0.01);内转受限从术前-0.2±0.4矫正至术后-1.0±0.4(t=4.62,P<0.05)。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垂直或旋转复视。结论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同期进行。单独上直肌转位不会带来新的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上直肌转位术联合调整缝线下的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下直肌断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