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人住我科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的出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注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67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机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2min组和按压3min组,测量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记录前6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按压2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7.46±7.43)mm和(37.02±8.9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压3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45±8.87)mm和(34.98±8.6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因素之一,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0mm的患者易出血,需按压3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3种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推注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推注时间的皮下注射:方法A:推注时间10s;方法B:推注时间30s;方法C:推注时间为10s,停留10s之后拔针。观察3种方法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过程中,方法B、C与方法A比较,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小出血面积。结论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可使用推注时间为30s或推注时间10s,停留10s再拔出针头的方法,减少患者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朱刚  张沙丽  阳维新  钟镇江 《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88-89,F0003
1病例资料男,49岁。因发热3天,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右侧下肢抽搐1次入院。患者3天前感冒,自服百服宁5片后突然晕厥跌倒,意识短暂丧失,并伴右侧下肢抽搐,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6·9℃,呼吸18/m in,血压140/100 mmHg。精神萎靡,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面部有轻度擦伤。心率92/m in,律齐,双肺无啰音,四肢活动自如,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患者24小时无尿,查血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75,血小板65×109/L,血红蛋白141 g/L,凝血酶原时间(PT)11·9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9 s,血钾3·48 mmol/L,尿素24·7 mmol/L、肌酐589μ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肺栓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各注射560例次,研究组采用改良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硬结面积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2 cm有8例,对照组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1,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结论改良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和硬结例次,降低了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俊英 《当代护士》2014,(12):120-1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射,共注射90次。结果通过观察,试验组皮下出血次数52次,平均出血面积为(1.50±0.26)cm2。对照组皮下出血次数69次,平均出血面积为(3.82±0.82)cm2,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可减少出血次数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注射持续30s比注射持续10s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结论延长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间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6,自引:2,他引:15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 ,同时找出较有效的压迫时间 ,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减小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 ,将每例患者的 1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 5组 ,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 1min、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且 3min组与 2min组出血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出血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且较大面积 (>2cm× 2cm)出血率在 3min组与 2min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局部压迫 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通常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因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起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造成患者的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胚胎移植术后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皮下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注射方法的不正确、注射部位和间距不当、按压的力度及时间差异是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选择腹部正确注射、注意注射间距、压迫时间、按压力度以及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减少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1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为A组,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为B组,传统注射法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间疼痛程度有差异;其中A组与B组患者之间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间比较,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或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优于传统注射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皮下注射不同进针方法患者产生的疼痛反应,探讨减轻接受皮下注射者疼痛程度的进针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接受皮下注射者90例(440例次),分别采用侧握式(以下称传统注射法)和执笔式(以下称改良注射法)(各220例次)分别进行皮下注射。采用自身对照法,奇数日采用传统注射法,偶数日采用改良注射法。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与传统注射方法比较,接受改良注射法的220例次中,中度疼痛72例次(占总数的32.7%),明显低于接受传统注射法的150例次(占总数的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P〈0.01)。结论执笔式进针法进行皮下注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LMWH治疗TIA 30例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LMWH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蒋一茵  钱燕  王楸  池美珠 《临床荟萃》2006,21(10):709-711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mass infant,VLBMI)喂养方式的因素以及不同营养方法与体质量增长关系。方法54例VLBMI生后12小时内先给予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当出现肠鸣音或排出胎便即开始鼻饲喂养,病情较重者从0.5~1 ml/h微泵持续鼻饲开始,逐渐从全部肠外营养过度到部分肠外营养,当肠道内营养供能达到418.4 kJ.kg-1.d-1时停PN,按照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PN<10天,平均(5.79±1.99)天,共计28例;组2:PN≥10天,平均(15.92±5.36)天,共计26例。结果54例平均应用PN时间为(10.67±6.47)天;组1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高于组2,并发低T3综合征的患儿少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等措施有助于肠道内营养的早期建立,肠道内营养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以满足VLBMI的体质量增长,传统PN治疗方案存在能量供给不足,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low-dose,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enoxap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lichen planus (LP). Twenty-four patients clinically and histo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LP with intense pruritus were treated with 3 mg of enoxaparin (Clexane), subcutaneously once a week for 4-14 weeks. Complete remission was observed in 20 of 24 patients (83%) who had widespread cutaneous involvement, but no or minimal effect was observed in four of 24 patients, three of whom had chronic hypertrophic LP. Low-dose enoxaparin was observe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P without any side-effects. Enoxaparin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L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rt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组)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PDT手术时间相近,均明显短于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3种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模方法,探索适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裸鼠移植瘤建模方法.方法 48只BALB/C-nu/nu裸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实验组采用2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1采用1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2采用瘤细胞悬液法进行建模,分别观察成瘤率、成瘤时间和成瘤数目.接种后3~6周进行常规MR扫描及T2-mapping成像.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成瘤率分别为93.75%、75.00%、43.75%,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肿瘤体积达1 cm3的时间分别为(21.7±2.4)天、(29.8±2.9)天、(34.6±3.9)天,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形成单发肿瘤的比例分别为93.33%、75.00%、14.29%,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T1WI和T2WI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等主要脏器,肿瘤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利用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MSE)可测量肿瘤组织的T2弛豫时间,将T2-mapping成像数据输入工作站可获得T2-mapping伪彩图.结论 采用体积约2 mm3的改良瘤组织块法制作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且较易形成单发肿瘤,可进行常规MR成像和T2-mapping成像,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成像研究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