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本文对2003年3月~2005年2月期间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中的特征性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3~56岁,平均28·5岁。临床上以急症腹部外伤就诊者37例,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肠鸣音消失,腹肌强硬、压痛,其中33例在伤后24 h内获得诊断,4例延迟诊断超过24 h。外伤后数天腹部疼痛就诊者5例,表现为中下腹钝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36例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腹穿检查:5例患者腹穿抽出少量液体。全部病例均使用东芝…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系膜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对病变形态、边界、密度、增强后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7例肠系膜损伤均可见腹腔积液、损伤肠系膜区脂肪呈薄雾状密度增高,其中对比剂血管外渗出2例,损伤部位肠壁增厚7例,肠系膜血肿12例,其中9例血肿边缘呈尖角状改变。结论: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比剂血管外渗出为其直接征象;肠系膜脂肪呈薄雾状密度增高、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伴尖角状改变具有相对特异性;CT扫描发现腹腔积液、局部肠壁增厚及实质性脏器损伤时应密切观察周围肠系膜改变,以免遗漏肠系膜损伤的可能。密切结合临床外伤史及体征,CT检查可对肠系膜损伤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及肠系膜钝挫伤的CT表现.方法 对37例拟诊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住院患者行CT扫描,在CT扫描后12 h内手术,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术前就与肠及肠系膜损伤相关的5种CT征象双盲软读片.分别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正确率.阅片结论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配对四格表,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结果 本组术前综合运用主要CT征象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正确诊断率达86.5%(32/37).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腹膜腔游离气体影、肠系膜脂肪条索影、肠系膜血肿及肠壁周围积液影,其灵敏度分别为50.0%、16.7%、79.3%、23.1%和75.0%;特异度分别为85.7%、100%、40%,100%和44.4%.CT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与病理诊断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2,P=0.073 6).结论 根据CT征象可在术前对肠及肠系膜钝挫伤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6)
目的 :探讨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65例中肠管破裂17例,表现为腹腔积液和积气;单纯肠系膜挫伤5例,表现为挫伤区域肠系膜脂肪模糊、水肿或血肿形成;肠和肠系膜并存损伤43例。10例合并肝、脾、肾等实质脏器中的1个或多个脏器损伤。结论:CT可作为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腹腔积气和肠系膜血肿分别对肠管破裂和肠系膜挫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而腹腔积液和肠管水肿对肠管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BBMI)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急诊腹部增强CT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纯性BBMI患者54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23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由2位影像医师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并计算基于影像学肠道损伤评分,即Faget评分和Mc Nutt评分(BI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CT判读肠道损伤部位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壁中断、系膜缘及游离气腹、肠系膜血管中断/活动性出血、节段肠道强化减低、非局灶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在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get评分、BIP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get评分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28,最佳阈值为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95.7%。CT诊断BBMI肠道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2%、87.5%、90.3%、76.1%、98.7%、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据肠及肠系膜损伤CT表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26例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2例.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CT表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患者的最终诊断和治疗结果为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ROC曲线分析.阅片者间差异性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肠管连续性中断和肠系膜血管内造影剂外溢只见于手术组,腹腔游离气体多见于手术组.2位医师根据CT图像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OC曲线分析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Az值均>0.9).2位医师之间一致性分析结果为中、高度一致.结论 根据CT征象可较准确地判断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杨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3):242-244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的螺旋CT征象。结果本组25例病例中CT表现为腹腔游离气体16例,气体的形态为新月形或为圆形大小不一的气泡影,主要位于膈肌下或前腹壁下或肝门附近。腹腔内积液25例,从少到中等量,多位于肝脾周缘、肝肾间隙、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肠系膜内血肿或肠系膜肿胀脂肪密度增高22例。胃壁连续性中断2例。局限性小肠壁肿胀增厚3例。肠壁血肿形成1例。其他合并症包括腹前壁肿胀、脊柱骨折等。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的各种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全腹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15例AMI.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结果 15例AMI直接征象:动脉期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栓塞(3例).静脉期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栓塞(12例);间接征象“缆绳征”12例,肠系膜水肿10例,肠管壁增厚12例,肠管扩张、积液8例,肠壁强化减弱7例,其中2例可见节段性未强化区,腹水6例,肾前筋膜增厚4例,肠壁积气2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高密度征7例(静脉栓塞6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累及门静脉、脾静脉6例,其中4例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肝脏异常低灌注区.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及时准确,应作为临床怀疑肠系膜血管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间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肠系膜肿瘤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肠系膜肿瘤中,18例起源于小肠系膜,4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其中恶性淋巴瘤9例,平滑肌肉瘤3例,转移瘤4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肉瘤、恶性上皮样神经鞘瘤、硬纤维瘤、畸胎瘤各1例。