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手足口病289例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从中获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对策,为今后手足口病的及早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医治的289例手足口病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经治病例中轻症271例,重症倾向15例,重症3例。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降颅压、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重症病例置PICU在重症倾向病例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处理。痊愈268例,好转20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筛查重症病人,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痊愈71例,好转3例,无l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6月、2009年4月~5月在我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患儿422例,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42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5岁及以下儿童最多(90.76%);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皮疹,可伴纳差、眠差、咳嗽、呕吐、烦躁、头痛等症状;辅助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心肌酶谱异常,血糖升高或降低.治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愈421例,死亡1例. 结论 把握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筛查初诊重症患儿,以便能及时采取对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5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0例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及时、早期治疗,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和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5.
方伟 《当代医学》2016,(19):126-127
目的:探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从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康复速率,是一种临床高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129例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1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报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均痊愈(好转),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目前虽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但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综合治疗,可防止严重并发症及本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抗菌、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足口病849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杨  冯思霞  李玉香  王峰 《吉林医学》2011,(10):1968-196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收治住院的849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7.29%),尤以3岁以下患儿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1.43∶1,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发病从4~11月,高峰为7~9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5.08%,CoxA16占38.34%;死亡病例均为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抗菌、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任海莲  尚艳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096-109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680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儿童(97.2%),<3岁患儿发病构成比最高。男女比例为1.34∶1,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4~11月均有发病,高峰为4~6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5.08%,CoxA16占38.34%。结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抗茵、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未见副作用。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自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10年3月至10月我科收治的51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婴幼儿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5~6月份为发病高峰.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等.确诊后除常规给予抗病毒、对症及支持治疗外均又给予脱水剂降颅压、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等处理,治疗10~14天后均临床痊愈.结论 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 8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50例和对照组8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 mg·kg-1·d-1静脉滴注,对2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肤疱疹愈合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停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常规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侯丽娟  李旭英 《中外医疗》2010,29(5):37-37,39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住院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临床表现,所有患儿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典型,易引起心肌损伤,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给予必要检查,有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的场所要注意餐具及环境卫生,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王善庆  王善用 《吉林医学》2014,(7):1443-1444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蒲地蓝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8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蒲地蓝口服及病毒唑,对症处理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匹多莫德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蒲地蓝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识别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祝浓 《当代医学》2010,16(27):120-121
目的总结169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在临床救治重症手足口病提供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依据,方法对1356例小儿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建立手足口病巡查表,制定周密的各系统监测观察指标,发放手足口病病情告知书,加强卫生宣教,做到医(护)患(家长)互动。结果前后甄别出169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除3例是急诊科直接送中心ICU的外,其余166例均经儿内科病情观察给予重症甄别的。除1例由急诊科直接送中心ICU的放弃治疗外,其余168例均得到及时抢救治疗及后期儿内科普通隔离区的调养,均临床痊愈出院。结论规范细致的护理病情观察,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抢救治疗极为重要,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50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35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 d~8 d,全部患儿未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减轻手足口病患儿的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有效的隔离,对症应用抗病毒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28例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隔离及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患儿,对被污染的所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疫情报告,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对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同时对患儿采取早期隔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患儿全部使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