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诊断腕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摄取腕骨正侧位片,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及螺旋CT检查。记录腕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以螺旋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X线平片正位、正侧位及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 120例中,舟骨骨折比例最高,为67.5%;其次为月骨骨折,占13.3%。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检出率为93.8%,显著高于正侧位的78.8%和正位片的61.7%(P<0.05);与单纯正位片比较,正侧位片对腕舟骨骨折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腕舟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是常规X线正侧位片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骶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骶骨骨折的骨盆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17例,Ⅱ型10例,Ⅲ型5例,X线平片确诊19例(59%),漏诊或可疑13例;多层螺旋CT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均明确诊断并对骨折作出正确的分型.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骶骨骨折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及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98例110个椎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94例106个椎骨骨折.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分别显示椎体骨折105,107,96个和椎弓根骨折19,23,加个以及椎板骨折32,35,31个和骨折片突人椎管61,66,66个;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分别为56处(52.3%)、11处(47.8%)、10处(28.6%)和22处(33.3%).脊柱爆裂型骨折55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单纯性压缩性骨折12例(21.8%).3D重建显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旋转及椎体脱位比X线平片更直观.结论综合应用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图像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判断脊髓损伤的情况,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0例,可疑诊断6例,螺旋CT均予以诊断。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在对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检出率(95.12%)明显高于X线平片(53.6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应结合CT影像,根据各自优点从而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头月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头月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24例患者中,月骨脱位2例,月骨周围后脱位22例,其中不伴有腕舟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4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4例7处,合并腕骨撕脱性骨折6例7处.X线平片准确诊断月骨脱位2例、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漏诊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误诊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漏诊腕骨撕脱性骨折4例5处.CT薄层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全部准确显示脱位及骨折(100%).结论 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对显示头月关节脱位更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骶骨骨折的常规X线和三维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6例骶骨骨折患者的X线、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27例(58.7%,27/46),漏诊19例(41.3%,19/46),CT三维成像明确诊断44例(95.7%,44/46),漏诊2例(4.3%,2/46)。对确诊的骶骨骨折进行Denis分类,X线平片正确分型20例(74.1%,20/27),CT三维成像正确分型44例(100%,44/44),X线平片与CT三维成像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6例骶骨骨折患者,34例行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骶骨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晓昆  徐建  刘刚 《西南军医》2012,14(3):465-466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后重建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确诊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骨盆前后位普通X线平片检查,然后行SCT骨盆扫描,并应用后处理软件MPR、SSD及VRT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其中5例进行了术后的重建。结果 X线平片确诊24例,可疑诊断4例,漏诊2例,SCT通过后重建技术在术前对临床怀疑髋臼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以及漏诊病例全部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骨折类型、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术后5例经VRT技术立体显示手术后髋臼治疗情况及内固定器的形态、结构、位置。结论 S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髋臼骨折、制定手术方案以及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腕骨脱位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两者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以提高对腕骨脱位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11月共21例腕骨脱位病人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容积再现(VR)三维重组和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45岁,平均(31±7)岁.腕骨脱位位于左侧14例,右侧7例.结果 月骨脱位8例;月骨周围型脱位13例,其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3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位2例.在伴有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桡骨茎突及舟骨骨折于X线平片均得到确诊,而3例合并三角骨骨折的病例在X线平片上或不能显示骨折,或显示骨折片但不能确定具体部位.运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组后均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X线平片对于腕骨脱位大多可以做出正确诊断,但当合并腕骨骨折,特别是细微骨折时,漏诊率较高,多层螺旋CT的MPR、VR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腕骨脱位及合并骨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平扫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的30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例中CT诊断为急性单纯性水肿性胰腺炎1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密度轻度减低,轮廓模糊,以及胰周积液。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7例,表现为胰腺明显增大,密度弥漫性减低,坏死区密度更低,出血区密度高于正常组织,明显的胰周脂肪坏死和积液。结论螺旋CT平扫是急性胰腺炎简便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E-SFT患者术前CT检查影像资料和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评估CT检查在E-SF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0例E-SFT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检查示良性80例,恶性10例;CT检查结果为良性72例,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大部分边缘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恶性18例,平扫示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瘤体强化不均匀,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60%(6/10)、82%(74/90)、85%(68/80)、33%(6/18)、94%(68/72)。结论 E-SFT的CT检查影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助于评估纤维瘤的良恶性,可将其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评估的有效依据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八例Askin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Askin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Askin瘤的影像表现。8例均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4例行核素骨扫描。结果8例Askin瘤均表现为位于胸壁或胸腔的软组织肿物,其中左侧4例,右侧4例。6例大病灶密度不均匀,2例较小病灶内密度或信号均匀;CT扫描4例可见囊变、坏死区。CT、MRI、核素骨扫描共显示肋骨破坏6例,其中CT显示4例,MRI显示1例,核素骨扫描显示放射性核素浓集3例。胸腔积液6例。瘤肺交界面清楚1例,不清楚7例。8例病灶中均未见钙化。结论Askin瘤影像学表现为胸腔或胸壁的软组织肿物,但不具有特异性,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肿物,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胰管内乳又状黏液性肿瘤的CT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54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8例患者亦进行了B超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 CT检查发现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块6例,胰头颈体部低密度肿块1例,胰腺体积增大1例,肿块最大径5.6~9.5cm不等,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例肿块边界尚清晰,1例病灶与胃后壁紧密粘连。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5例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黏液溢出者3例,胰头体部胰管中断1例,4例全程胰管扩张。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结合ERC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及阅片技巧(附1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超急性脑梗死病例,64例应用常规CT扫描,82例采用颅窝去伪影软件5mm薄层扫描。对CT平扫图像均采用常规阅片方式和CT影像工作站反转功能读片。结果:CT平扫阳性表现主要有脑动脉高密度征,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20.31%和47.56%(P〈0.001);局部脑肿胀征应用不同阅片方式阳性率分别为45.2%和46.58%(P〉0.05);脑实质低密度征应用不同阅片方式阳性率分别为19.18%和45.21%(P〈0.001)。结论:CT平扫对半数以上超急性脑梗死病例可做出诊断,应用薄层扫描及CT影像工作站的反转功能读片,可明显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增强采用22s、35~39s、60s的扫描模式。观察真假腔内造影剂浓度变化。结果: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Ⅰ型18例,Ⅱ型6例,Ⅲ型39例。多期扫描真假腔诊断准确率93%。结论:多期CT扫描方法可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例真假腔的诊断准确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