所有病例CT均表现为大小、数目不等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推压或包绕肠管。邻近肠系膜模糊。“夹心饼”征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和转移瘤。结论:CT对肠系膜肿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对少数病例,其定位、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经18 F-FDG PET/CT诊断为肾脏肿瘤且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7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3±14.1)岁.PET/CT诊断根据肾脏轮廓改变、病灶密度异常及FDG摄取程度做出.计算18F-FDG 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效能指标.结果 79例中恶性肿瘤70例(包括肾细胞癌40例、肾盂癌5例,淋巴瘤8例,转移瘤16例,肾筋膜囊脂肪肉瘤1例);良性肿瘤9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后肾腺瘤1例;不含小脂滴样错构瘤病例).18 F-FDG PET/CT对病灶检出率达97.5%(77/79),对肾脏良恶性病灶判断的灵敏度为92.9% (65/70),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91.1% (72/79),阳性预测值为97.0%(65/67),阴性预测值为58.3% (7/12).结论 18 F-FDG PET/CT能够检出并判断大部分肾脏占位病变性质,对肾脏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做出综合评价是18F-FDG PET/CT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和MR检查拟诊为脊髓血管畸形的15例患者进行了CTA.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4例行于术治疗.将CTA图像与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对照,从判定畸形的类型、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可能存在的瘘口等方面,对CTA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15例脊髓血管畸形经DSA和手术确诊,分别为6例髓内动静脉畸彤、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4例Cobb综合征.CTA对15例患者的分类和对病变累及范围的判断与DSA结果一致.CTA清晰显示了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瘘中4例CTA判断的瘘口位置与DSA所见一敛,另1例为复杂血管畸形,瘘口难以辨别.CTA还清晰显示了4例Cobb综合征位于椎旁和皮下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以判定脊髓血管畸形的类型,快速、无创地显示其主要病变特征,可作为该病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漏诊、经CTA诊断为SMAD后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6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总结SMAD的CTA特征表现,分析临床漏诊的原因.结果:SMAD主要CT表现:16例患者均可见SMA为双腔结构,可见内膜片,其中7例患者假腔内可见新月形充盈缺损.CT横轴面和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11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范围和程度.SMA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或慢性腹痛、以中上腹为主,无特异性,临床医师未认识到MSCTA诊断SMAD的价值是导致漏诊或误诊的原因.结论:MSCTA能提供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可靠信息,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应该认识其价值,重视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怀疑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冠状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12例患者均确诊为肺动静脉瘘,7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发现20处肺动静脉瘘,除漏诊1例合并位于近心位置的3处肺动静脉直接交通外,其余病变均诊断正确且无遗漏。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肺动静脉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肺血管增强分析(Lung Vessels)软件对儿童肺栓塞的检出价值.方法 2010年4月到2011年6月共47例儿童(≤18岁)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以患者、肺叶及栓子数为单位,利用Lung Vessels软件记录肺栓塞的有无;以常规CTPA作为参照标准,计算Lung Vessels软件检测儿童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利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以患者、肺叶及栓子个数为单位时2名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常规CTPA检出13例肺栓塞患者35个肺叶共51个栓子,本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肺栓塞的阳性率为27.6%(13/47).以患者为分析单位,阅片者1和阅片者2分别利用Lung Vessels软件检出了25例及21例肺栓塞患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3/13)、58.6% (17/29)、43.3% (13/30)、100.0% (17/17)及100.0%(13/13)、76.5% (21/29)、50.0%(13/26)、100.0% (21/21).以肺叶为单位时,阅片者1和阅片者2分别利用Lung Vessels软件检测出了74个及63个肺叶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33/35)、79.5% (159/200)、44.6%(33/74)、98.7%(159/161)及97.1%(34/36)、85.5% (171/200)、54.0%(34/63)、98.8% (171/173).以栓子个数为单位时,阅片者1和阅片者2分别利用Lung Vessels软件检测出了134和105个栓子,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 (49/51)、64.9% (159/245)、36.3% (49/135)、98.7%(159/161)及94.1%(48/51)、75.0% (171/228)、45.7%(48/105)、98.3% (171/174);以患者、肺叶和栓子个数为分析单位,2名阅片者利用Lung Vessels软件检测肺栓塞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28、0.859、0.695,P值均<0.01).结论 与常规CT肺动脉成像相比,双能量CT的Lung Vessels软件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并检出了更多的肺动脉栓子,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及在诊断肋软骨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肋软骨成像方法及其在肋软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西门子Sensation 4多层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胸部外伤组36例和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进行薄层低对比及高对比图像重组,并将重组图像导人CT三维(3D)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由2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受检者的M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肋软骨。正常肋软骨表现为周围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肋软骨损伤6例10处,表现为肋软骨密度不均匀或者其中有裂隙,2例呈粉碎状。MIP、SSD、VRT3种成像模式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6,P=0.716),MIP、SSD、VRT成像模式与MPR成像模式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MIP:MPR=12.981,USSD:MPR=12.652,UVRT:MPR=12.937,P值均=0.000)。结论 MSCT是1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望成为临床诊断肋软骨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